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要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
每日若念一万佛,即念五千观音,多少照此加减。
发大菩提,生真信愿,毕生坚持,唯佛是念。念极情忘,即念无念。禅教妙义,彻底显现。待至临终,蒙佛接引,直登上品,证无生忍。
念佛之乐,唯真念佛者自。
念佛不能纯一,必须制心不令外驰,久久自会纯一。成片者,纯一无杂之谓也。
阿弥陀佛,我心本具。既是我心本具,固当常念。既能常念,则感应道交。修德有功,性德方显。事理圆融,生佛不二矣。故曰:“以我具佛之心,念我心具之佛。”岂我心具之佛,而不应我具佛之心耶?
众生之心口,由烦恼惑业致成染污,以“南无阿弥陀佛”之圣号令其心口称念,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念之久久,业消智朗,障尽福崇,佛性自显。
能医者,外感、内伤之病也。若冤业病,神仙亦不能医。念佛,便能令宿世冤家仗佛慈力超生善道,故怨解释而病即痊愈矣。外感、内伤,念佛亦最有益,非独冤业病有益也。观世音菩萨成道日
学观世音菩萨的悲心,利益众生,时时刻刻存心为他人着想,
这才是真正纪念观世音菩萨的。
各位善知识,你们有的从马来西亚来,有的从菲律宾来,有的从台湾来,有的从加拿大来,我也记不得那么多。今天庆祝观音菩萨成道纪念日,观世音菩萨他在过去是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因为行无缘大慈,所以人人和他有缘。他看见一切众生的痛苦等于自己的痛苦一样,所以有同体大悲;他有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故种下这种无尽无边的缘和悲心。他和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有不可分的精神,也可以说观世音菩萨,处处为人着想,没有自私心、自利心,没有丝毫只管自己的心,他是为利益一切众生而修行,因此一切众生和观世音菩萨特别有缘。在一年之中,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这三个纪念日一般人来朝拜观世音菩萨最多。在这烈火炎炎之天气,很多人还在百忙之中来朝拜观世音菩萨,这种诚心都是由于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愿力所摄引。
既然我们深信观世音菩萨,则应以观世音菩萨作每人的榜样、模范。我们也要学观世音菩萨的悲心,利益众生,时时刻刻存心为他人着想,这才是真正纪念观世音菩萨的典礼。观世音菩萨观看世界一切的痛苦,寻声救苦,我们见到世界有困苦艰难的众生能帮助他,这是真正信观世音菩萨,拜观世音菩萨,纪念观世音菩萨。
我再说明白一点,我们每人都要学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具足慈悲心,而代表观世音菩萨救度受苦受难的众生,这是真正纪念观世音菩萨,是真正朝拜观世音菩萨。不是说我到这儿朝拜观世音菩萨,回家后就发脾气,看这不好,那不对。真正纪念观世音菩萨是要利益人,自己不发脾气、不生烦恼、没有贪瞋痴,这才是真正纪念观世音菩萨。你们不要忘记,观世音菩萨对谁都不发脾气。你拜了菩萨回到家去,依 旧发脾气,观世音菩萨也就替你担心了,说:“你这臭脾气不改,到什么时候才能明白佛法呢?”希望大家不要令观世音菩萨担心、不安乐。
各位,今天的斋菜我也不知好吃不好吃,我老得连味道也不知道了。你们吃得好不好吃,我不知道,我也不愿意你们知道。若好味你们就欢喜;不好吃,就生烦恼;我不想你们生烦恼,无欢喜也无烦恼,这是真正的味道。希望各位一天比一天精进,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 一九八八年六月十九日于万佛圣城返本还原了生死
我们要把生死的问题搞明白。
一切的众生都是愿意活着,而不愿意死,可是就没有哪一个众生是活着,不会死的,除非你返本还原,认识本来的面目是怎么样生的,怎么样死法,生也明白,死也明白。这个明白,并不是只明白理论,而是把真正我怎么样生,是不是由我做主?我怎样死,是不是我自己能说就算?如果是被造化所控制、被气秉所拘、被物欲所蔽,生死没有把握,这是一个 糊涂生、糊涂死,自己不能做得主。
每一个人都爱惜自己的身体,冷也不行、饿了也不行、睡不够也不行,有很多不行。不行是什么?不行就是瘫子,不会走路。我们学佛是为什么?就是在生死中争。我们要把生死的问题搞明白,最低限度,生来的时候,要知道谁叫我来的?你再要能做到无来亦无所去,那就是如来。
我的话再从头说起,我在十几岁时,听过门老居士(以前是道德会讲习班的主任)讲,那时候觉得很受用。我年轻时,欢喜到处听人讲,有人讲我就欢喜听,听人讲古辞、故事;我听了都把有用的话记住,尽量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读书时亦如是,譬如读《四书》,读一句,我就问一句:“我将来对这一句的道理,能不能做到?我是不是要实行这个道理?”所以我这个人,也是不自量力。
我从东北坐船到上海,在海上飘飘荡荡,差点喂了鱼。本来从天津上船,三、四天就可抵达上海,可是那一次,火轮船从天津起程一百二十里,船就在海上转,怎样也不走,转来转去,有十几天,就好像旋风。船上吃、喝的东西也没有了,几乎要人吃人。在这时候,我也没有咒念,躺在船的甲板上,把肚内的苦水都吐出来了,你说我 糊涂不糊涂?十多天来我还是很刚强,最后已不能站起来,我就向观音菩萨求救:“我今天遇到魔障想在海中把火轮船翻了,把我淹死。但这船上有几百人,如果只为我一个人,而死了这么多人,我觉得于心不忍。我这个人有生以来就想为佛教做点事,如果佛教不用我,我就跳到海中淹死,不要令这几百人为我而受罪。我希望观音菩萨慈悲,使令这船平安抵达上海。”
这求救的信号一送出去,很灵的,这船终于风平浪静地到汉口,所以我知道我还要为佛教做点事情。在海中,“龙鱼诸鬼难”没有结束我的生命,所以一举一动我都要为佛教尽上我的一点责任和力量。故时时刻刻我要为佛教做一点事情,其它事我也不想做了。
我现在请我年青时的老师门老居士,来为你们讲课,我也是从这一条路走过来的。王老善人(王凤仪)一字也不识,可是能“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以一个不认字的庄稼人,能够发挥仁义道德,这就是无旁的,就是他在做人的一天,所作所为要守规矩,合乎法度,不要有贪、求、自私、自利、打妄语就够了。你能一举一动志在利益人,不利益自己,这就与圣人的心合而为一。所以,以一个不认字的人,能通达古今圣贤的心法,这是人人应该注意的一点。故古人说:“人人皆可以为尧舜,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志在圣贤为圣贤,志在英雄豪杰就为英雄豪杰,志在神圣仙佛就为神圣仙佛。我们不要把光阴空过,一寸时光就是一寸命光,我们要珍惜生命之光。
为什么会颠倒?
这是被一切外来境界所转。
“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忽动被云遮”。参禅打坐,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要在自己心性上用功夫。一切众生为什么会颠倒妄想?你想不去颠倒,结果还是会颠倒;你想不去打妄想,结果妄想还是纷飞,自己做不了主。为什么呢?这是被一切外来境界所转,在“内”没有“定力”,所以才会被外物所迁。
对外来境界,信以为真,认贼作子,认苦为乐,终日奔奔波波,忙忙碌碌,仔细想想也不知究竟是为了什么?从生至死,终于没有“明心见性”;因为未明本心见本性,所以才会向外驰求,流转生死,在业海中忽升忽降,飘流无定,流浪生死。始终在背觉合尘,追逐名利,犹不知临崖勒马,当机立断,这是被妄想所支配,六尘所迷。所以“一念不生全体现”,坐禅习定,坐到“静极光通达”,开大智慧,若能进一步“一念不生”,这样就能豁然贯通,万事万物,没有不明白,没有不“一目了然”矣!
世间万事万物皆明白,则不为一切境界所转,而能转变一切境界。不只“八风吹不动”,就算千刀万箭刺到你身上,也像虚空,因为你已和虚空合一,与法界同体,“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离一切苦,得一切乐;就算在苦中也能转苦为乐,而心里没有苦存在。这时候,你就算到了地狱,地狱也会变莲花;到饿鬼道,饿鬼也生到极乐世界;一切**,都能脱离**道到极乐世界。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有这个力量,这种感应。《大悲忏》里说:
我若向刀山 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汤 火汤自枯竭
我若向地狱 地狱自消灭 我若向饿鬼 饿鬼自饱满
我若向修罗 恶心自调伏 我若向** 自得大智慧
若能专一其心,“一念不生”的念〈大悲咒〉,就是在刀山,刀山也摧折;火汤也干枯。一念不生,没有妄想念〈大悲咒〉,地狱也消失,饿鬼也不会饿了。人有脾气,因有修罗性,若向修罗念〈大悲咒〉,修罗也会改恶向善,没有脾气。**是愚痴的,若向**念〈大悲咒〉,**也会开大智慧。人修得三昧定功,能转变一切灾难,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六根忽动被云遮,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眼见色,为色所动;耳听声,为声所动;鼻闻香,为香所动;舌尝味,为味所动;身觉触,为触所动;意缘法,为法所动。若能六根不动,化成六位护法,保卫自性,自性不摇动,六根不被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和法尘所动,就有“大定力”。若六根忽动,就像晴空长乌云,遮盖了智慧光明。大家要修不动法,所以要修禅习定。
—— 一九八七年十月十日于金山圣寺静坐的功德
心止念绝真富贵,私欲断尽真福田。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人若能静坐,就算很短的一刹那,能如如不动,了了常明,一切尘劳、妄想杂念皆止,则一切智慧、辩才便生起。这时认识法的本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明白法的自性本来清净不动,便能返本还原。恒沙七宝塔是有为法,有形有相;静坐,则是无为法,无为而无不为。净极光通达,净到极点,智光现前,再不颠倒,这时便行菩提道,发无上正等正觉心,因此比建造七宝塔更殊胜、更重要、更有用。这时能真布施,真持戒,真忍辱,真精进,真禅定,真般若,六度齐修,万行俱备。人为何无智慧?因为一天到晚向外驰求,未能回光返照、反求诸己,故做事颠倒,离开自性愈来愈远,不知道回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苦海,是世间的海,虽然无边无际,人若懂得回头,便能离苦得乐。
人在世间上求名求利,心劳力拙,一天比一天愚痴,因为被五欲所牵缠,看不破,放不下,故不自在,跑到外面去。若能看破放下,得到自在,就不向外跑,在本性上不摇不动,不取不舍,无欠无余,无人无我,这时证得无生法忍,回头转身,才知天空地阔。人为什么被六根、六尘、六识所拘?因为把根本忘了,未能放下根本无明。根本无明即是欲念,总共有五种:财色名食睡;这五欲粘粘糊糊,摆脱不开。把财欲摆脱开,色欲就摆脱不开;色欲摆脱开,名欲又摆脱不开,直至财色名食都摆脱了,睡欲还是摆脱不开,每天非睡八小时不可,否则就觉得吃了大亏。为什么觉得吃了亏?因为你执着睡眠,若不执着,就不知自己睡了没有,都无所谓。财色名食的欲,亦复如是;你能放下,轻松活泼,就得到自在。念动事事有,念止事事无,“心止念绝真富贵,私欲断尽真福田”,你能够不打妄想,就是大富大贵,断绝私欲,才是真正享福,人有一丝毫的私欲,仍然是穷人。你想有福吗?就不要打那么多妄想,不要被五欲所缚,不得自在。
—— 于一九八七年九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