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514贴子:87,748,046

回复:到底是谁或什么创造了世界,揭露宇宙终极奥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待续


来自Android客户端839楼2018-03-27 16:15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841楼2018-03-27 16:45
    回复
      放松可以说是修行的第一课。生活中人们最惯常的状态是紧张、对抗。对自己、对别人、对周围的一切都紧张兮兮。我们不喜欢生活在自己的掌控之外, 任何一点不确定都会让我们焦躁不安,所以我们总是神经质地忙碌着,即使身体没动心里也从没停过,深谋远虑想防微杜渐。


      来自Android客户端842楼2018-03-27 16:47
      回复
        一帆风顺时,我们希望这种美妙的状态 能一直保持下去,不想看到任何突发事件打破生活的完整平静。生活中发生任何一件事,都让我们心头一紧,必须立即判断出它的利弊以采取相应的行动。对自己有 利的要让它锦上添花;对自己不利的要赶紧想办法压下去或推出去。我们自以为是生活的故障检修员,整日一副严阵以待的模样。身处顺境的时候,还是这样不安, 陷入逆境会怎样惶恐更可想而知了。我们仿佛每天头顶磨盘走来走去,感觉要被压垮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843楼2018-03-27 16:49
        回复
          世界缩小到只剩下眼前那一堆困难,诸事不顺,我们越发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最倒霉的可怜虫。
          这种自艾自怜的情绪使我们觉得自己更有理由责怪、刻薄、报复、折腾。
          我们乐此不疲,以至于忘记生活原本就是变化无常,喜忧参半,甚至有点 混乱的。哪怕我们耗尽毕生精力,也无法使它更可靠有序些。


          来自Android客户端844楼2018-03-27 16:53
          回复
            我们把生活抓得太紧。不论自觉或不自觉,生活中的一切对我们来说都太重要,工作、家庭、金钱、声誉、感情,我们希望这一切都尽在掌握中,四平八稳,安全放心。为此,把全副精力都投 入进去还不够,还要通过修行为生活上保险。


            来自Android客户端845楼2018-03-27 16:55
            回复
              然而,生活就像我们手里握着的沙,抓得越紧流失得越快。在无常面前,以强化生活和自我为目的的修行变得支离破碎,收效甚微。
              我们若能放松下来,不把生活中的每件事都看得至关重要,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修行上,生活并不会因此变得更糟。相反,真正的转变会在这 时出现,我们也会因为放松而第一次尝到自you的滋味。


              来自Android客户端846楼2018-03-27 16:56
              回复
                修行只是让自己放松下来,不再对抗,习惯那种不确定性并安住于此。有人也把这称为自在。


                来自Android客户端847楼2018-03-27 16:57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848楼2018-03-27 17:02
                  回复
                    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他不禁慨叹:所有众生都有一颗本自具足的菩提心。不论我们曾经多么贪婪、残暴、奸诈、愚昧,都 从未令它有丝毫减损。它一直在那里,从未离开过我们,所以修行不为再去成就什么、证明什么,而只是引导我们放松下来,慢慢去贴近本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849楼2018-03-27 17:03
                    回复
                      我们之所以很难体会到本心,是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所作所为大都在牵着我们朝与本心相反的方向走。很多习惯,尤其是心的习惯,让我们一而再、再 而三地陷入窘境,比如前面说到的紧张对抗,还有趋利避害、推卸责任、自以为是、太在意自己的方式等等。我们修行便是要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扭转这些习惯,使自 己逐渐摆脱困窘的境地。


                      来自Android客户端850楼2018-03-27 17:04
                      回复
                        趋利避害大概是所有众生最根深蒂固的一个习惯。趋利避害本身并没有问题,我们想脱离痛苦、寻求解脱,这就是趋利避害的一种表现。但问题是很多人 对趋利避害上瘾,只要一感觉不舒服马上就另外寻找慰藉,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去认知和体验。天热要开冷气,天冷要烧暖气,风吹日晒很辛苦,出门要坐车。就在 这忙不迭找安适的过程中,我们不但错过体验四季的乐趣,而且还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容易受伤害。


                        来自Android客户端851楼2018-03-27 17:05
                        回复
                          对趋利避害上瘾,也有人称之为“纵yu”。我们一般认为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才是纵yu,不过在较微细的层面上,只要有条件,每个人都愿意纵yu,因为纵yu是人们逃避不安的习惯性方式。
                            人们孤独、烦闷或者感觉有压力的时候,会喝酒、暴饮暴食、购wu、打电话、上wang,或者窝在沙发里不停地换电shi频道。反正就是不想留一点空间给自己 去面对那份孤独、烦闷或压力。
                          用来帮助我们逃避不安的种种活动本身又会带来新的烦恼和问题。我们的初衷是让自己免于痛苦,得到安适,而实际做的却是用一种 痛苦代替另一种痛苦,如此循环往复,更强化了我们的恐惧。


                          来自Android客户端852楼2018-03-27 17:08
                          回复
                            以前的人排遣情绪还能写信、看书或培养某种陶冶性情的爱好,而现在的人远没有那份耐心,除了对轮 回,对什么都很快就厌烦。人生如朝露,可我们似乎还嫌它过得不够快。现代社会真是一个迷信趋利避害的社会。人们不能容忍哪怕是一丁点的不舒服、不满足、不 方便,所以不停地寻找安慰、便捷,并且相信能找到。


                            来自Android客户端853楼2018-03-27 17:10
                            回复
                              常听人把烦恼增多、内心空虚归咎于物质的繁荣,其实不尽然。物质会对人心产生一定影响,但关键还是人心在作怪。烦恼多,是因为物质条件改善后内 心执著的东西更多了。
                              以前你可能只有一块手表舍不下,现在却有房子、车子、存款时刻牵着你的心。
                              内心空虚也是因为物质丰富后有更多逃避痛苦的选择,你可以 更频繁地变换安慰的方式,结果你便更频繁地感受到不满足和挫败。


                              来自Android客户端854楼2018-03-27 17: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