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期,多次拜访卧龙隐居地,以致于刚踏入隆中大门,草庐旧址旁的六角井,三顾堂前的负重龙子,隆中山顶的腾龙阁,皆了然于心。
龙生九子,各有千秋。曾经如此,如今,依然如此。
拜访鹿门山,是读书时的一个心愿,始终未能下定决心。而今,背着包,带上水,就朝汉唐高士心目中的风水福地去了。
山门入口,立一牌坊,上书“鹿门山”三个大字。孔明先生与孟夫子同为襄阳山人,选的山都比较清雅,眼光确实很好。因着他们的好名声,自然又为他们各自的爱山增添了许多名气。
孔明先生是鹿门的常客,他的老师兼贵人庞德公,在这里教过他,也教过他最优秀的同门师兄兼搭档凤雏先生。
所以,不必拘礼,且走进去。
入口附近有一景观,名为竹林禅境。同王羲之一千多年前见到的兰亭美景相仿,此地也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楠竹林相传为孟夫子所植,渐成竹海,林中竹子多是笔直的,有些也不够直,倒是都比较虚心。既不直,又不虚心,大概就难得与松、梅为友了。
孟夫子走过这里的路,呼吸过这里的空气,观览过这里的山山水水,经历过大唐盛世以及盛世时期的人情世故。他将一生中大部分的时光种在这里,耕田,读书,写作,过着普通农夫正常要过的生活。
然而,即使一世布衣,夫子终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夫。
那一回,庄稼收上岸了,朋友邀请浩然兄到家中一聚。农村人的待客之道,没有那么多浮华,就是一个实在,浩然兄和老朋友吃着饭喝着酒,聊小日子,也聊理想。酒足饭饱,收拾一下碗筷,可能留在这里睡个午觉,也可能就告辞了。告辞之前,孟夫子发话了:重阳节的时候,我还来的啊。老朋友当然不说二话:咋不行啊?随时来,随时欢迎。
孟夫子在好朋友面前不讲客套,太客套,就是没把朋友当朋友了。不是他贪恋重阳节那顿家常饭,是他恋着这份故人情。夫子雅兴上来,绘诗一首,记录下人生中这个再平凡不过的细节,以期留下这段开心的故事,取名《过故人庄》。倘若这首诗流传千古了,它是咱们友情的一个见证,兄台你也跟着一起流传千古了。假如这首诗不久就失传了,不影响,咱们依然珍惜这一世的交情。
如若夫子当初是依推测的这样想的,那么这位同乡,非但够义气,也很有趣。
只要不处于战乱与暴政年代,鹿门山这一带百姓的日子应该都是很好过的,这种好环境,这种慢节奏,舒适又安逸。普通老百姓图什么呢,不就图一个安居乐业。
龙生九子,各有千秋。曾经如此,如今,依然如此。
拜访鹿门山,是读书时的一个心愿,始终未能下定决心。而今,背着包,带上水,就朝汉唐高士心目中的风水福地去了。
山门入口,立一牌坊,上书“鹿门山”三个大字。孔明先生与孟夫子同为襄阳山人,选的山都比较清雅,眼光确实很好。因着他们的好名声,自然又为他们各自的爱山增添了许多名气。
孔明先生是鹿门的常客,他的老师兼贵人庞德公,在这里教过他,也教过他最优秀的同门师兄兼搭档凤雏先生。
所以,不必拘礼,且走进去。
入口附近有一景观,名为竹林禅境。同王羲之一千多年前见到的兰亭美景相仿,此地也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楠竹林相传为孟夫子所植,渐成竹海,林中竹子多是笔直的,有些也不够直,倒是都比较虚心。既不直,又不虚心,大概就难得与松、梅为友了。
孟夫子走过这里的路,呼吸过这里的空气,观览过这里的山山水水,经历过大唐盛世以及盛世时期的人情世故。他将一生中大部分的时光种在这里,耕田,读书,写作,过着普通农夫正常要过的生活。
然而,即使一世布衣,夫子终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夫。
那一回,庄稼收上岸了,朋友邀请浩然兄到家中一聚。农村人的待客之道,没有那么多浮华,就是一个实在,浩然兄和老朋友吃着饭喝着酒,聊小日子,也聊理想。酒足饭饱,收拾一下碗筷,可能留在这里睡个午觉,也可能就告辞了。告辞之前,孟夫子发话了:重阳节的时候,我还来的啊。老朋友当然不说二话:咋不行啊?随时来,随时欢迎。
孟夫子在好朋友面前不讲客套,太客套,就是没把朋友当朋友了。不是他贪恋重阳节那顿家常饭,是他恋着这份故人情。夫子雅兴上来,绘诗一首,记录下人生中这个再平凡不过的细节,以期留下这段开心的故事,取名《过故人庄》。倘若这首诗流传千古了,它是咱们友情的一个见证,兄台你也跟着一起流传千古了。假如这首诗不久就失传了,不影响,咱们依然珍惜这一世的交情。
如若夫子当初是依推测的这样想的,那么这位同乡,非但够义气,也很有趣。
只要不处于战乱与暴政年代,鹿门山这一带百姓的日子应该都是很好过的,这种好环境,这种慢节奏,舒适又安逸。普通老百姓图什么呢,不就图一个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