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562贴子:87,746,783

回复:到底是谁或什么创造了世界,揭露宇宙终极奥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们不是在说神话,这些都是普通人通过努力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这就像对一个四五百年前的普通人描述现代科技所能做到的事情,他也会认为这一切都是荒诞不经的牛皮,但即使是现在的一个小学生,都知道这些是真实无疑的,因为这些科技成果,已经普遍被我们的日常生活所利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375楼2018-03-21 04:25
回复
    同样,对没有什么修行的凡夫,讲证悟的境界、菩萨的十地、佛陀的智慧、禅定的感受,也就像对几百年前的人讲量子力学、高能物理、现代科技一样,很难理解,即使翻来覆去地用中观的逻辑思维方法去推理半天,他也是将信将疑。但在他们自己通过修行开悟了以后,就谁也不会否认确凿无疑的事实了,因为他们自己已经亲身体悟到这一切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376楼2018-03-21 04:25
    回复
      待续


      来自Android客户端377楼2018-03-21 04:27
      回复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
        1.何谓受蕴
        五蕴当中的第二个,就是受蕴。
        所谓“受”,是指众生肉体与精神上的感受。感受可以分为三种:痛苦、快乐以及不苦不乐的中等感受。这些感受都属于有为法。
        以前也讲过,凡是有因有果的物质,都叫做有为法;既没有因,也没有果,已经超越了因果范围的法,就叫做无为法。


        来自Android客户端378楼2018-03-21 11:01
        回复
          虽然我们把感受分成了肉体与精神上的两种感受,但感受本身却属于精神的范围。因为外在物质没有感受的能力,所以不能感受到痛苦或者快乐等等,真正能感受的,唯有精神。感受是精神的一种特点。
          不通过肉体,而仅仅由精神进行思维以后,便在心里产生的痛苦、快乐的感受,称为意识的感受;通过肉体而感觉到外境的某种刺激,从而产生的痛苦、快乐等现象,称为肉体的感受。


          来自Android客户端379楼2018-03-21 11:01
          回复
            2.如何是空
            感受怎样抉择为空性呢?
            第一个方法,就是以拆细、分解感受来抉择空性。
            当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而感觉到痛苦的时候,从宏观的角度来说,这个念头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物质或者事物。前面也说过,佛教关于物质或者事物的定义是很广的,和我们平时所说的物质概念不一样,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只要能对其他的事物构成影响,就都称为物质。


            来自Android客户端380楼2018-03-21 11:02
            回复
              如果这个感受可以保持一分钟,我们就可以像分解外在的物质一样,把这一分钟的时间先分成六十秒,再将其中的一秒钟切成一百个阶段,其中的每一个阶段再往下,又可以分成很多的刹那,最后又像微尘一样分到最小的时间单位(佛教称之为无分刹那)。


              来自Android客户端381楼2018-03-21 11:02
              回复
                如果此时我们想保留一点,就不能再去观察;如果不需要保留,愿意让它全部成为空性的话,就再进一步观察,这样一来,它就会在虚空当中彻底消失。
                这和量子物理所说的物质消失于量子场当中的概念虽然外表看起来相似,但实际上却是不一样的,这种消失的层次,比前者还要细微得多。因为我们都知道,量子场也可以像粒子消失于纯能量当中一样,通过分解而消失于虚空当中。
                这样观察以后,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空性的结论。


                来自Android客户端382楼2018-03-21 11:03
                回复
                  第二个方法
                  比如说,当我们生起一种痛苦感受的时候,在不观察的情况下,就会有一种真真切切的痛苦感受,同时这种感受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各种影响。此时,如果我们用前面所讲的观察因果的方法,也即因果位于一前一后不能产生、因果处于同时也不能产生的方法,去观察这一瞬间的这个感受是怎么产生的,就找不到这个感受产生的合理解释。
                  既然找不到一个合理的解释,那我们又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呢?这叫做缘起现象。


                  来自Android客户端383楼2018-03-21 11:03
                  回复
                    所谓“缘起现象”,是指虽然没有真实不虚的实在物质,但在我们的幻觉当中却都真实存在的现象。
                    这就像做梦时的情景一样。对一个清醒的人而言,别人做梦时所梦到的现象,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根本不成立的东西,但对于做梦的人来说,梦中的景象却都是真实存在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384楼2018-03-21 11:04
                    回复
                      其中存在与不存在、真实和虚幻的两种境界,哪一个是正确的呢?对此,我们肯定会回答说,因为做梦的人所感受到的梦境都是虚幻的,所以是不存在的,只有清醒的人所感受到的,才是准确无误的。
                      同样,在佛菩萨的境界当中,一切都一无所有,像秋日高原上远离一切污垢的蓝天。


                      来自Android客户端385楼2018-03-21 11:05
                      回复
                        为什么说秋日的蓝天,是“远离一切污垢”的呢?
                        佛经当中经常会用这个比喻——以秋天的天空来形容最纯净的境界。因为冬天时常会刮风,在刮风的时候,天空中就会弥漫着很多尘埃;春天因为气候潮湿,空气中就会有很多的水蒸气等气流,因而也会污染天空;夏天因为经常下雨,所以天空中经常乌云密布;只有在秋天的时候,灰尘、水分、气流、乌云等等都相对较少,所以秋天的天空是最纯洁、最干净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386楼2018-03-21 11:05
                        回复
                          第三个方法
                          有一个修法,就是背朝太阳,也即让阳光从背后照过来,然后去看前面没有云彩等任何东西的蓝天。那时去观察内心的时候,就会看到:自己的本心与前面的虚空完全可以融为一体。
                          “融为一体”的感觉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像前面一无所有、没有任何物质的虚空一样,人的内心也没有任何杂念——没有善、没有恶,什么思维都没有。不但是没有任何念头,而且深深地体会到,自己心的本性也像前面的虚空一样,完全没有任何杂质,只是一片虚空。


                          来自Android客户端387楼2018-03-21 11:06
                          回复
                            这种感受,就叫做证悟空性,而且是证悟了心的本性光明。
                            佛经当中经常提到光明。所谓的光明,并不是像有些人所理解的一样——类似于阳光、月光或者灯光。因为无论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说,还是从佛教《俱舍论》的角度来说,这些光都只是一种粒子,离单纯的空性都还相差很长的一段距离,至于心的本性光明,就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二者之间根本没有任何相同的地方。
                            那么,什么叫做光明呢?以我们的语言来说,就是没有任何污垢污染的、纯洁的东西,这就是我们心的本性、如来藏或者本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388楼2018-03-21 11:08
                            回复
                              待续


                              来自Android客户端389楼2018-03-21 11: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