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摘要:中古人士对《洛神赋》的接受与解读历经变化。自两晋至初唐,无论是普通的爱好者还是专业的研究者,多从纯粹的美学角度出发,以欣赏的眼光对《洛神赋》进行文本解读。到了盛唐之后,人们的接受态度和解读方式开始有所变化。先是李白从道德教化的角度批评曹植创作《洛神赋》不过是“好色伤大雅”之举,接着便是《感甄记》对《洛神赋》创作动因的附会,终则归结于晚唐小说家对洛神的绮思艳想。当然,李白的批评还只是他文学复古思想的具体体现,而《感甄记》的附会就有了恶搞历史名人的意味,至于《酉阳杂俎》中刘伯玉对洛神的的绮思与《传奇》中萧旷对洛神的猥亵,则简直是小说家意淫式解读《洛神赋》的产物。
曹公文武俱绝伦,传与陈王赋洛神。的确,在曹植传世的诗赋文章中,见录于《文选》卷十九的《洛神赋》无疑是最受读者青睐、最能引人遐想的一篇。对于这篇久享盛誉的佳作,专业的研究者或以为是感念甄后之什,或以为是寄心君王之章,或以为仅是托恨遣怀,或以为纯写情爱悬想。至于普通的爱好者,绘之于画者有之,书之于帖者有之,冥思得妻如洛神者有之,艳想狎亵宓妃者亦有之。这林林总总的接受行为和接受方式,本身即昭示着《洛神赋》魅力的非凡。本文拟从中古不同人等(书画家、选评家、注释家、诗赋家、小说家等)对《洛神赋》的接受与研究入手,推究当时的读者到底是如何看待和认识《洛神赋》的。
摘要:中古人士对《洛神赋》的接受与解读历经变化。自两晋至初唐,无论是普通的爱好者还是专业的研究者,多从纯粹的美学角度出发,以欣赏的眼光对《洛神赋》进行文本解读。到了盛唐之后,人们的接受态度和解读方式开始有所变化。先是李白从道德教化的角度批评曹植创作《洛神赋》不过是“好色伤大雅”之举,接着便是《感甄记》对《洛神赋》创作动因的附会,终则归结于晚唐小说家对洛神的绮思艳想。当然,李白的批评还只是他文学复古思想的具体体现,而《感甄记》的附会就有了恶搞历史名人的意味,至于《酉阳杂俎》中刘伯玉对洛神的的绮思与《传奇》中萧旷对洛神的猥亵,则简直是小说家意淫式解读《洛神赋》的产物。
曹公文武俱绝伦,传与陈王赋洛神。的确,在曹植传世的诗赋文章中,见录于《文选》卷十九的《洛神赋》无疑是最受读者青睐、最能引人遐想的一篇。对于这篇久享盛誉的佳作,专业的研究者或以为是感念甄后之什,或以为是寄心君王之章,或以为仅是托恨遣怀,或以为纯写情爱悬想。至于普通的爱好者,绘之于画者有之,书之于帖者有之,冥思得妻如洛神者有之,艳想狎亵宓妃者亦有之。这林林总总的接受行为和接受方式,本身即昭示着《洛神赋》魅力的非凡。本文拟从中古不同人等(书画家、选评家、注释家、诗赋家、小说家等)对《洛神赋》的接受与研究入手,推究当时的读者到底是如何看待和认识《洛神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