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二年六月,刘秀立郭后和太子强,到建武十九年废,刘强的太子当了18年,可以说从牙牙学语起,从有记忆起,刘强就是以储君的身份存在的,这种存在,不只在刘强个人,在当时的臣民中这都是一个固定印象。他就在那,他就是太子,没有意外,未来的君主就是他。不过这个意外发生了。首先,从建武九年起,刘强的母亲就已经失势见疏了,到建武十三年,刘强的表哥,原真定王刘扬的儿子刘得也同其它宗室王一样被降侯了,真定国并入常山郡中。建武十四年以后,郭后因为失宠数怀怨怼,到十七年的十月,终于被刘秀以有吕霍之风为由废掉了,同时改立阴氏为后。这样刘强就以非嫡长子的身份处在太子位上,形势岌岌可危,他自己也惶恐不安,数次向左右表示自己想辞太子之位,但光武帝对他的辞呈是“迟回者数岁”,其实没有数岁,只有一年多。也就是说刘秀这一年多对他辞呈没有做出答复,一直到19年才废刘强改立刘阳。
刘秀的态度有些微妙,他为什么在废后后没有废太子,在太子辞位后也没有立马接受呢。我觉得寻找原因,还在回到废后的现场看,对这一段后汉纪有这样一段记载:
【冬十月辛巳,皇后郭氏废,立皇后阴氏。初,郭后宠衰,数怀怨恚,废。东门候郅惮上书曰:“臣闻夫妇之间,父不能得之于子,君不能得之于臣,况臣欲得之于君乎?是臣 所不敢也。虽然,愿陛下念其不可,勿乱大伦,使天下有议社稷者。”上善之曰:“惮恕己而量主,知我必不可以所私而轻天下者也。”】
同样的记载后汉书是这样:
【及郭皇后废,建武十七年废。恽乃言于帝曰:“臣闻夫妇之好,父不能得之于子,得犹制御也。况臣能得之于君乎?是臣所不敢言。虽然,愿陛下念其可否之计,无令天下有议社稷而已。”帝曰:“恽善恕己量主,知我必不有所左右而轻天下也】
对比这两对记载似乎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刘秀的态度有些微妙,他为什么在废后后没有废太子,在太子辞位后也没有立马接受呢。我觉得寻找原因,还在回到废后的现场看,对这一段后汉纪有这样一段记载:
【冬十月辛巳,皇后郭氏废,立皇后阴氏。初,郭后宠衰,数怀怨恚,废。东门候郅惮上书曰:“臣闻夫妇之间,父不能得之于子,君不能得之于臣,况臣欲得之于君乎?是臣 所不敢也。虽然,愿陛下念其不可,勿乱大伦,使天下有议社稷者。”上善之曰:“惮恕己而量主,知我必不可以所私而轻天下者也。”】
同样的记载后汉书是这样:
【及郭皇后废,建武十七年废。恽乃言于帝曰:“臣闻夫妇之好,父不能得之于子,得犹制御也。况臣能得之于君乎?是臣所不敢言。虽然,愿陛下念其可否之计,无令天下有议社稷而已。”帝曰:“恽善恕己量主,知我必不有所左右而轻天下也】
对比这两对记载似乎可以说明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