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娃写给天堂里爸爸的信:我长大了,请放心吧
小芋涵写给爸爸的信感动无数人
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在冬季中感受到春的温暖。
近日,一篇《六岁孩子给爸爸写封信,一个月了还没寄出》的短视频在很多沈阳家长群中流传。记者联系了视频中的男孩和他的母亲。原来在去年年末,孩子的父亲因病突然离世。在父亲去世的一百多个日子里,六岁的孩子通过不断给天堂里父亲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六岁娃的信刷爆朋友圈
写信的六岁男孩名字叫芋涵,目前还在上幼儿园。
这封题为《写给爸爸的信》只有100多字,写在田字格中,孩子用铅笔写的,语言真挚,令人感动。
“爸爸您好。爸爸我好想您呀!您在天堂那边过的好吗?我长大了,我会听妈妈的话。我和妈妈都想您。您的儿子芋涵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好的大学。请爸爸放心吧。我会健康快乐成长为一名工程师。请爸爸在天堂看着我吧。此致,敬上。儿子芋涵。2018年1月11日写。”
视频中,小芋涵正在朗读这封信。朋友圈里的留言则让人感动:“愿天堂那边的这位父亲,保佑这对母子平安健康地走向未来”“字字触心,泪流不止”“加油,你是坚强的男子汉”……
写这封信时还是两个月前,但芋涵却不知该寄向何方。
父亲因脑瘤离世
母亲“骗”孩子“爸爸去了很远的地方”
芋涵的母亲刘女士今年50岁。她的人生很坎坷,曾经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2008年,他与郎先生相识相恋,走进婚姻殿堂,随后有了宝宝。然而,2015年丈夫被查出脑瘤。2017年12月,丈夫突然离世,年仅44岁。
“孩子还小,我不知道如何告诉他这个事实。”刘女士说。
“我就告诉他,爸爸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叫天堂。我没有让孩子参加追悼会,但是起灵的时候,他在场。”
丈夫去世后,芋涵喜欢一个人独自呆在房间里,不希望有人打扰,他经常对妈妈说:“我感觉家变了。”
刘女士告诉记者,丈夫去世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未来的日子还要朝前走。可是,每次看到儿子发呆的样子,自己的心就很痛,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走出丧父之痛。
“想爸爸了,就给他写封信吧”
今年一月的一天,刘女士偶然看到儿子在作业本上,写了“爸爸”两个字。刘女士忍住泪水说:“你想爸爸了,就给他写封信吧。”
第一次写信的时候是爸爸离开的第13天。芋涵问妈妈:“天堂在哪?我们能不能坐飞机去看他?”去年正月十五的时候,一家三口去看灯会。今年的这一天,芋涵突然问妈妈:“我们能不能拿着爸爸的照片去看灯?”面对孩子的提问,刘女士只是不断地流泪。后来,她看到夜空满天的星斗,告诉儿子:“天上最亮的星星就是爸爸,你想爸爸的时候就去看天上最亮的那颗星星。”
最大心愿: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刘女士的工作很忙,每个月要上两个夜班,赶上这两天,芋涵或在幼儿园园长家里住,或在亲戚家住。
刘女士很担心,害怕孩子的心理不健康。现在,刘女士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孩子能健康地成长,做个快乐开心的人。她希望自己能学到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为此,记者就这对母子的现状,采访了三位知名心理专家,他们从各自的角度来帮助这对母子。
儿童问题专家:妈妈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最值得信赖的人
儿童问题专家闫秀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肯定了母亲的两个做法:“让孩子写信给爸爸,爸爸的形象转化成星星。这两种方法对孩子是有帮助的,可以帮孩子释放内心对失去父亲的恐惧、焦虑和无助感。”
她分析道:“孩子喜欢一个人在家,感觉家变了,是潜意识中感觉到家的支柱没有了,他想承担起家庭支柱的责任。通常单亲家庭的妈妈容易把对丈夫的依恋转移到孩子身上,孩子会潜移默化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像个小男子汉一样活得沉重。建议妈妈,要不断给孩子信心,无论爸爸在与不在,妈妈都是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的人,是孩子最值得信赖的人。”
亲子教育专家:对7岁以下的孩子谈死亡,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
亲子教育专家周永梅认为:“和孩子谈死亡的问题时要细分年龄段,7岁以上的孩子对死亡的真实意义的理解更深,7岁以下的孩子对死亡意义的理解更模糊。”
她说:“对7岁以下的孩子谈死亡,要说得模糊些,比如这个妈妈说‘爸爸去了天堂’、‘爸爸变成天上最亮的星星’是可以的,还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比如‘老树叶’的故事:一个小叶子从小长到大,变成了老树叶,它要重新回归大地,重新变成养分,滋养出新的嫩芽,又变成新的叶子出现,死去的亲人就像一片叶子一样生生不息地存在。这样说死亡的效果,让孩子的丧失感不会很强烈,天堂、星星,在孩子内心中还是有存在感的。”
创伤治疗专家:亲人去世应该告诉家人,后者有知情权
医大一院精神医学科主任医师刘盈表示:“这个事情属于心理危机干预的范畴,不属于普通的心理治疗。表面上看是小事,其实涉及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在生活中有一部分人会对家庭中的某个成员隐瞒死者的死亡信息,但一旦该成员知道了真相会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甚至产生心理问题。亲人去世应该告诉家人,家人有知情权。但传达这个消息,要分三步:先铺垫,善意谎言以及找准时机。”
在刘盈看来:“对于丧父的孩子来说,除了通过写文章、自由涂鸦、做沙盘游戏等方式,还可以求助专业的心理医生来解决心理问题。对于母亲来说,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负面的情绪传递给孩子。”
小芋涵写给爸爸的信感动无数人
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在冬季中感受到春的温暖。
近日,一篇《六岁孩子给爸爸写封信,一个月了还没寄出》的短视频在很多沈阳家长群中流传。记者联系了视频中的男孩和他的母亲。原来在去年年末,孩子的父亲因病突然离世。在父亲去世的一百多个日子里,六岁的孩子通过不断给天堂里父亲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六岁娃的信刷爆朋友圈
写信的六岁男孩名字叫芋涵,目前还在上幼儿园。
这封题为《写给爸爸的信》只有100多字,写在田字格中,孩子用铅笔写的,语言真挚,令人感动。
“爸爸您好。爸爸我好想您呀!您在天堂那边过的好吗?我长大了,我会听妈妈的话。我和妈妈都想您。您的儿子芋涵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好的大学。请爸爸放心吧。我会健康快乐成长为一名工程师。请爸爸在天堂看着我吧。此致,敬上。儿子芋涵。2018年1月11日写。”
视频中,小芋涵正在朗读这封信。朋友圈里的留言则让人感动:“愿天堂那边的这位父亲,保佑这对母子平安健康地走向未来”“字字触心,泪流不止”“加油,你是坚强的男子汉”……
写这封信时还是两个月前,但芋涵却不知该寄向何方。
父亲因脑瘤离世
母亲“骗”孩子“爸爸去了很远的地方”
芋涵的母亲刘女士今年50岁。她的人生很坎坷,曾经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2008年,他与郎先生相识相恋,走进婚姻殿堂,随后有了宝宝。然而,2015年丈夫被查出脑瘤。2017年12月,丈夫突然离世,年仅44岁。
“孩子还小,我不知道如何告诉他这个事实。”刘女士说。
“我就告诉他,爸爸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叫天堂。我没有让孩子参加追悼会,但是起灵的时候,他在场。”
丈夫去世后,芋涵喜欢一个人独自呆在房间里,不希望有人打扰,他经常对妈妈说:“我感觉家变了。”
刘女士告诉记者,丈夫去世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未来的日子还要朝前走。可是,每次看到儿子发呆的样子,自己的心就很痛,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走出丧父之痛。
“想爸爸了,就给他写封信吧”
今年一月的一天,刘女士偶然看到儿子在作业本上,写了“爸爸”两个字。刘女士忍住泪水说:“你想爸爸了,就给他写封信吧。”
第一次写信的时候是爸爸离开的第13天。芋涵问妈妈:“天堂在哪?我们能不能坐飞机去看他?”去年正月十五的时候,一家三口去看灯会。今年的这一天,芋涵突然问妈妈:“我们能不能拿着爸爸的照片去看灯?”面对孩子的提问,刘女士只是不断地流泪。后来,她看到夜空满天的星斗,告诉儿子:“天上最亮的星星就是爸爸,你想爸爸的时候就去看天上最亮的那颗星星。”
最大心愿: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刘女士的工作很忙,每个月要上两个夜班,赶上这两天,芋涵或在幼儿园园长家里住,或在亲戚家住。
刘女士很担心,害怕孩子的心理不健康。现在,刘女士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孩子能健康地成长,做个快乐开心的人。她希望自己能学到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为此,记者就这对母子的现状,采访了三位知名心理专家,他们从各自的角度来帮助这对母子。
儿童问题专家:妈妈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最值得信赖的人
儿童问题专家闫秀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肯定了母亲的两个做法:“让孩子写信给爸爸,爸爸的形象转化成星星。这两种方法对孩子是有帮助的,可以帮孩子释放内心对失去父亲的恐惧、焦虑和无助感。”
她分析道:“孩子喜欢一个人在家,感觉家变了,是潜意识中感觉到家的支柱没有了,他想承担起家庭支柱的责任。通常单亲家庭的妈妈容易把对丈夫的依恋转移到孩子身上,孩子会潜移默化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像个小男子汉一样活得沉重。建议妈妈,要不断给孩子信心,无论爸爸在与不在,妈妈都是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的人,是孩子最值得信赖的人。”
亲子教育专家:对7岁以下的孩子谈死亡,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
亲子教育专家周永梅认为:“和孩子谈死亡的问题时要细分年龄段,7岁以上的孩子对死亡的真实意义的理解更深,7岁以下的孩子对死亡意义的理解更模糊。”
她说:“对7岁以下的孩子谈死亡,要说得模糊些,比如这个妈妈说‘爸爸去了天堂’、‘爸爸变成天上最亮的星星’是可以的,还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比如‘老树叶’的故事:一个小叶子从小长到大,变成了老树叶,它要重新回归大地,重新变成养分,滋养出新的嫩芽,又变成新的叶子出现,死去的亲人就像一片叶子一样生生不息地存在。这样说死亡的效果,让孩子的丧失感不会很强烈,天堂、星星,在孩子内心中还是有存在感的。”
创伤治疗专家:亲人去世应该告诉家人,后者有知情权
医大一院精神医学科主任医师刘盈表示:“这个事情属于心理危机干预的范畴,不属于普通的心理治疗。表面上看是小事,其实涉及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在生活中有一部分人会对家庭中的某个成员隐瞒死者的死亡信息,但一旦该成员知道了真相会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甚至产生心理问题。亲人去世应该告诉家人,家人有知情权。但传达这个消息,要分三步:先铺垫,善意谎言以及找准时机。”
在刘盈看来:“对于丧父的孩子来说,除了通过写文章、自由涂鸦、做沙盘游戏等方式,还可以求助专业的心理医生来解决心理问题。对于母亲来说,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负面的情绪传递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