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乡坊吧 关注:122贴子:11,054
  • 9回复贴,共1

【醉】 书卷多情似故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并非长情。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3-17 22:42回复
    #记书#
    ๑第一帖是为了记录初三才开始的,到了这里,已经是第三帖了。
    ๑第二帖和第一帖其实也没有更很多。但是由于我不喜欢镇楼图了,所以它们就被遗弃了。
    ๑我现在已经高二下学期,六月一过,就是准高三了。
    ๑我喜欢看书。但是懒,所以家里一堆书都没来得及看,虽然平时也很忙。
    ♡《罚酒饮得》-以冬
    ♡一首很好听的歌。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3-17 22:55
    回复
      2025-05-18 09:19:16
      广告
      《温柔的夜》—三毛
      ☆.。. .。.
      《温柔的夜》中的十六篇散文,主要记述了三毛与丈夫荷西在加纳利群岛的生活。和瑞士来的小学教师一道拾荒,与流浪的日本青年成为至交好友,祭奠安眠于公墓而素未谋面的故乡人,在酷热的西非为荷西艰难地讨薪水,对付“难缠”的左邻右舍……她遍阅人情冷暖,慨叹生活不易。然而想到守护着自己的一个个天使,三毛不再怅然,眼里有的只是似水的温柔,溢于笔端的依然是对大千世界的殷切观照。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3-17 23:01
      回复
        《亲爱的三毛》—三毛
        ☆.。. .。.
        三毛自序:
        在这个日渐快速的时代里,我张望着街头,每每看见一张张冷漠麻木、没有表情的面容匆匆行过,我总是警惕自己,不要因为长时间生活在这般的大环境里,不知不觉也变成了那其中的一个。他们使我黯然到不太敢照镜子。
        也许,透过书信呼应的方式,加上声音,我们人和人之间,所竖立起来的高墙,能够成为透明的。或说,不必那么晶莹剔透,或会有些光线照亮一刹那间幽暗的心灵,带来一丝欣慰,然后再不打扰,各自安静的存活。
        我愿在这步入夕阳残生的阶段里,将自己再度化为一座小桥,跨越在浅浅的溪流上,但愿亲爱的你,接住我的真诚和拥抱。在这片天地里,我们确信,得到的是彼此的接纳和安全,而追根究底的大荒,诚实地说,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人能改变你我自造的心境。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3-17 23:10
        回复
          《巴黎圣母院》—【法】维克多·雨果
          ——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
          《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6-12 22:11
          回复
            #我高三啦#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6-12 22:13
            回复
              《洛丽塔》——【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
              内容简介
              小说描述一位从法国移民美国的中年男子亨·亨伯特(Humbert Humbert)在少年时期,与一14岁的少女安娜贝儿发生了一段初恋,最后安娜贝儿因伤寒而早夭,造就了亨伯特的恋童癖(The child I love),他将“小妖精”定义为“九到十四岁”。亨伯特最先被一名富有的寡妇抛弃,后来又迷恋上女房东Charlotte Haze的12岁女儿洛丽塔(Lolita),称呼她为小妖精。
              由于儿时的阴影,亨伯特对洛丽塔无法自拔,为了亲近这名早熟、热情的小女孩,亨伯特娶女房东为妻,成为洛丽塔的继父。小说中的女孩原名桃乐莉·海兹(Dolores Haze),西班牙文发音的小名为洛丽塔(Lolita)或洛(Lo),因此作为书名。
              后来女房东在丈夫的日记中发现自己的丈夫对女儿的企图和对自己的不忠,十分生气,于是写了三封信(后来被亨撕碎,但根据文章中,信的残篇段句,三封信的内容想表达妻子想离开丈夫一段时间,然后再找机会复合,表现出妻子对丈夫的爱)在寄信的途中被车子撞死。亨伯特将洛丽塔从夏令营接出来一起旅行,他以为在洛丽塔的饮料中下药,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猥亵她。 结果药对洛丽塔全无效果(因为那并不是真正的强力安眠药),相反第二天清晨洛丽塔主动挑逗亨伯特,发生乱伦的关系。亨伯特然后告知洛丽塔她的母亲已经去世,至此洛丽塔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接受了必须和继父生活下去的这个现实。 亨伯特带着洛丽塔以父女的身份沿着美国旅游,他利用零用钱、美丽的衣饰和美味的食物等小女孩会喜欢的东西来控制洛丽塔,以及继续满足自己对她的欲望。洛丽塔长大后,开始讨厌继父,她意识到“即使是最可悲的家庭生活也比这种乱伦状况好”。于是她开始跟年纪相当的男孩子交往,并借着一次旅行的机会脱离继父的掌握,一开始亨伯特疯狂的寻找,但是最终还是放弃了。
              三年过去,一日亨伯特收到洛丽塔的来信,信上说她已经结婚,并怀孕了,需要继父的金钱援助。亨伯特给了她400美元现金和3600美元的支票还有把屋子卖了买家先付的10000美元跟房子的契约。他要求洛丽塔说出当时拐走她的人,洛丽塔告诉他那人正是奎迪(Quilty)( 作品中被女主角认为是东方天才哲学家),其为学校演出的剧作家,并告诉他,她和奎迪出走后,因为拒绝了奎迪要她和其他男孩子拍摄色情影片的要求,而被奎迪赶了出来。亨伯特请求洛丽塔离开她的丈夫和他走,但是她拒绝了这个要求,亨伯特伤心欲绝。他追踪并枪杀了奎迪。最终, 亨伯特因血栓病死于狱中,而17岁的洛丽塔则因难产死于1950年圣诞。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7-09 18:23
              回复
                《清风明月旧襟怀》—许石林
                懒的介绍。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9-13 22:40
                回复
                  2025-05-18 09:13:16
                  广告
                  《浮生六记》-沈复
                  (。・ω・。)ノ♡
                  这本书真的是从闺蜜那里借来屯在家里好久了。
                  才翻开看几页,就觉得非常喜欢它了。
                  ——
                  《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赢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此外,本书还收录了清代名士冒襄悼念秦淮名妓董小宛的佳作《影梅庵忆语》。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10-26 12:38
                  回复
                    《金陵十三钗》—严歌苓
                    ——
                    《金陵十三钗》写的是中国民众承受的凌辱和苦难,以及这些苦难对普通人甚至等而下之之人精神的淬炼和提升,激发他们舍己为人的自我牺牲精神,体现出“患难见真情”的人间关爱,亦即“敌忾情绪演化出来的”“可歌可泣的事实”。
                    《金陵十三钗》的人心之变既体现在对他人态度的变化中,也体现在人物自身的改变。对他人态度的变化主要通过女学生书娟和阿多拉多神父来表现。他们开始都对闯人的秦淮妓女抱有强烈的敌意和鄙视,在书娟眼中,她们是“六月的烂冬瓜”,在阿多那多神父眼中,她们是无需躲藏的**。她们带来喧嚣、混乱、醉生梦死,大敌当前,她们还要吃要喝,嬉笑耍闹,卖弄风情。但她们的喧嚣透着生命活力,她们的调笑混杂着人性温暖,赵玉墨的沉静自重,豆蔻的一往情深,这些都在悄然撼动着书娟和阿多那多固守的贵贱壁垒。直至大难临头,十三个女子挺身而出,替几小时前还与之相***学生慷慨赴难,她们的仗义行为终于彻底刷新了书娟和阿多那多的成见,他们带着内疚、忏悔、怜惜、感激和敬重等复杂心情目送她们走进夜色,又倾其余生追踪这群风尘女子的下落,关注她们的命运。这个过程被作者刻画得相当细腻。相比之下,秦淮女子们自身的改变则写得比较简单粗略。开始,她们处处表现出青楼女子的积习,举止轻桃,言语粗俗,但豆蔻惨遭凌辱,陈乔治惨遭血刃,中国伤兵惨遭杀害,惨烈的现实终于激发了她们同仇敌汽的民族情感,在日本人二次闯人教堂时,女性间鸡零狗碎的争执瞬间被同胞姐妹间的关爱和同情所替代,她们以献祭般的高贵牺牲换来女学生的安全,她们人性中圣洁的光华发散出来,彰显出原有的人格尊严。严歌等曾坦言过自己的创作意图:“我的写作,想的更多的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人性能走到极致。在非极致的环境中人性的某些东西可能会永远隐藏。”战争自然是能表现隐藏人性的极端环境,十三钗的精神之光由此得以放射。
                    但人性的这种极致体现其实是瞬时性的、不可靠的,拉开一段距离,站在未来的某处浅滩回望历史长河,就会明白,战争及一切暴力只会让人类精神水准总体下降,而不能使人性真正提升。
                    ——
                    大晚上的我放着作业不做看完了这篇小说。
                    那个年代,意难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10-29 23: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