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内心秘境吧 关注:22贴子:53
  • 3回复贴,共1

《吕祖百字碑》内丹修炼法 (附张三丰注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 觉知呼吸(带着觉知不断入静,要诀在呼吸) 2015-06-30 17:35:06
《吕祖百字碑》内丹修炼法
作者:闫忠义
我按照《百字碑》程序精心解读和修炼,获得功效,现将修炼感悟分述之。
《百字碑》为五言诗,二十句,共一百字,把修炼尽性至命的内丹功从筑基、炼己到金液还丹自始至终的过程尽述无遗。
《吕祖百字碑》内丹修炼法
养气忘言守:
炼内丹功主要养先天真一之气,不是鼻孔出入之气,而是未生天地之先、无边无涯的源气。《周易》中称为无极之气。此气是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的本源之气,是我们人类真正的宗祖。怎样养这个本源气呢?入坐后,闭口舌抵上腭,使双目半睁半闭,双眼珠交并着看守两眉间祖窍穴,看祖窍穴里如天空一样,把日常生活中一切语言事物都忘掉它,专心一致地看守祖窍穴里虚空形象。看守的时间以达到静笃为标准,就觉祖窍穴里有先天真一之气,发胀发满,有个圆形之物。为什么看守祖窍穴里天空形象呢?《周易》中说:人首是乾为天。左目为日,右目为月,祖窍穴是天上日月对照的中心。从此穴养先天真一之气,才能恢复宗祖气的本来真面目。张三丰在《百字碑》注释中说:“凡修行者,先须养气。养气之法,在于忘言守一。忘言则气不散,守一则神不出。决曰:缄舌静,抱神定。”
  降心为不为:
祖窍穴里含有宗祖气,是天空的形象。把心意降到脐下气穴中,炼肾脏之精,以固命中之宝。此穴是生精之处,生出来的是精,炼化成气,与天上宗祖气合成太极式的上下天地阴阳气的整体,才能出现阴阳气的相交,产生金丹。怎样炼才能生精呢?入坐后使双目珠交并着观祖窍穴,生出宗祖气来,用心意指挥宗祖气降到脐下气穴中,永久觉照此穴不离不散,光用有为的照视,而后变成无为的照视。诀云:以眼视鼻,以鼻视心,以心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心为一身之主,百神之神,喜静忌动。静生慧,动生昏,故当收降心志。心的本体是无为的,不动的,降心收心须有个动态发展过程,有深浅之分。(从)有为而降是指通过人的意识活动达到和维护心身虚静的状态,是初级阶段,入静程度较浅。(化)无为而降是指在没有人为造作的情况下自然无为地把身心推向虚明境界的过程,是入静高级阶段,入静程度较深。有为之功指筑基、炼精、炼气,属于修命功夫;无为之作指炼神还虚,涵养真性,属于修性功夫。丹家妙用,以有为为首,无为为终,性以命立,命从性修,性命混元,太虚同体。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修炼内丹功,不知养先天无极本源之气,就没有无极动静出现,就不产生阴阳之气,阴阳气不相交,就不产生元神主宰力量。如果没有(以)元神主宰炼丹,必定杂念丛生,干扰入静,那么谁来制止呢?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动一静,必须时刻知道养宗祖气,不能忘掉涵养宗祖气的存在。如果不依靠宗祖气,则金丹很难炼成。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张三丰在《百字碑》注释中说:“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于昏迷,故接物不可迷于尘事。若不应接,则空寂虚无,须事来则应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净,元神凝统。诀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修炼者不能避世离俗,更不能终身静坐,止念,必须接触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纷乱杂事(以外乱来函养元神之静定养生及识神之处理外事之合于天意),喜怒哀乐,爱恶欲憎。故收心功夫不仅是入静定之首务,也是日常应物应事修身的要诀。日常要常常保持清静,锻炼出不被外界事物所干扰的本领,事来则以清静相应,事去不迷留。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不能迷恋性欲生活,必须认识过度纵欲的害处,(逐渐)把性欲止住,不消耗精液,进行炼精化气,精气自然回到宗祖气上来,真一之气得到补足,自然结成丹苗,再进行温养(丹苗),养到丹光一现于目前,是丹苗养到旺盛的标准,然后,从丹田里上冲于心,又降入会阴,当用真意引过尾闾,由夹脊透上玉枕入泥丸。如有物触脑,自上腭颗颗降入口中,状如雀卵,又化成玉液,沥沥如淋水之状,味是甘露,徐徐咽下重楼,以目送之。于丹炉之内,美快之极,咽纳不绝,如此一回,即行即(行)卯酉周天一遍收功。收取净尽,速以凝神入定,静养寂灭,此是玉液小还丹之景。
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
壶中指心肾之间,坎卦指肾中之气,离卦指心中之气。这两种气在心肾之间,配合成心肾气的相交,自然产生阳气,沿督脉后升于脑,遇脑中阴气,又化出玉液,沿任脉降到心中。这是阳升阴降,抽坎填离,反复运转,炼元精结成金丹。
  普化一声雷。
内丹修炼者,修炼至天人感应,融汇宇宙能量到一定程度发生的质变功境。此刻修炼者体内雷声轰响,生命得到水与火的洗礼、升华。修炼者在修炼中,恍恍惚惚的功境中,神气交融,化阴增阳,聚气储能到一定程度,定至深静时,不可避免地出现真气震动,即在动态中猛然内听到一声雷声巨响或闷雷滚滚。对于真静中出现的共振展窍的功境,古人用雷声作比喻:“春雷”、“地雷”、“奔雷”、“隐雷”、“山头雷”、“海底雷”等等。按震区分为:会阴震区称海底雷;下丹田震区称地雷;上丹田震区分称天雷、山头雷。今把雷喻点破:钟离权的“达人采得先天气,一夜雷声不暂停”和吕祖的“地雷震动山头雨,要洗濯黄芽出土”相近,此雷是春雷、预兆雷,因它到“黄芽出土”还有一个“洗濯”的转变过程。赵魁一的“金门炸,春雷到”,此响是真炁冲开气管之声,此雷是冲关展窍之雷。邵康节的“忽然夜半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和吕祖的“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其雷都是从下到上冲开脉结之雷(冲开中脉)。以上功境,虽然修炼者体内雷声不断,但功夫尚浅,理应加倍化阴增阳,聚光储能,(还须)等待更高量级的天人合一共振。只有张紫阳的“雷声隆隆震虚空,电光灼处寻真种”,才是气光婴突破樊笼(肉身等)的冲天雷。内丹修炼的实践告诉我们:修炼者储能越足,静定之力愈深,则震动之效愈大。(元神出窍)冲举元神破顶而击(元神童子(金丹)以高能量(无下+三点水)为动力,从百会穴冲出,飞向高纬度仙佛级时空),自由往返于宇宙和肉身之间,自在超脱,探索宇宙人生之究境。
  白云朝上顶,甘露洒须弥。
张三丰在《百字碑》注释中说:“到此地位,药即得矣。二气结刀圭,关窍开通,火降水升一炁周流。从太极中,动天根,过玄谷关,升二十四椎骨节,至天谷关,月窟阴生,香甜美味,下降重楼,无休无息,名曰‘甘露洒须弥’。诀曰:甘露满口,以目送之,以意迎之,送下丹釜,凝结元气以养之。”炼玉液小还丹,达到入小定,丹光二现于目前,进行温养大丹,达到杳冥混融之极,忽觉丹田里有热气团,震动很大,在腹中上下冲动,肾脏火炽,身涌鼻搐,热气团飞上泥丸,祖窍穴里涌出圆光,又化为金液,降入口中,如冰片之香,似薄荷之凉,随觉随咽,淋沥不断,降下重楼,急用真意送入中宫。如此咽纳不完。如此每次下坐,必须运转卯酉周天一遍,收神炉中。再凝神入定,感觉中丹田里有一圆形之物,要守中抱一一刻钟,再下坐活动。此是金液大还丹之景,千万不可错过封炉收功。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炼丹到口中金液咽纳不完,如同自己饮香甜的长生酒,这种美妙快乐,只有自己知道,外人是感觉不到的。(天地有大爱,岂非凡俗欲)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修炼已到清净无为,脱胎神化的境地。这时不需进阳火、退阴符,只需心静意守,静坐如同欣赏优雅的无弦之曲,不着于声,不着于色,致虚极,守静笃,直到造化之机圆明通灵,达到尽性至命之地步,即所谓金液大还丹。无弦曲,指自然之声;造化,创造化育。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热爱修炼内丹功之人,都来学习研究这二十句的真口诀,按照此诗程序,诚心炼丹,便能得到上天的梯子。此两句为全诗的总结。全诗前后共二十句,包括了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全过程。其法至简至而,其文约而不繁,依法行持,由近达远,自低登文,可达高深境界。
《吕祖百字碑》张三丰注解
养炁忘言守,
凡修行者先须养炁;养炁之法,在乎忘言守一。忘言则炁不散;守一则神不出。诀曰:缄舌静、抱神定。
降心为不为。
凡人之心,动荡不已。修行人,心欲入静,贵乎制伏两眼。眼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一切事体,以心为剑。想世事无益于我,火烈顿除,莫去贪着。诀云:“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动静知宗祖,
动静者,一阴一阳也。宗祖者,生身之处也。修行人,当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牝也。一身上下,乾坤八封五行四象聚会之处,乃天地未判之先,一点灵光而成,即太极也。心之下,肾之上,仿佛之内,念头无息,所起之处,即是宗祖。所谓动静者,调和真炁,安理真元也。盖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即阖户之谓坤,辟户之谓乾,呼则龙吟云起,吸则虎啸风生。一阖一辟,一动一静,贯乎心意不动,任其真息往来,绵绵若存。调息至无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就矣。无事更寻谁?
若能养炁忘言守,降伏身心,神归炁穴,意注规中,混融一炁。如鸡抱卵,如龙养珠,念兹在兹,须臾不离。日久工深,自然现出黍米之珠,光耀如日,点化元神,灵明莫测,即此是也。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淤昏迷,故接物不可迷于尘事。若不应接,则空寂虚无。须要来则应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静,元神凝结。诀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
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
凡人性烈如火,喜怒哀乐,爱恶欲憎,变态无常;但有触动。便生妄想,难以静性。必要有真微忿则火降;真寡欲则火升。身不动名曰炼精,炼精则虎啸,元神凝固;心不动名曰炼炁,炼炁则龙吟,元炁存守;念不动名曰炼神,炼神则二炁交。三元混,元炁自回矣。三元者精炁神也,二炁者阴阳也。修行人应物不迷,则元神自归,本性自住矣。性住则身中先天之炁自回,复命归根,有何难哉?诀曰:阳光返照,一心中存。内想不出,外想不入。
炁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修行人,性不迷尘事,则炁自回。将见二炁升降于中宫,阴阳配合于丹鼎。忽觉肾中一缕热炁,上冲心府,情来归性,如夫妇配合,如痴如醉;二炁氤氲。结成丹质,而炁穴中水火相交,循环不已,则神驭炁,炁留形,不必杂本自长生,诀曰: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直至丹田炁满,结成刀圭也。
阴阳生反覆,普化一声雷。
工夫到此,神不外驰,炁不外泄.神归炁穴,坎离已交,愈加猛烈精进。致虚之极,守甘之笃,身静于香冥之中,心澄于无何有之乡,则真息自住,百脉自停,日月停景,璇玑不行。太极静而生动,阳产于西南之坤《坤即腹也,又名曲江》。忽然一点灵光,如黍米之大,即药生消息也。赫然光透,两肾如汤煎,膀胱如火炙,腹中如烈风之吼,腹内如震雷之声,即复卦天根现也。天根现.即固心王,以神助之,则其炁如火,逼金上行,穿过尾闾,轻轻送,默默举:一团和炁,如雷之震,上升泥丸,周身踊跃,即天风炁卦也。由月窟,至印堂,眉中漏出元光,即太极动而生阴,化成神水甘露。内有黍米之珠,落淤黄庭之中,点我离中灵汞,结成圣相之体.行周天火候一度,烹之炼之,丹自结矣。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到此地位,药即得矣。二炁结刀圭,关窍开通;火降水升,一炁周流。从太极中动天根,过玄谷关,升二十四椎骨节,至天谷关。月窟阴生,香甜美味,降下重楼,无休无息,名曰“甘露洒须弥”。诀曰:甘露满口,以目送之,以意迎之,送下丹釜,凝结元炁以养之。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养炁到此,骨节已开,神水不住,上下周流,往来不息,时时吞咽,谓之长生酒。诀曰:流珠浓养灵根性,修行之人知不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工夫到此,耳听仙乐之音,又有钟鼓之韵。五炁朝元,三花聚顶,如晚鸦来栖之状。心田开朗,智慧自生,明通三教经书。默悟前生根本,豫知未来休咎。大地山河如在掌中,目视万里,已得六通之妙,此乃实有也。吾行实到此际,若有虚言以误后学,天必诛之。遇之不行,罪过天谴。非与师遇,此事难知。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自“养炁忘言”至此二十句,皆是吕祖真正口诀。工夫无半点虚伪,乃修行上天之阶梯。得悟此诀与注者,可急行之,勿妄漏泄,勿示匪人,以迫天谴。珍重奉行,克登天阙。
吕祖抱度人洪愿而传此《百字碑》,张祖抱度人大愿而注此《百字碑》,张祖之心,卽吕祖之心也。故曰:纯阳、三丰,乃神仙中耳目。酉月跋。


IP属地:江苏1楼2018-03-19 13:22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6-15 15:40
    回复
      2025-07-19 23:20:15
      广告
      感谢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11-24 10:21
      回复
        感恩分享!


        4楼2023-02-10 22: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