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生氏乡吧 关注:26贴子:633
  • 10回复贴,共1

蒲生氏乡 生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蒲生氏乡,乳名鹤千代,于弘治二年(1556)生于近江的中野城,为六角家臣蒲生左卫门大夫贤秀之子。永禄十一年(1568),是年鹤千代十三岁,被送到侵攻而来的织田信长处做了人质,赴岐阜城居住。岐阜瑞龙寺的南化禅师,是鹤千代茶道上的启蒙老师。
隔年,信长攻略伊势北畠家,鹤千代随父亲蒲生贤秀攻击大河内城。身边的侍从转瞬间发现少主不见了,大为慌乱,不料鹤千代手提敌兵首级,突然又杀将出来,众人为之惊叹不已——这就是鹤千代成功的初阵。更重要的是,信长十分看重他,亲自为他元服并取名为忠三郎,又以十二岁女冬姬妻之。十四岁的蒲生忠三郎赋秀自此回到出生地日野,在往后十来年中为信长南征北战,屡立奇功,直至天正十年(1582)。


1楼2009-04-06 17:28回复
    是年,信长死于本能寺之变,留守安土城的蒲生贤秀保护信长遗族逃入日野,抵挡住了明智大军。当时冬姬已怀有身孕,次年,忠三郎的长子蒲生秀行出世。
    信长的死亡,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织田家老,柴田胜家,与日后的平民太阁,羽柴秀吉进行了对决,忠三郎赋秀最终拒绝了柴田胜家的游说,投向秀吉一方。得封奥州时,氏乡前去拜谒秀吉,秀吉开口就说:“闻卿手迹极善,幸为我写谣曲一本可也。”一方面,氏乡于文艺上的造诣,当时早有声名在外;另一面也见出秀吉对氏乡的笼络。无怪乎氏乡为秀吉效力。
    胜家败死之后,织田信孝自杀,织田信雄转与德川家康举兵。忠三郎将信雄手下伊势诸城一一攻落,秀吉遂封以伊势松岛,蒲生家离开日野,迁居伊势,时当天正十二年(1584)。是年,其父蒲生贤秀去世。


    2楼2009-04-06 17:33
    回复
      2025-05-22 00:32:15
      广告
      忠三郎离开祖先长年行宿的故乡,想必也略感怀念。移至伊势以后,他见松岛城地势险狭,利于固守而不适用于治世,遂费数年时间在松岛城近处新筑城池。这座新城名叫松坂。忠三郎模拟故乡繁华,建起了新的城下町,实行乐市乐座制度,使怀念蒲生家的日野商人纷纷迁移而至。
      平定伊势、攻略纪州、征讨佐佐成政,赋秀花费了数年。天正十五年(1587),秀吉征伐九州岛津氏,蒲生家立下大功,这以后,蒲生忠三郎赋秀自托名门之后,取祖先藤原秀乡的“乡”字,改名蒲生氏乡。
      氏乡家臣拜领蒲生姓氏的,常常同时拜领氏乡一字,比如蒲生源左卫门乡成、乡喜父子,以及后来被石田三成高禄招募的蒲生乡舍。
      蒲生氏乡善使人,曾对人讲过用人的秘诀。
      “……赏赐和关怀,乃是车子的两轮。倘若只有关怀,在物质上却吝啬无比,自然不成。然而,稀有关怀,不过是给予家臣很多赏赐的话,手下也会对上级失望。因此赏赐与关怀,必须当成车子的两个轮子,需要经常性地适当调整。”氏乡如是说。
      早年,氏乡曾把有功家臣叫到自家,亲自煮开一大锅热汤,跳到里面洗濯一遍,然后把热汤赏给家臣。于是蒲生家臣,为了得到用主公所洗汤水来泡澡的赏赐,争相努力。


      3楼2009-04-06 17:36
      回复
        天正十八年(1590)秀吉征伐小田原城,蒲生氏乡随同参阵。由于功绩卓著,同时出于牵制伊达政宗的需要,蒲生家被转封到会津黑川城,所领四十二万石,后来渐次增至九十二万石。
        据说,氏乡拜受会津之封既毕,退而倚柱以泣。山崎某问道:“得了大封,想必很感动吧?”氏乡低声答道:“不,不。我的封地若在中原,虽小国足以图霸业。如今弃居边陬,注定不能成就大事,是以当哭!”
        移封会津后,蒲生家领地大增,旧部家臣的俸禄自然也要相应提高,为此氏乡下令说:“你们各自好好计算自己所立的功勋,然后向我报告你们自己认为应该领取的适当封赏吧。”部下们都兴高采烈地一一申报自己认为应该领取的封赏,但是将所有部下申报的部份合计后,却高达氏乡所领五十万石的两倍。这时氏乡把部下们的申请全部退回,又命令说:“会津的总收入只有五十万石。你们应该以此为界限,好好互相讨论后,再一次向我申告。”于是部下们便召开会议,并且很仔细的互相讨论彼此提出的额度与总额到底适不适当,之后也完成了适当的结论,向氏乡申告获准。这就是日本最初所见到类似“预算制度”的雏型,也由此可见氏乡异于他人的才能。


        4楼2009-04-06 17:40
        回复
          会津是奥州重镇,氏乡将它改名为若松(地名来源于氏乡故乡日野城近处的若松森林),召集近江的工匠到会津建设城下町,发展产业,为此地耗费大量心血。
          九十二万石的重要大名蒲生氏乡,当时仅次于领有关东二百四十万石的德川家康,和中国一百二十万石的毛利氏,乃是天下第三强藩。(注:此时前田利家的封地还未达到127万石)然而,守着会津的穷荒之地,想必氏乡的心境必定是相当郁郁不乐的。
          秀吉侵略朝鲜,氏乡心绪不快,曾经为此骂道:“这只猴子,没事找事!”由于文禄之役,氏乡只能从会津赶往九州,其间染上重病。文禄二年(1593)与秀吉一同回到大阪,第二年亦即文禄三年再次发病,病情逐渐恶化。秀吉虽派发遣医师看护,但于事无补,文禄四年二月七日,蒲生氏乡卒于京都,享年四十岁。
          据说,氏乡临死时,茶人千利休往探,氏乡示以自咏和歌:“限りあれば吹かねど花は散る物を心短き春の山风”。利休泫然流涕,说道:“呜呼惜哉,失此无双国士!”于是歌以答之:“降るとみば积らぬ先きに扫へかし雪には折れぬ青柳の糸。”暗指秀吉嫉其能而谋杀之。


          5楼2009-04-06 17:51
          回复
            通常,说到“取得天下的人”,谁都会想到所谓“战国三英雄”即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但从历史上来说,要做“天下人”是要有一定的必要条件的。这三人虽然同样是取得了天下,但在时机上还是有微妙的差别。海音寺潮五郎在十几年前曾对蒲生氏乡做出很高的评价:“除了信长、秀吉、家康以外,可能得到天下的也只有黑田官兵卫或者蒲生氏乡吧!”蒲生氏乡若要夺取天下的话,应当会是在秀吉的政权确立之后,或许会用与德川家康相类似的方式得到天下,当然前提是他不能像历史上一样英年早逝。
            与信长相似的人有两位,一位是细川忠兴,另一位就是蒲生氏乡。虽说单单相似未必就有取得天下的能力,但忠兴和氏乡在脾气和嗜好上都与信长异常相近。他们有着一样狂妄的性格,在连歌和茶道方面均有独到的功力,除了作为主人的信长,他们虽然对出身卑微的秀吉有所畏惧,但恐怕不会怎么尊敬的吧!


            6楼2009-04-06 17:58
            回复
              ……这是蒲生氏乡吧呀……


              9楼2009-04-06 18:41
              回复
                图片一张


                IP属地:福建11楼2010-06-24 20:31
                回复
                  2025-05-22 00:26:15
                  广告
                  谢谢你对我家族的关注,你的努力会得到好的祝福。


                  12楼2011-06-27 16: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