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595贴子:87,748,827

回复:到底是谁或什么创造了世界,揭露宇宙终极奥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学中观的时候,会观察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外在物质,其中包含了有为法、无为法,也即世上所有的所知。
所知是佛教用词,其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包括物质、精神以及物质和精神的运动。凡是我们的心能够知道、感觉到的所有有为、无为法,涅槃、佛、众生等概念,都属于其中。但这个所知也是心创造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8-03-18 00:28
回复
    在不知道外境是自己创造的幻觉之前,精神自己也会迷惑,以为世界是与自己毫无关联的身外之物,所以会去追求自认为美好的目标,会跟随业力而做出各种各样的取舍,继而造作善恶之业,并令自己更深地卷入到幻觉当中。这就像桑蚕用自己吐出来的丝,最后把自己困于其中一样。我们依靠自己感官的亲身经历,增上安立了一个原本不存在的世界。所谓“增上安立”,是指实际不是客观存在,却由我们的心无中生有出来的意思。因为不知道世界是自己创造的,所以会贪著、耽执这些自己创造的东西,就像贪恋梦境一样。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8-03-18 00:33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8-03-18 00:35
      收起回复
        当意识发现世界并不是独立的,而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幻相以后,它才会去毁灭幻相,也即毁灭世界。
        创造世界的时候,心在轮回;感受世界的时候,心在造业,也即制造轮回之因;毁灭世界的时候,就是走向解脱了。
        通过闻思修精神开始产生怀疑,并随之确定自己原有的错误。之后,精神证悟——体悟到世界的幻相本质,从而毁灭了虚幻的世界。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8-03-18 00:36
        收起回复
          这一系列的事情都是精神在做。其中的闻思修也是精神去听闻佛法,思考问题,并付诸修行。
          在不观察的时候,我们以为人类有一个共同的世界,但实际上这都是很多相似却又不是一体的感觉综合起来的而已。佛教认为:因为共业,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世界都是一样的,其实并不是一体,只是相似而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谁能把自己的世界毁灭了,自己就解脱了。假如没有成就,自己的世界就会永久留存下去。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8-03-18 00:37
          收起回复
            证悟以后,就要设法毁灭幻相。除了意识之外,哪怕宇宙大爆炸或所谓的世界末日,都毁灭不了世界。因为旧的世界结束了,就会有新的世界诞生。但来源于内心的能量却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在一刹那间毁灭整个世界。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8-03-18 00:41
            收起回复
              既然太阳系、银河系、无边无际的宇宙都是心创造的,那这个力大无穷的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按照中观的观点,心的本体远离一切戏论,它的本性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
              中观在讲“无我”,尤其是“法无我”的时候,就告诉大家:内在的精神与外面的世界都是空性。山河大地、喜怒哀乐等所有一切,连微尘许都不成立。


              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8-03-18 00:42
              收起回复
                从中观的角度来说,我们的精神每一刹那都在生灭,哪怕一秒钟的百万分之一、千万分之一都不会停留下来。如果以一秒钟的千万分之一作为当下,则之前的所有精神都过去了,也即已经消失了,与昨晚的梦境完全一样;之后的精神还没有诞生,所以也不存在;最后只有当下。而所谓当下,这个可能是千万分之一秒或亿分之一秒那么短得不可思议的时间单位,也可以最后分解到烟消云散,根本就不存在。


                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8-03-18 00:43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8-03-18 00:46
                  收起回复
                    既然精神自己都不存在,那又能感受什么世界呢?此时我们就能体会到:原来痛苦、快乐、亲人、敌人、善、恶,全都建立在根本不存在的基础上。这时,世界就开始土崩瓦解、全盘崩溃了,心也变成了世界的毁灭者。
                    在宏观世界或世俗谛当中有痛苦、有幸福。但在微观世界中,因为精神太短暂,所以无从带来幸福、痛苦的感受。
                    所谓的痛苦、幸福,完全是幻觉,佛教称之为缘起现象。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8-03-18 00:47
                    收起回复
                      学过《中观》的都知道,所谓精神去感知幸福的说法,是无法建立的,因为同时存在的东西之间不可能有任何联系。虽然宏观概念中可以左手碰右手,但这只是幻觉而已。如果精神与幸福二者之间有着前后差别,则在前者存在之际后者还没有诞生;后者诞生以后,前者早已不存在了。二者根本没有接触,又如何去感受呢?所谓的感受,都是眼耳鼻舌身得出的,不合逻辑、缺乏理智的谬论。
                      因明认为,在非隐蔽的领域中,感知强于理智。因为理智的理由来源于感知提供的信息。如果感知不可靠,理智的理由也就无从建立了。理智如同被感知牵引的盲人,因为感官不可靠,所以来源于感官的理智也是不可靠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8-03-18 00:49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18-03-18 00:50
                        回复
                          从无始以来,到没有听到般若波罗蜜多之前,我们一直不知道世界是自己创造的,一直以为世界是外在的东西,所以时而恐惧、时而贪著,迷茫、沉醉于自己创造的世界当中。最后生命结束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世上并没有有意义的东西。


                          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18-03-18 00:51
                          收起回复
                            其实,这一切都像是一场梦:我们自己创造了梦中的一切,然后又害怕或喜欢梦里的东西,所以在梦里造作了杀、盗、淫、妄等恶行,也行持了慈悲心、修行、六度等善行。如果追求不到梦中的美好事物,就会痛苦、失望乃至绝望。因为害怕出现更大的痛苦,就千方百计消灭一切可能导致痛苦的东西。但这只是一场虚无缥缈的梦,实际上既没有什么可追求的,也没有什么要远离的,因为都是自心创造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18-03-18 00:52
                            收起回复
                              心在创造世界,也在创造幸福和痛苦,如果不用强制性的力量调伏心,心就会影响我们的生生世世。
                              但除了超越痛苦和幸福的修行人以外,我们一辈子的工作都可以归纳为:追求幸福,远离痛苦。


                              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8-03-18 00:5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