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dstic吧 关注:1贴子:11
  • 1回复贴,共1

岩崎琢 -《浪客剑心追忆篇OST》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文名称:浪客剑心追忆篇OST 
发行时间:1999年 
专辑歌手:岩崎琢 
简介: 
专辑介绍: 
时代的回音~浪客剑心的SOUNDTRACK遐想 
                ——于音乐的冥想中再谈追忆篇 
                
月晕之夜独行的刽子手,雨夜散发着白梅香的迷途女子,十字伤代表着爱与恨交织的悲意,还有摇摆不定的世事无奈吧…… 
最初是源于对追忆篇的感动,然后便是四处搜寻有关它的背景音乐。从朋友那里好说歹说弄到了《追忆篇 Original Soundtrack》以及其它两张相关的《维新志士の镇魂歌》和《浪客剑心主题区集锦》。于是便在某个适合心境的雨天开始沉醉在明治时代黑与白的过去里,凄婉的音乐声渐渐起—— 
<In Memories “A Boy Meets The Man”>中开始的画面是早已失去双亲的心太向与同样沦为人贩子的两个相依为命的大姐姐的凄凉微笑。在黄昏落霞渐渐坠入黑暗世界的时候一股杀气悄悄漫起……然后,四溅的血红,绝望的惨叫,还有杀人者的亢奋,弱小者的呜咽,幼小的心太就这样举起了剑。那双瘦弱的手所要肩负起的将的是多么沉重的宿命,当比古清十郎出现后这样一种伤悲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增加了……残酷的冷漠与无言的痛苦,少年于是走上了一条夕阳残血中通过坟墓的路…… 
追忆着,我,反复的追忆着。和着这样一个主题,回想到了当初面对动画时决绝,流血般的疼痛开始在胸口鼓荡着,如皮影戏般的过场里满是,由脆弱到可怜的剑心,由坚强到凄惨的阿巴,如此反复的交织在这样的音乐里: 
管弦乐、铜号、鼓点为主的丰富变幻是以剑心为中心的主旋律,它充分展现了明治时期革命者义无返顾的执着心境,以及悲壮的人生命运在时代的漩涡中那么的微不足道;而阿巴的主旋律则是以笛声为主的平静柔和曲风,缓缓的象是风从很远的地方飘荡过来,或是一朵白梅正在绽放开来的过程一样;这两者互相穿插正表达了革命者以及普通人那种激荡不安的心底 
两种矛盾意识的斗争。 
作为刽子手的剑心也想过平静而没有血腥的日子,但是他始终坚信未来的光明,但在反复的麻木杀戮中又情绪暗淡,看不到新时代来临的曙光的恍然意味又是不言自明,于是他在两种理智的纠葛中不能自拔;而作为平民的阿巴她在本可以获得的幸福破碎以后,她有了某种绝望感,想要替死去的未婚夫清里报仇的心理其实是一种潜意识的对男耕女织幸福日子到来的 
渴望,以为杀了仇人就能使失去的幸福再回来,这样的一种欺骗麻痹自我的想法,阿巴不是没有过的啊。 
就这样,像是宿命的牵引,又像是自然而然的吸引,两个人在彼此仅有的春夏秋冬岁月里,自问,相视,寻找着什么是这样一个不安时代里的生活方式。以及对于开初个人的信条是否正确的自省。 
或许这就是新时代所带来的一种不协调的残酷,在明白了一切的时候,也是所有的走的了尽头的那一刻。让更多的人得到一切那就先要让某些人失去一些,而这一些失去了,也就再也回不来了。这便是剑心与阿巴的命,是注定了吗?还是在时代浪潮里的淘汰以及牺牲正是新变革所要付出的代价呢? 
更多的只有处于那样一个世道的人大概才能懂得,而现世的我们,在看了这样一种历史的折射之后,总是无奈多了点,而再也不能 表达更多而确切的东西了吧。 
追忆篇的CD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章节,之一是以描写一个时代大背景下的现实世界,另一个则是对生活于这样一种无奈世事中人心迷茫与冲突描绘,也就是剑心与阿巴前后心境变换之章。 
◆之一   两人在明治时代中 
<Blood>预示着暗夜中维新志士与新撰组壬生狼们即将到来的一场死斗。正义与邪恶定义早已变的模棱两可,只有剑客们的吆喝,浓烈的血腥,在这样一种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将生命失去的片刻里,维新志士与新撰组壬生狼们不知道是否真的想过他们在信条和生命两者之间的选择,究竟是怎样去权衡两者并为之贯策的呢?与此同时,双方的刽子手以及影武者,他们的命运是属于那种即使在死后都无人会去记得的缅怀,那么有谁能告诉我们对于他们我们又该以怎样一种态度去看待呢? 



1楼2009-04-05 08:19回复
    Quiet Life —pf solo version—>正是是本剧的片尾曲。钢琴曲的魅力在于平静安详而 
    能带动起人的思绪,回想起剧中那个风车不停摇转的镜头,它总是令人心中升起怀旧的遐想。舒缓的音乐绵含着许许多多可以去想去思索的事情,就如好象看到幕府末年街头上表面的那层平和气氛,卖花的小孩在清晨时分的湖畔懒洋洋的叫卖着,过节时在夜晚的爆竹灿烂中穿着和服嬉戏的孩童,手中那风车在天际涂彩中回映着一种欢快愉悦。而第二天的早晨,它,则安静的躺在地上,再也无法随风轻扬。就是这样一种心情蕴涵在了其中。我想。 
    <The Wars of The Last Wolves>的背景是在新撰组壬生狼与维新志士发生历史上的“池田屋”事件下。由表面的平和逐渐转向不安与骚动,一触即发的紧张中的使得我们更关注双方的殊死的一搏,而非为了那可怜的不名一文的“正义”两字。电光火石,流血,挥舞的利刃,呼喊,孤注一掷也好,完全的投入也罢。在历史的进程中一点一点将这些覆盖,他们或许根本都感觉不到一点,却是正以自己此刻的搏杀在证明着,残酷与悲哀这样的人类推进过程。进入了配乐的中段,终于一切变的似乎有点安静了,却有种颓靡萧条的感觉。英雄惜英雄,不知道,这些新时代开创者与旧秩序的维护者们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到呢?总有点吧。 
    <The Will>与后面的<The Will —pf solo version—>旋律是一致的,所差别的只是在演奏的器械上。而此曲以管弦乐作为基调,那么它所要体现的就是一个更大的范畴。“希望”的涵义虽然美好却在履行的过程中艰难无比。这正是一个大时代下的困惑,每个人心中的“希望”都是不同的,该如何去调和呢? 
    <Testament>个人以为是该碟中最晦涩的一曲。“圣约”有着宗教上的色彩,而用在这里感觉却很不明白。听完全曲后,依然是没有一点思绪。间断有力的弦乐似乎是有种所谓的圣者行进这样的味道,但是充满隐晦的部分音色拉长延续真的难以确定在表达些什么。 
    <Shades of Revolution>在我看来是对整个革命的一种完全的诠释,高潮部分小号与鼓点的迎合造就了十分热烈而振奋的“革命之曲”。最初的低沉显然是低谷期的状况,中间的委婉则在点点滴滴的描写了志士们的生活艰难,透露出一种努力向上和对明天的憧憬,最后仿佛令我们看到了历史上那维新决定性的战役“伏见·鸟羽”之战。诚然,革命中包含有伤悲,但是那壮大以及有所值得付出不禁使人对于那些逝去的人为之敬仰和默哀万分。 
    <In Memories “KA·TO·WA·RI”>承接了大碟第一首配乐<In Memories “A BoyMeets The Man”>的起始序乐,但又在其中增添了另外一些东西。很显然编曲者在这里是为了与第一首形成一种前后略微差异的对比。从小时候的心太,到现在成长后的剑心,再度回到那条偏僻的小道,再度来到那片空旷的坟墓,望着岁月的沉留下来的记忆和事物,剑心 
    会想到什么呢?依然不过孩子的年龄,却经历非常人能忍受的艰辛。天空的繁星闪烁着,想起了师傅的耳语,“心太这个名字听起来太柔弱了,今后就叫你‘剑心’吧……”然后,就是一切的再次轮回…… 
    ◆之二   明治时代中的两人 
    <One of These Nights>开始以缓慢悠扬的笛声将思绪延伸,显然其中的笛声也在时代这样一个大背景中,听来有着略微的忧郁,然后陡然间又落空不在,变换而成的是刽子手在暗夜中那不为人知的残酷,紧接着又回到了笛声……互相的交错显然在反映着剑心与阿巴在相遇前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剑心为了维新而投身于舔血的日子里,而此时的阿巴正在等待未婚夫清里回来,从而使两人能幸福生活的这样一种幻想里。 
    <Alone Again>压抑低沉的调子表现了剑心孤独而倔强,整首曲子就在这样的缓慢中延续着。相信新时代终将到来,与此同时心底却在反复自问着我做的对不对?以及再度回忆其师傅的教诲。这样的矛盾与迷惑只有以不断的杀人来麻痹自己吧;而在相似的如此的环境中,阿巴亦是对于往事痛苦不堪的自责着,为什么不去对清里表白说想让他留在自己身边的想法呢?两个人物内心淤积的隐痛也造就了将来两人彼此去深层次想要挖掘那张脸背后真实“他”(她)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啊……


    2楼2009-04-05 09: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