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老司机”,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几乎是“又爱又恨”,“爱”他们的才华横溢,“恨”他们的“青涩纯真”。他们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们不解为什么成年人的世界如此复杂曲折。但讲真,其实也并不是所有的成年人都面目可憎。只是他们会告诉你,甭管你多才华横溢,如果你不能克服自己的孩子气,别人拿到100分的时候,你就只能拿到一个大大的“刚好及格”。
其实,职场中,“你想要的”与“你老板想要的”不一样,你知道吗?可能你走进了这些误区!~
第一:你想着:没有功劳还有苦劳
职场:一切都是结果导向
“书山有路勤为径”的想法是没有办法在职场上为你开疆辟土的。学生时代我们目标单一,为了升学玩命读书,反正跟随众人大方向总是错不了。但是,如果一份工作做到最后你只剩下疲劳,那基本离“走人”不远了,因为你没有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不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甚至勤奋都没勤到点子上。
“老板要求一个活动邀请到一百位参与者,我吭哧吭哧不吃不喝发出去几百封邀请函,最后仅仅收到个位数的回复,这件事能怪我吗?”
答案就是:“不怪你还能怪谁呢?”有没有考虑到参与者的刚需?他们为什么要来参加你的活动?如何让参与者和组织者达到双赢?为什么你认为你的活动棒呆然而回复寥寥?有没有合作方可以更高效地和你“一拍即合”?
思考问题靠的是头脑,执行任务靠的是手段。不要认为“疲劳”是勤奋的代名词,“一切没有产出的努力,都是浪费资源。”新手和“不思考”之间不能画上等号。
第二:你想着:我咋知道怎么办啊?!
职场: 让老板做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
我们经常碰到一种情况,同老板沟通方案,他经常一脸生无可恋的表情看着我们,好像在说:“这种决定难道要我做吗?”而我们却无辜地想:“我们怎么敢做决定?!”
没错,有些事情你是不知道怎么处理更好,但并不代表你就啥都不用干了——你要做的应当是提供各种方案,并陈述你的判断以及原因。
同样是装修办公室,A跑去问:“老板,你想装修成什么样的?”B却能够说:“老板,这里有几种风格可供挑选,比如地中海风格,比如小清新风格,比如霸道总裁风格,比如KTV酷炫风格,之所以提供这几种方案,原因是预算/风格匹配/实用性……”
如果你是老板,这两种员工,你觉得谁更好?员工要懂得帮助老板减少时间浪费,筛选备用方案。
封闭式的问题永远比开放式的问题省时的多。成为企业员工,要尽量帮助上司减少思考成本,专注攻克主线任务,不然他为什么要请帮手来完成工作呢?
第三:你想着:不懂咋还不能问了?
职场:这里不是学校
我们总觉得:“伸手不打笑脸人。”只要自己带着笑和温暖请教别人,人家总不可能会拒绝我们。是的,没错,一般人都不会拒绝你,但是会烦你。如果养成了一种求助惯性那会更加可怕。
如果你不理解,我们换一个学生时代的例子:
你学习超级好,身边坐着一个学习比较差的孩子,性格好,但是每次都爱跑来问你,有时候还一脸愁容:“不好意思打扰你了,但是我还是想问一下……以后还请多多指教!”
是不是觉得一两次没什么?那把这种情况乘以十次甚至更多呢?尤其是现在的社会,整体节奏加快,再有诚意的请教都需要他人腾出自己的工作时间来帮你。时间一长,只会让人怀疑你的学习和观察能力。
一开始有“老司机”带你上路,但你要不要自己多想想办法加速自己成长的时间呢?职场新人始终要学会独立解决问题,乔布斯说过:“优秀的员工只要告诉他要做什么事,要什么效果,他就会想办法搞定。”同理,越是出色的人,越是善于在条件缺乏的情况下将事情做好。不懂的事情学会自己解决,独立思考,如果你的脑细胞真的山穷水尽了之后,再去求助别人。
第四:你想着:累了烦了,还不让叨叨两句?
职场:没人喜欢负能量爆棚的人
任何团队中,负能量的传播者都是让人讨厌的存在。尤其是这些人会分散在办公室的各个角落,他们就像是散发着黑色烟气的小鬼儿,一直向团队传达负面信息。比如在微信群里吐槽两句:“我的妈呀,我真的要做不完了。”“这活儿太多了!简直了。”
不要认为职场里每一个人都应当接受你的疲劳和抱怨。就好像,如果你的朋友一直负能量爆棚,你也会觉得这个人怪怪的。而且通常负能量满满的人,很难达到理想的工作状态,这些黑色的情绪会阻碍一个人出色地完成工作。
下次跟人抱怨之前,问问自己这个问题:我要变成隔壁工位那个爱叨叨的家伙吗?
第五:你想着:活儿干太快,就会接更多事
职场:实践是提升能力的唯一途径
许多年轻人在进入职场前,看到许多的前辈攻略,认为工作完成快了,就会导致本来不属于自己的工作内容也成了自己的任务。所以呢?
难道能力是通过中规中矩的工作提高的吗?著名的语言学家曾经提出过有关人类“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这个区域存在于我们幼年时期学习解决问题的阶段,界定在“儿童已有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和“通过成人或更有经验的同伴帮助儿能达到的潜在发展区域”之间。说白了,就是需要人帮一把,才能习得的技能,而儿童时期的我们,通过习得这部分的技能,进步的最快。
进入职场的道理与这里相似,如果我们效率够高,完成了额外的工作,本不属于我们工作区域内的内容就会成为我们“最近发展区”的事情,获得的额外技能就是我们真实能力的增长。我们总说复合型人才,跨行型的鬼才是当前的需求趋势,但是那些希求转型的人为何屡屡失败,原因就在于之前练得太少。
第六:你想着:我是来创造奇迹的
职场:小事不成,何以谈大事
很多初初参加工作的人,都认为“俺天下第一”,要干就干个大的。小事儿不要烦我,完全是我通往牛掰路上的挡路石。
但凡领导让你做些基础性工作,小到准备后勤物资、改改错字,那完全是浪费我的时间。一心只瞄着出彩的活儿,说我就只应该干这种活儿。
但问题是,你能写哪怕只是条理通顺的稿子吗?可能也并不行。事实经常是我们新手上路,将过多的精力专注在“让别人刮目相看”这件事上,其实最后手头上的事情都没有做好。
真正的“奇迹”永远来自于长久的积累和自我打磨。
第七:你想着:工作就是我的作业
职场:主动型人才永远不会这么想
这种想法其实就是:等着别人给你布置任务。我们经常习惯了别人告诉我们做什么,老师说完成十道题我们就做十道题,老师说考试我们就考试。
但是真正进入职场,不会有上司每天出现,说今天要交一份报表,三个PPT,他们只会规定一个长线目标,至于每天如何分配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在工作中,上司永远希望我们能够做proactive的人(预先主动做事),而不是推一下才走几下。
否则,工作的价值在哪里?
我们常说能者多劳,这在学生时代是精英思维。比如老师会说:“想要考清华北大的孩子把这道题做做看,能者多劳。”于是自认为不是天才的人就放任自己了,进入工作,这种心态会让你的能力提升速度慢到爆炸。因为真正的能力需要现实进行打磨和演练。工作不是作业和负担,最终你都要成长起来,独当一面。
第八:你想着:汇报太麻烦了
职场:按时汇报>结果不好>不汇报
小的时候大家都有这种经验,如果忘记带作业了就去请求课代表别记自己名字就行。但是这种学生世界的“偷工减料”亏的是自己,进入职场,亏的就是公司。
有的新手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可能没有完成任务,于是私心一动,想老板那么忙估计也注意不到自己一件小事没完成,因此就不进行工作汇报了。
实际上,公司的每一步计划都涉及到与他人的配合和衔接,每一个环节、每一件小事都会影响整体的变动。“瞒着不说”这种心理很有可能会拖累整个项目的进度。亦有人说,我这不是憋着在想解决方案吗?但如果你真的已经无法解决的时候,还是需要跟同事或者领导商量是否需要另行寻找可替代的方案。
其实在职场:按时汇报>结果不好>不汇报。
毕竟没做好及时讲了还可以启动紧急预案,如果不说,拖到最后,倒霉的是一群人。
其实,职场中,“你想要的”与“你老板想要的”不一样,你知道吗?可能你走进了这些误区!~
第一:你想着:没有功劳还有苦劳
职场:一切都是结果导向
“书山有路勤为径”的想法是没有办法在职场上为你开疆辟土的。学生时代我们目标单一,为了升学玩命读书,反正跟随众人大方向总是错不了。但是,如果一份工作做到最后你只剩下疲劳,那基本离“走人”不远了,因为你没有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不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甚至勤奋都没勤到点子上。
“老板要求一个活动邀请到一百位参与者,我吭哧吭哧不吃不喝发出去几百封邀请函,最后仅仅收到个位数的回复,这件事能怪我吗?”
答案就是:“不怪你还能怪谁呢?”有没有考虑到参与者的刚需?他们为什么要来参加你的活动?如何让参与者和组织者达到双赢?为什么你认为你的活动棒呆然而回复寥寥?有没有合作方可以更高效地和你“一拍即合”?
思考问题靠的是头脑,执行任务靠的是手段。不要认为“疲劳”是勤奋的代名词,“一切没有产出的努力,都是浪费资源。”新手和“不思考”之间不能画上等号。
第二:你想着:我咋知道怎么办啊?!
职场: 让老板做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
我们经常碰到一种情况,同老板沟通方案,他经常一脸生无可恋的表情看着我们,好像在说:“这种决定难道要我做吗?”而我们却无辜地想:“我们怎么敢做决定?!”
没错,有些事情你是不知道怎么处理更好,但并不代表你就啥都不用干了——你要做的应当是提供各种方案,并陈述你的判断以及原因。
同样是装修办公室,A跑去问:“老板,你想装修成什么样的?”B却能够说:“老板,这里有几种风格可供挑选,比如地中海风格,比如小清新风格,比如霸道总裁风格,比如KTV酷炫风格,之所以提供这几种方案,原因是预算/风格匹配/实用性……”
如果你是老板,这两种员工,你觉得谁更好?员工要懂得帮助老板减少时间浪费,筛选备用方案。
封闭式的问题永远比开放式的问题省时的多。成为企业员工,要尽量帮助上司减少思考成本,专注攻克主线任务,不然他为什么要请帮手来完成工作呢?
第三:你想着:不懂咋还不能问了?
职场:这里不是学校
我们总觉得:“伸手不打笑脸人。”只要自己带着笑和温暖请教别人,人家总不可能会拒绝我们。是的,没错,一般人都不会拒绝你,但是会烦你。如果养成了一种求助惯性那会更加可怕。
如果你不理解,我们换一个学生时代的例子:
你学习超级好,身边坐着一个学习比较差的孩子,性格好,但是每次都爱跑来问你,有时候还一脸愁容:“不好意思打扰你了,但是我还是想问一下……以后还请多多指教!”
是不是觉得一两次没什么?那把这种情况乘以十次甚至更多呢?尤其是现在的社会,整体节奏加快,再有诚意的请教都需要他人腾出自己的工作时间来帮你。时间一长,只会让人怀疑你的学习和观察能力。
一开始有“老司机”带你上路,但你要不要自己多想想办法加速自己成长的时间呢?职场新人始终要学会独立解决问题,乔布斯说过:“优秀的员工只要告诉他要做什么事,要什么效果,他就会想办法搞定。”同理,越是出色的人,越是善于在条件缺乏的情况下将事情做好。不懂的事情学会自己解决,独立思考,如果你的脑细胞真的山穷水尽了之后,再去求助别人。
第四:你想着:累了烦了,还不让叨叨两句?
职场:没人喜欢负能量爆棚的人
任何团队中,负能量的传播者都是让人讨厌的存在。尤其是这些人会分散在办公室的各个角落,他们就像是散发着黑色烟气的小鬼儿,一直向团队传达负面信息。比如在微信群里吐槽两句:“我的妈呀,我真的要做不完了。”“这活儿太多了!简直了。”
不要认为职场里每一个人都应当接受你的疲劳和抱怨。就好像,如果你的朋友一直负能量爆棚,你也会觉得这个人怪怪的。而且通常负能量满满的人,很难达到理想的工作状态,这些黑色的情绪会阻碍一个人出色地完成工作。
下次跟人抱怨之前,问问自己这个问题:我要变成隔壁工位那个爱叨叨的家伙吗?
第五:你想着:活儿干太快,就会接更多事
职场:实践是提升能力的唯一途径
许多年轻人在进入职场前,看到许多的前辈攻略,认为工作完成快了,就会导致本来不属于自己的工作内容也成了自己的任务。所以呢?
难道能力是通过中规中矩的工作提高的吗?著名的语言学家曾经提出过有关人类“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这个区域存在于我们幼年时期学习解决问题的阶段,界定在“儿童已有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和“通过成人或更有经验的同伴帮助儿能达到的潜在发展区域”之间。说白了,就是需要人帮一把,才能习得的技能,而儿童时期的我们,通过习得这部分的技能,进步的最快。
进入职场的道理与这里相似,如果我们效率够高,完成了额外的工作,本不属于我们工作区域内的内容就会成为我们“最近发展区”的事情,获得的额外技能就是我们真实能力的增长。我们总说复合型人才,跨行型的鬼才是当前的需求趋势,但是那些希求转型的人为何屡屡失败,原因就在于之前练得太少。
第六:你想着:我是来创造奇迹的
职场:小事不成,何以谈大事
很多初初参加工作的人,都认为“俺天下第一”,要干就干个大的。小事儿不要烦我,完全是我通往牛掰路上的挡路石。
但凡领导让你做些基础性工作,小到准备后勤物资、改改错字,那完全是浪费我的时间。一心只瞄着出彩的活儿,说我就只应该干这种活儿。
但问题是,你能写哪怕只是条理通顺的稿子吗?可能也并不行。事实经常是我们新手上路,将过多的精力专注在“让别人刮目相看”这件事上,其实最后手头上的事情都没有做好。
真正的“奇迹”永远来自于长久的积累和自我打磨。
第七:你想着:工作就是我的作业
职场:主动型人才永远不会这么想
这种想法其实就是:等着别人给你布置任务。我们经常习惯了别人告诉我们做什么,老师说完成十道题我们就做十道题,老师说考试我们就考试。
但是真正进入职场,不会有上司每天出现,说今天要交一份报表,三个PPT,他们只会规定一个长线目标,至于每天如何分配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在工作中,上司永远希望我们能够做proactive的人(预先主动做事),而不是推一下才走几下。
否则,工作的价值在哪里?
我们常说能者多劳,这在学生时代是精英思维。比如老师会说:“想要考清华北大的孩子把这道题做做看,能者多劳。”于是自认为不是天才的人就放任自己了,进入工作,这种心态会让你的能力提升速度慢到爆炸。因为真正的能力需要现实进行打磨和演练。工作不是作业和负担,最终你都要成长起来,独当一面。
第八:你想着:汇报太麻烦了
职场:按时汇报>结果不好>不汇报
小的时候大家都有这种经验,如果忘记带作业了就去请求课代表别记自己名字就行。但是这种学生世界的“偷工减料”亏的是自己,进入职场,亏的就是公司。
有的新手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可能没有完成任务,于是私心一动,想老板那么忙估计也注意不到自己一件小事没完成,因此就不进行工作汇报了。
实际上,公司的每一步计划都涉及到与他人的配合和衔接,每一个环节、每一件小事都会影响整体的变动。“瞒着不说”这种心理很有可能会拖累整个项目的进度。亦有人说,我这不是憋着在想解决方案吗?但如果你真的已经无法解决的时候,还是需要跟同事或者领导商量是否需要另行寻找可替代的方案。
其实在职场:按时汇报>结果不好>不汇报。
毕竟没做好及时讲了还可以启动紧急预案,如果不说,拖到最后,倒霉的是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