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588贴子:87,748,826

回复:到底是谁或什么创造了世界,揭露宇宙终极奥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上述一切足以证明,肉眼所见的不一定存在;而肉眼看不见的,也不一定不存在。比如,我们以前通常认为,我们面前的空中什么也没有,但事实上在空中却密布着量子场、电磁波等等之类的东西。可以断定,把肉眼所见作为证据、奉为权威的观点早已经过时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8楼2018-03-19 08:06
回复
    本来讲《心经》的时候,并不需要借助物理学的任何理论,我们有丝丝入扣的逻辑推导方式,有佛陀洞察一切的甚深智慧,但因为很多人曾受过现代物理学的教育,大家对这些科学理论已经很清楚了,所以,用我们自己的观点来推翻自己的旧有观念,就很有说服力,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每一个人在听了以后,就无话可说,用不着激烈的争论,便能很快随着这个思路一步步走下去,“噢!原来肉眼所见的不一定存在,而肉眼看不见的,也不一定不存在,这一切感受,都是我的错觉!”从而将自己的原有观念彻底否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9楼2018-03-19 08:06
    回复
      这不是用佛的逻辑、龙树菩萨的理论来推翻我们的观念,而是用我们自己的观点来打破原有的固定思维,并进一步对眼、耳、鼻、舌生起怀疑,继而引领我们走向更深、更广的解脱之路。
      虽然我们利用了量子物理的理论来证明佛教的观点,但量子物理并不是佛教,佛教更不是量子物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层次。打个比方来说,假如《心经》的境界有一百公尺,量子物理的境界最多只有一公尺,所以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当然,二者之间也有相同的地方,从相同之处来对比说明,大家就比较容易了解。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0楼2018-03-19 08:07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1楼2018-03-19 08:08
        收起回复
          以前,我们只承认自己感官的认识,其他的观点都一概否认。我们那时的思维,是没有任何逻辑、没有任何理智,只是停留在一个非常肤浅的状态当中的。后来受到了佛的教育,才使我们慢慢深入到空性的境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2楼2018-03-19 08:08
          回复
            综上所述,之前所讲的内容,包含了以下两点:
            第一,“色即是空”当中的“色”,究竟是什么概念。第二,我们还没有讲到色法怎么样空,只是借用梦境、魔术以及物理学的例子,回答了一个普遍性的疑问:“明明眼睛看得见的东西,为什么不存在呢?”通过这些例证,大家可以清楚地知道,并非眼睛所见、耳朵所闻的东西就一律都存在,从而打破了我们原有的自我信任。
            虽然佛教徒平时也需要自信,但过分的自信——盲目地相信眼、耳、鼻、舌、身,就会使我们误入歧途,这是万万不可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3楼2018-03-19 08:09
            收起回复
              (2)有形的物质都是空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4楼2018-03-19 08:10
              回复
                真正的佛法,就是智慧和慈悲的综合体。其中的慈悲,是指菩提心;而智慧,则是指证悟空性的智慧。虽然精通世间的医术、工巧技艺等等也称为智慧,但此处所说的智慧,则特指证悟空性之智。除了智慧和慈悲之外,不存在什么真正的佛法。
                比如说,念经、烧香、拜佛等等,都只是一些方法而已,通过这些方法所要获得的,还是智悲圆融的境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才要行持布施、持戒、忍辱等等,这些都只是一些手段而已。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5楼2018-03-19 08:11
                收起回复
                  如何证悟空性呢?第一个,就是要闻思。通过听闻佛法,然后自己去思维。仅仅听闻而不思维是不行的。比如说,如果听到别人说,因为龙树菩萨说是空性,所以就是空性,因为释迦牟尼佛说是空性,所以应该是空性,便不假思索地照单全收,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虽然龙树菩萨和释迦牟尼佛说了,但我们还是应该通过自己的思维去体会、去感悟、去消化,只有这样,空性才能成为我们自己的境界。在没有证悟之前,空性的境界是不属于我们的,因为哪怕佛经当中讲了空性,但我们却一点儿都没有体会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6楼2018-03-19 08:16
                  回复
                    意识离不开空性,肉体以及周围的一切都离不开空性,但如果不了解、不证悟,仅仅本体是空性,对我们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所以一定要证悟。
                    如果要证悟,首先就是要去听。为什么要听呢?因为,证悟的境界是超越一切凡夫思维的智慧,如果不去听闻,任何人也不能自己创造出这样的智慧或思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7楼2018-03-19 08:17
                    回复
                      只有在听了并大概知道今后的前进方向以后,才能静下来自己去思维;思维了以后,就是要通过修行而证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8楼2018-03-19 08:18
                      回复
                        仅仅思维为什么不够呢?因为我们的语言,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我们的祖先是怎么创造的呢?比如说:如果让一些小孩子根本不与外界联系,一生下来,就关在一个封闭的环境当中。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创造出一些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理解的语言,屋里所有的一切东西,包括锅、碗、勺、盆等等,都会被他们赋予新的名词。他们创造语言的来源是什么呢?就是他们所处的环境,他们周围的各种物质。因为要用碗吃饭,所以就要给碗起一个名字;因为要上床睡觉,所以也要给床起一个名字;因为要用某个东西,所以就要给这个东西起一个名字……这些物质,都是肉眼看得见的,宏观、粗大的物质。我们的语言,也只能表达、传递宏观、粗大的概念。一旦超越了这个范围,我们的语言就鞭长莫及了。
                        如果真正要了解空性,则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解决,因为空性的境界,不是语言所能如实表达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9楼2018-03-19 08:19
                        收起回复
                          大乘经典中反反复复地提到,空性、光明、如来藏等等这些内容是不可思议的,既然我们的思维都不能了解,我们的语言就更无法形容。既然如此,那么语言又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打个比方,当有人询问月亮在什么地方的时候,其他人就用手指指向天空,并告诉他,月亮在那里。这个手势只是表示月亮在何处,实际上手指既没有碰到月亮,也不会说什么话,但这个手势却有这样的作用,别人根据手势的指引,就能找到月亮。
                          同样,虽然我们的语言不能直接表达空性,但通过语言,就可以破除我们的很多执著,在破除执著以后,通过修行,就能证悟空性。当然,其中修行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不修行,就无法证悟空性,充其量也是在字面上理解了空性而已。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0楼2018-03-19 08:20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1楼2018-03-19 08:24
                            回复
                              量子物理学家也有类似的看法。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海森堡说过:“关于语言的问题,在此确实很重要。我们想以某种方式讨论原子结构……但是却不能用平常的语言来谈论它。”
                              既然量子物理学家都有这样的感受,空性的境界就更是超越了这个层面,因为它比量子物理还要深得多。还有很多东西,量子物理都没有打破,还有很多问题,量子物理也没有解决,所以,量子物理还需要发展。
                              其实,释迦牟尼佛早就以“不可思议”等等来描述空性,禅宗也说“不可思、不可言”。为什么“不可思、不可言”呢?因为,空性的境界,并没有什么可以思维、言说的东西——一无所有,都是空性。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可说、可思维的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3楼2018-03-19 08: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