善国农夫吧 关注:40贴子:349
  • 6回复贴,共1

天地在变,谁来重作新的八卦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们都知道了,八卦来源于天地宇宙的运行,是宇宙在学术上的表现,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总结宇宙阴阳星相变化的规律而形成的一个总结。
从文王易八卦后到现在三千年了,我们的精英们一直在用文王八卦指导着我们的生存方向。这三千年来,王朝在更替,人物在变化,物资在增加,文化在轮换。物人虽变,可社会一直不变。几千年前的人类社会思维和现在的思维形态几乎想通相同。
当然,文王八卦的卦位也一直没变,不变,将来还能继续用下去吗?
文王发现,伏羲八卦到那个时代就有些问题了。从历史传说看,伏羲距离文王也就在几千年时间。几千年前伏羲观察天地变化所作出的八卦位到文王时代居然就出现了偏差了。是什么偏差了?
文化,往根基去寻找,最终找寻到的是时间和空间,除了这个概念,没有能够让人类思维再能想象到的基础了。伏羲八卦,也是基础的组合,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能够让人类观察到的时间和空间,就是我们的日月运行,星宿列张,在地面上的一切形态的变化,都是在这个概念范围内运行的。
包括我们地球上所有的山水的排列,寒温的轮替,草木的更迭。当年伏羲老祖通过万物的运行总结出的更替而做了伏羲八卦,这个点,可能不是地球的点。伏羲八卦,乾位在上而坤位在下,卦爻的逐步变化而形成卦图,是顺序而生消,很有规律性,比较规章。
而文王卦位,排列没有次序性,
我们在看卦图的时候,总容易把我们的方位带到卦图中去,其实这个做法容易产生误区,伏羲八卦是运行的规律,不是在地球上感受物体的变化产生的,不包含地面上的方位。要放弃地面的感受,放弃自我的感觉,把自己当银河系的观测者,从宇宙中间来看。这样就只会产生远近的感觉,上下的感觉,左右的感觉,没有东西南北的概念。
这样,我们就能感受到,先天八卦的位次是根据转动来排列的,是规律化的表现。这种规律化也可以称为道的运化。
文王八卦很明显,用伏羲的态度来用,就不合适了。文王八卦就需要有方向了。文王观测天地,是从地面上来观测的,结合现在的卫星地形图,我们很明显的就能感受到,文王是在亚洲大概的中心位置附近先定了乾位,以地形的概貌来定了七位,这个位置,大约应该在现在的昆仑山上。而当时的文王,也是应该跑遍了亚洲的各个地形地貌后才确定了在昆仑附近来确定中心点的。
首先定的是乾位,乾位不是以地形来确定的,是以天空来确定的,天空的定位,最有目的选取的只有紫微星。也就是我们说的北极星。而北极星的定位,也是文王八卦将来不能够完全适用的一个根据。为什么这么说?
在其他文章里面讲过,我们的地球在围绕太阳,太阳系在围绕北极,北极系也在运动,在围绕一个更大的星系,最后的星系中心是我们银河系的中心点。这个中心点是阴阳交化的点。
这个整体的运行体系对我们个人来讲,感受不到。但是,他对地球的影响却极其巨大,巨大到地球的一切行为都是这个运行体系所造成的,地球的公转和自转都是来自于这个力量的催动。
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也都会产生相互的力量,也相互的影响着这个转动体系的变化。
各个力量对地球的施加,造成了地球上各种地形地貌的产生,也造成了地球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微小的除自转公转以外的运动,就是地轴不会固定不动。而是有一个小小的运动范围,这个小小的范围的指向,会稍微的偏离北极星。
如同我们平时玩的转捻子,你会发现,在捻子转动的时候,捻子轴心在自转的同时会划一个小小的转圈,这等同于我们地球的地轴的圆圈。
同理,在太阳系运转的过程中,北极星系运转的过程中,都会产生这么一个小小的圈圈,星系的范围越大,这个圈圈会越大。同理,在银河中心,也会有这么一个圈圈,不过,这个圈圈的范围可能大到我们很难想象的范围,这个是各体统为了保持自身平衡所形成的一个运转规律。当然,这个运转系统造成的结果是多种多样,更是非常复杂的,在古代有一个词称这种情况为:交点退行。是古代天体学的范畴了。现在物理学命名为地轴进动。


IP属地:山东1楼2018-03-27 13:45回复
    因为星体的交点退行运动,催生了我们地面上的多种状态和时间的不准确性,我们所制定的一切生活生产的规律在一段时间后都会产生偏差。
    我们地轴所指向的北极星的位置也会出现偏差,在小范围内来看,现在物理学给出的时间大约是25800年左右,这个范围内,地轴指向北极星的位置会绕一周回到原点。也就是说,今天的地球位置和两万六千年的地球位置差不多在同一个宇宙纬度上。而一万年前的地球位置和现在是不一样的。
    这是我们在地球上所得出的结论,可是,北极系统也在运动,太阳系也在运动,这个运动的周期会更大,太阳系的周期恐怕会是会十几万年,北极系统的位置周期恐怕是几千万年以上了。
    也就是说,我们地球在银河系的位置如果围绕转一圈的话,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回到原点范围。这个原点,也不会是上个周期的原点了,因为银河系在收缩吸纳,我们会距离银河系的中心点越来越近。上个周期的地球位置一定会比现在的位置离银河系中心点近的多了。
    这样算来,我们的地轴只是概念上指向北极星,而永远不会回到原来周期的那个点了。
    这是宇宙的变化。宇宙的变化会让我们地球产生变化,简单来说,首先产生的就是我们的节气会失准,时间会失常,寒暑往来会变化。再然后,我们地球上会产生物种的大更替。我么常见到的物种再也见不到,催生出一些新的品种的物体出来。
    再然后,物种的样貌和寿命会极端的变化。在道藏里面的文章提到,人类会缩小,最后变成身高不足一尺,言语行动如同豺狗一样的形态。寿命会缩短到只有十来岁。
    这个情况,现在想一想,真是足够恐怖的。好在,还有很远很远,我们一定能够想出办法来应对,不会让人类断衍的。


    IP属地:山东2楼2018-03-27 13:45
    回复
      2025-05-10 13:20:20
      广告
      写到这里,就想起了西游记开篇的一段话: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
      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
      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
      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曚而万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
      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
      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邵康节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
      万物未生时。”到此天始有根。
      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子会,轻清上腾,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谓之
      四象。故曰天开于子。又经五千四百岁,子会将终,近丑之会,而逐渐坚实。
      《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至此,地始凝结。
      再五千四百岁,正当丑会,重浊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
      谓之五形。故曰地辟于丑。又经五千四百岁,丑会终而寅会之初,发生万物。历
      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阴阳交
      合。
      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
      生于寅。
      这段话是作者摘取周易,皇极经和参同契的部分内容润色而成的。
      重要的是开篇的几句: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
      这里的天地之数就是古人根据了天体的运行规律而计算出来的周期时间。
      这个计算出的时间不一定是准确的,可能是误差很大,但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知道,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已经关注了太空中的星体的运行周期和银河系的运行周期了。他们在计算着这些并通过典籍的方式流传下来。
      这些典籍,很多都流失了,太难懂了嘛,何况,人们只关注当下多一些,几百年的事情都很少有人去考虑,何况是几万年,几亿年以后的事情。转而转之,部分流传下来的内容就被人们当成了玄幻的迷信了。当然,那些懂天地天体运行规律的先知们,几乎都玄幻成了历史上的大仙了,虽然他们在现代会是天体物理学家。
      西游记里面提到的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这个数据现在只能猜测是太阳系运行一个周期的大概时间。也就是太阳的公转周期。同理,太阳的母体现在是谁?是不是北极星还需要测定,下一个母体是谁?运转周期多长,也需要测定。银河系自身的运转周期多长?这些具体的时间还需要天体物理学家去观测计算才能得出。这个计算任务太复杂,让该做的人去做吧。
      知道了上面这些简单的概念,就能知道,我们地球身上的变化就不是简简单单的地球自身的变化了,比如火山,比如地震,比如沧海桑田,比如恐龙灭绝,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地球自己本身所能控制得了了。太空中任何一个星体的力量都会影响到地球,靠近的影响大,遥远的影响小。力量大的影响大,比如最大的力量是空间和时间的转换,宇宙的更替,小范围说,也就是银河系内核中心的转换力量。
      再次,就是太阳月亮的力量,再次就是地球附近五星的力量,再次就是经常能够靠近地球的系外星体的力量。有时候,系外星体靠近地球的力量会短暂强大到超越一切星体的力量。比如彗星,这些星体靠近地球时候,会带来影响到地球运行规律的变化,造成地面上出现巨大改变。
      地震和火山随时经受着这些力量的折磨。会造成地面上陆地,山体,海洋,动植物发生变化。
      这些力量,不是我们人类能够控制得了的,这些变化,也不是人类可以掌握的。虽然不能控制这些变化,但我们可以迎随,可以根据这些改变我们的生存方式,总结下来就成了一门学问:堪舆。也就是我们说的风水。


      IP属地:山东3楼2018-03-27 13:45
      回复
        中国的文化脉络这样就能慢慢的清晰下来了。
        一切传承下来的中国文化,都存在他的根基,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祖先们在演习宇宙变化之后而总结出来的学问。这就是我为什么说中国文化是人类第一文化,是宇宙运行的体现,是阴阳变化之道的凝结,是可以让人类不会灭绝的至宝。
        宇宙变化太多,随时随地都在更替,随时随地都在运动,没办法去掌握她固定的规律,没办法沿着一个总结出来的公式来永久生存。永远在变,这是宇宙。永远跟随宇宙变,这是周易。
        所以,周易没有办法去详细的把宇宙这些变动完整的描述出来,祖先为了我们后代能够懂,只好把这些东西用最简单明白的东西描述出来,这就是先天易。
        先天易是讲述宇宙的运行,她最初也是会有文字表述的,起点也会是天地阴阳,但在哪里?我们不知道了。我们只要知道,将来能够挽救人类存在,或者说,将来能够指导人类搬离地球的原则,就需要先天易。
        只要宇宙中有一个能够符合先天易的变化规律的地方,就是我们下一个家园。


        IP属地:山东4楼2018-03-27 13:46
        回复
          来到了地球,那就跟着地球的变化来生存吧。
          故此,我们要改变先天易,毕竟,她只是宇宙的体现,而不是地球的体现。
          后天文王易,就是我们的地球易了。在文王之前,我们的祖先也应该看到了伏羲八卦的不适应性,也肯定作出了符合地球运化规律的变化易了。据说有连山归藏等。连山归藏的八卦位据说和文王卦不一样。也就是说,连山归藏的先知们和文王观测地球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受先天的影响,连山归藏的观察角度应该更高一些,可能会从太阳或者月球的角度来看地球而作出易。也可能会是从地极的角度或者地中的角度来作易。换句话说,连山归藏的观测环境可能会比文王易更博大,更公平。文化范畴也更复杂更贴近阴阳。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周代之后,很明显,我们的文化出现了一个大变动,一切的东西好像从那个时代开始,都变的明晰起来了,物质也丰富了,人的思维也缩小了。之前的东西没能流传下来,我们也无从知道那个时代的人是如何思维生活的。
          有时候,我甚至猜测过,那个时代应该能做到人人比类圣贤,人人没有欲望,得活则安。孔老之类的思维是那个时代的最平凡的思维,甚至是落后的思维。


          IP属地:山东5楼2018-03-27 13:46
          回复
            从上面的这些东西我们就能够慢慢感受到了文王八卦的初始点了。
            文王八卦不是宇宙的概念,而是地面的概念,是适用于在地面来看待一切的。而伏羲八卦是从宇宙来看待宇宙的了。连山归藏我们也大概能猜测,也是从一个立足点看待地球的一切的。
            也就是说,除了伏羲先天八卦是整个宇宙体系的表现之外。连山易归藏易文王易都是将人当作了第一受众点,是从人的角度来对待万物的开始。而伏羲八卦是不包含感情在里面的,只对应天地的运化规律,但这样比较剥夺人的自我性和地球的本身特性,是不符合地面自己的形成特性的。所以运用先天八卦,只有在没有人性,没有自我,没有地球的阴阳大范围内适用。真不知道伏羲老爷是如何做到的。
            来到了地面之后,或者说人有了自我性以后,伏羲八卦就不大合适了,后人就会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和自己的思维范围来调整方向,这是连山归藏的源头。
            到了文王时候,自我性发展的更重了,具有了很大的层次思维,认知到了这个生存空间内有了重要和不重要,有了多和少,有了高和低,贵和贱的差别,当然就从这些思维范围内来思考问题了,这样一来,以前人的公空平思维就不适合了。就会改变原来不适合的东西。
            其实说到早一期的人的公空平的思维这句话也不正确,因为那个时候的人没有这些个差别的概念,在他们的内心只会平淡的认为一切都是一样的。这是他们本能的初始的想法。因为自私性比较低或者没有嘛。这个,是训练学习教导不出来的,是他们认为自己的本始环境。这个环境为什么突然到了文王时期就变化了呢?
            会有人认为是物资越来越多造成的自私性吧?其实没有那么简单,这个主要原因是宇宙造成的。
            上面讲到,地球运转系统在逐步的往银河系中心靠近,虽然很缓慢,但宇宙给地球施加的力量极其强大,这个力量影响到了人类的内脏变化进而影响到思维变化。如果简单来说呢,就是地球的力量变大了,造成各方面都在缩小,包括内心思维的缩小。
            思维范围缩小了,那言语动作就会跟随而来,自私性越来越重。如此,在这个缩小的思维范围内观察的天地,就会变一个样子了。会认为上古的东西不合适了。需要改变啊。文王卦就这样出来了。
            文王毕竟是大圣,通晓万物的规律的,所以还能够透过自身思维的局限性来对待天地,所以他还能够做到同易,作出了适合那个时代的八卦序列出来。如果思维局限再重一点,恐怕文王易会变一个样子或者连山归藏被忘记抛弃,不会产生文王卦。我们现在就会和四方蛮夷一样,没有了精神主线,得过且过了。
            这样说来大家可能会清晰一些:因为银河系运转的范围在缩小,造成地球运转系统靠近了中心位置,造成了人类境界思维的缩小而形成的文化的缩小。如果地球在银河系运转的位置不变化,那就不会产生文王卦。文王的境界也会和伏羲一样高,我们现在或许还能够继续使用伏羲卦。
            当然,如果真这样,文王也就不会产生,我们现在还可能继续生活在上古悠闲的为活而活,为生而生,死得其所的自然状态下。
            这样算来,从文王到现在三千年了。地球在银河系的位置还在变化,人的心境思维还在一步步萎缩,自私性越来越重。导致过去传承的太多东西现在都成了谜团,很难理解了。


            IP属地:山东6楼2018-03-27 13:47
            回复
              这个大环境的改变,谁也掌控不了,银河自己,天地自己,阴阳自己也控制不了,是道之所在。道也管不了。只能继续那么下去。
              继续下去的结果,就是我们人类的悲哀。从历史上看,文章,书法等等各种文化的枝叶表现的非常明显,我们的思维范围越来越窄,我们的行动越来越不可思议,我们的学问越来越粗俗化,我们的学术越来越简单浅表化,我们的生存越来越动物化。
              有人说现在的科技不是很发达么?有电,有车,可以周游世界,可以探索太空,这可比过去的思维高级多了。真是这样的么?
              过去的人但凡思考问题,开篇就是天地,就是大环境下的运变。现在的人,开口就是自我,自己,别说天地,哪怕能想一想整个人类就很了不起了,何况天地去?
              现在的科技发展,不是在前进,而是在倒退。这样发展下去一千年,两千年,也不过是在验证好几千年前的阴阳结论的正确性。最终总结出来的结果还是阴阳二象的八卦。就像老人告诉你这一辈子的经验,你不相信非要自己去试验一样,到你老了,发现老人说得对,再给年轻人讲,年轻人依旧不相信,还是要试验一辈子一样。
              那我们这样做到底是在干什么?玩游戏么?玩几千年几万年的游戏么?拿自己不容易生就的身体和性命在重复一辈辈玩的游戏么?这样做到底为什么呢?
              从天地的变化来看,这些东西,人类躲避不了。将来的星系周转会将人类一步步带到该去的环境内,该衍生出来的东西自然会衍生出来,这个和哪个人的精妙思维无关,也和什么创新独特无关。所以呢,现在出现的那些各方面的技术技艺等等,都只是自然运化到了需要出现这些东西的时候了。
              以中国人自古相传的思维来看,这些东西不是不能创造出来,而是阴阳运化没有到达那个自然的层面。
              在今天社会看来很玄幻的东西,不久的将来都会一步步衍生出来,这些东西,不是人类的高明,不是所谓精密的创造,而是阴阳运化而造成的必然结果。
              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如果活的足够久,会看到那些不可思议的东西出来的。当然,你活的足够久,你的思维会积累的很多了,就能知道,这些东西,对人类其实没有什么用处。
              人,但活而已。


              IP属地:山东7楼2018-03-27 13: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