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吧 关注:75,527贴子:419,400
  • 29回复贴,共1

捭阖 白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喂狗熊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3-26 01:45回复
    感叹呐千古的圣人,立于天地之间,立志于传道,教化众生。通过观察阴阳开阖变化,传授众生道理。知晓存亡的规律,有始有终造福于万物。圣人洞悉人们的内心深处,观察始与终变化的征兆,而不去叨扰。所以古之圣人,就算在今天也是一样,秉承其道,顺应自然。看似变化无穷,其实各有所归。人心或有阴阳、刚柔、开闭、张驰,都有其自然规律。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3-26 02:06
    收起回复
      所以啊,圣人以开阖之门户知其存亡,而不为之叨扰。通过审察门户先后有无来做出判断。比较其性格德行如何。人有贤明、不肖、智慧、愚笨、勇敢、怯懦的区别。可以捭阖,可以进退,可以贵贱。无为而为等待适合机会。判断有无虚实,顺从对方的嗜好以观察对方的性格和德行。通过些许点反对意见(捭反),打开心扉又反观其变,以获得对方真实想法,贵在知道对方的意图。通过静默和聆听(阖而捭)以获得有利的信息。或者开而有所表示,或者阖而有所隐藏。开而示,表示为同情心同理心。阖而闭,表示为不赞同,不理解。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阖,要依据自身需要,以促进谈话进展。心里要有数,先顺从对方的意志。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3-26 02:48
      收起回复
        既然欲打开话匣,就要准备周全。既然欲阖而去迎合,就要自然而隐秘不刻意。周密贵在细节,可以深入致“道”。捭是为了了解对方的情况,阖是为了迎合谈话的内容。用词语气或轻或重,要有一定把握心里才能有数有度,圣人因此而有所考量。如果没有把握,心里没底,则好自为之。所以,使用捭的方法,不然是使其打开心扉表达意见,就是让对方听取自己的意见。使用阖的方法,不然是迎合对方,就是转移话题。捭阖是天地之道,能够变动阴阳,变轮四时开闭,能与万物沟通。纵横,反出,反覆,反仵,必出于此。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3-26 03:20
        收起回复
          捭阖是道,因为伟大的道化而来,它是人们说话中的言语。必须认真观察其中的变化,关系着吉凶已经命运。口是心灵的窗户,心是精神的主宰(此神为精神而非道之神)意志,喜欲,思虑,计谋,在这里都是由心生口出,为之门户。所以机关在于捭阖,控制其出入。捭的方法为,打开、说话、属阳。阖的方法为,关闭、静默,属阴。明了阴阳和盛之理,终始就有了方法。所以说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可以作为谈话的开始。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终。所有的话语,像是阳类的叫做始,说好话以为开端。像阴累的叫做终,不中听的话以中断计谋。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3-26 03:47
          收起回复
            捭阖的道理,是以阴阳来试探。所以阳类的话,以崇高为标准,阴类的话以卑小为依据。欲卑则以下求小,欲崇高则以上求大。这样去说话就“无所不出入,甚至没有不可说”。说人,说家,说国,说天下。道在与人,为小无内,道在环宇,为大无外。得到或者失去,离开或者顺从,结合或者反目,都有阴阳的内在因果。阳性动而利行,阴性止而利藏,阳行易出,阴相随易入,阳归还极,曰终始,阴极返阳。阳以动之,因德生。阴以静者,形而成。以阳求阴,抱德也。以阴结阳,行之力也。阴阳本身相求以和,捭阖由此而生。这是天地阴阳之道,也是说人之法。是所有人事的开端,所以称之为“方圆之门户”。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3-26 04:22
            回复
              楼主请继续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3-26 06:37
              回复
                捭阖源于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圣人观察阴阳变化,直指人心之门户,顺应心气开阖之规律,智愚勇怯分也。另外直接指出,通过对捭阖的精准把握,制人心以气之出入,通过对人心的拿捏取得先机。
                圣人道之大化,气势恢宏,可惜有几个缺点:第一,圣而不真,奸邪计谋出焉。道理简虽然单明了,却处处不善,咄咄逼人,故圣人一司守其门户,对于普通人太难,抱雌守一,司守门户,以致无为而见阴阳,非道化者不能。好似此书是给专业修道人士看的,不然则落入狡诈技巧之辈。没有德行遭到滥用,终“忘情失道”。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3-26 11:43
                收起回复
                  第二,捭阖虽为万事之先,方圆之门户,但不是“万能”的,捭阖的功用方面有些夸大,就像知道阴阳是万物共有的属性,怎么用还需要看个人能力水平,阴阳还有辩证思维,捭阖却落入阿谀奉承的俗套,怎么脱离低端无用的阿谀奉承,达到“后羿之失”的准度,是捭阖两个字所不能体现的。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3-26 11:51
                  回复
                    第三,有道者不言,言必失。站在道的角度,所以说者道之失也,而捭阖者,“彼失我得”,我不说错话,却期待收获。从道义上就与人不义,而多行不义必自毙,见于苏秦的悲剧,后人应当引以为戒。
                    捭阖者说之变,道之大化,无形以俱生。捭阖长于阴阳,基以自然无形,应以老子:“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无形而明,无是而彰,不伐而有功,不争而达天下。
                    捭阖于无形,道之大化,无为而无不为,天下莫能见,谁能与之争。除此之外鸡肠小道,因尽早弃之。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3-26 12:11
                    收起回复
                      捭阖的概念一提出,就是划时代的,现代社会越先进,语言愈加文明,表达方式愈加多样,表达欲望愈加强烈,而人心开阖之道,亘古不变。在现代捭可以是实发朋友圈,阖可以是点赞。捭可以是发帖,和阖可以是评论,善用者真的能做到“方圆之内,皆是门户”。多则惑,如今容易迷惘的我们,若能了解捭阖之大道,通往圣人的道路何尝不为你敞开!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3-26 12:36
                      回复
                        捭阖还有一个前提,就是精神、意志、思虑为之计谋,纵观鬼谷子全书,捭阖之术都是在特定场合使用的,先决条件是有游说对象,游说目的,决定因素颇为繁多,例如周密与否,时机恰当与否,内容深入与否,有实际操作意义与否,符合事实客观规律与否。否则盲目自信过于自是闹出笑话,就像兰某人带的徒弟活活侮辱了智商。精神意志以神为前提,客观事实以道为基础,所以补充了《本经阴符七术》,虽然不是一个时代著书,但其理“阴阳相和”,是必修的。七术论点独特有深度,但是其道隐于浮华之辞,辅助《道德经》《南华经》《黄帝阴符经》才能略窥一二。读懂五部经,基本人生也过半了,真是。。。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3-26 13:4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