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562贴子:87,746,783

回复:到底是谁或什么创造了世界,揭露宇宙终极奥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什么要放弃这些执著呢?首先,从小乘的角度而言,如果放不下这些执著,一直都认为我是存在的,众生也是存在的,解脱、轮回都是存在的,就不能超越这种观念。如果不超越这种观念,就叫做世间六道,就叫做轮回,而不是解脱。要超越六道轮回,至少要证悟人无我。这就需要去观察、去思维:虽然我看到了这么多东西,也认为它们是存在的,但仅仅我说了不算,我要回头去看看它们究竟是否存在。这样观察的时候就知道,认为“我”存在的我执,是建立在非常脆弱的基础之上的,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一步打破这种执著。一旦能放下对人我的执著,贪爱心、嗔恨心以及愚昧同时也可以被消灭,因为它们的基础已经被破坏了。这样断除烦恼之后,就可以获得解脱。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0楼2018-03-20 10:13
回复
    其次,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来说,也需要证悟空性,放弃执著。大乘佛法没有任何其他想法,唯一的目的,就是利益众生。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益众生呢?比如说,向缺衣少穿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布施他们一些东西,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抑或救死扶伤,通过自己的医术为身患重疾的人解决病痛之苦,或者照顾没有陪护的病人等等,虽然也是利益众生,但这些事世间人也可以做,佛教也不排斥,也愿意力所能及地去做一些。然而,仅仅这些还不够,大乘佛教是要彻底究竟地利益众生。
    什么是彻底究竟地利益众生呢?就是帮助众生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1楼2018-03-20 10:14
    回复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生老病死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的话,虽然通过扶贫可以暂时地解决一些生活困难,却不能永久性地解决问题。哪怕我们将一个人一生的贫困问题都解决了,但他下一世再遇到这样的困难呢?这是很有可能的!既然如此,那你下一世还可以帮他吗?下一世他去哪里我们都不知道,又怎么去帮他呢?所以,佛教认为这些还不够,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老病死。要解决他们的生老病死,首先我们自己要有智慧。只有具备了智慧,才可以帮助他众。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众,首先就要消灭我们的自私心。如果有自私心,又怎么去帮助他众呢?不可能!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2楼2018-03-20 10:15
      回复
        证悟空性以后,就彻彻底底地断除了自私心,消灭了贪嗔痴。在那个时候,如果没有慈悲心,也会有这样一些问题:也许就会像小乘阿罗汉一样,认为所有该做的都做完了,自己已经万事大吉,随后就趋入灭定了。但大乘佛教却把菩提心灌输给了我们,让我们时时刻刻都知道,我的工作不是解决自己的问题,我还任重而道远,还有成千上万的众生等着我去度化。我要把自己如何断除烦恼的心路历程告诉别人,让他们沿着我曾经走过的路去走,并最终获得我现在的果位。这才是真正的利益众生。
        所以,佛教徒就必须要观察、证悟空性。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3楼2018-03-20 10:16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4楼2018-03-20 10:17
          回复
            如果别人的痛苦和自己的痛苦都不管,除了日子过得好一点就别无须求,像这种人就不需要劳神费力地去思维这些,纵然下一世受苦,也只能自己去想办法。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5楼2018-03-20 10:17
            回复
              当然,量子物理学家并没有这样的目的,他们一开始的意图,就是想找到整个宇宙最基本的组成单位,然后将其应用于世间的日常生活、经jun事、科技等等。
              然而,令他们始料不及的是,当他们费尽周折,去一步步分割粒子,希望找到更细微的坚固之物的时候,最后却适得其反——找到了一个接近于空性的结果。这就像佛经里面所讲的剥开芭蕉树皮,终将一无所获一样。芭蕉树树干本来就没有坚硬而实在的中心,在将一层层的树皮剥开之后,最终什么都不会得到。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6楼2018-03-20 10:18
              回复
                粒子是非常小的东西,而粒子加速器却是长达一两公里的大型仪器,科学家们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粒子加速器让粒子通过碰撞而分割,试图将粒子一再细分,最终得到一个最基本的粒子。这样的结果,其实已经违背了他们当初的意愿——本来想得到一个东西,却无意当中发现了类似空性的结果。
                爱因斯坦开始接触原子物理学新的实情时,也同样地感到震惊。他在自传中写到:“我为了使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与这种(新型)知识相适应而做的一切努力都彻底失败了。就像是从一个人的脚下抽走了地基。他在任何地方也找不到可以立论的坚实基础了。”
                海森堡也写到:“只有当一个人认识到此时物理学的基础开始动摇时,才能理解近代物理学最新发展的强烈影响;这个变动所引起的感觉是,科学失去了依据。”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7楼2018-03-20 10:20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8楼2018-03-20 10:25
                  回复
                    “空即是色”是什么意思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9楼2018-03-20 10:25
                    回复
                      前面,我们把所有的物质都分解到心的本性如来藏了,这已经是路的尽头,再往下就没有可走的路了,这就是“色即是空”;反过来说,就是“空即是色”。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0楼2018-03-20 10:26
                      回复
                        比如说,当我们把这栋楼分解到心的本性光明以后,是否意味着这栋楼房的现象也不存在了呢?并非如此。尽管被我们分解了,但房子还是依然如故地存在着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上面我们通过观察,知道不仅是这栋房子,包括组成这栋房子的微小粒子都不存在,但为何它还在我的眼前出现呢?这就是“空即是色”。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1楼2018-03-20 10:27
                        回复
                          佛教所说的“空”,是除了物质以外并不存在的。物质就是空,空就是物质。
                          这样观察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呢?
                          我们不是要在思维以后,就让这栋楼房不存在,就让眼睛看不见楼房,而是要获得一种胜利。什么样的胜利呢?就是跟自己的执著决斗所取得的胜利。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2楼2018-03-20 10:27
                          回复
                            什么执著呢?以前我们认为,房子就是房子,物质就是物质,都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从来没有想过这都是虚幻的。
                            当我们想到“我要拿钱去买一束花供佛”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地想“我要拿实有的钱,去买一束实有的花,然后去供实有的佛”,虽然心里没有想到这些名词,但实际上我们却认为:“我买的就是实实在在的一束花,而不可能买的是纸上画的花,或者电视机荧光屏上出现的花”,“我拿的肯定是实有的钱”,“我供的也绝对是实实在在的佛”,“之所以我要供佛,是因为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地狱,地狱里面有实实在在的痛苦,为了避免这些难忍的痛苦,我就要去供佛积累资粮”。其实在这当中,就已经默认了自己的执著。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3楼2018-03-20 10:28
                            回复
                              现在学了空性以后,就要通过观察,从而在我们心里消除这是地狱、这是佛陀、这是花的分别执著。我们现在要推翻的,不是所看到的楼房等现象,而是自己原有的这些实有执著。眼睛看得见看不见,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关键的问题,是要消除自己内在的执著。
                              有人会提出疑问:前面所讲的修法,就是通过观察思维,将一栋楼分解、分解、再分解,最后体会到空性,但是,当我们睁开眼睛一看,这栋楼还在面前。这样从起点到终点,最后又回到了起点,不就等于原地踏步,白修一阵了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4楼2018-03-20 10: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