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21日漏签0天
介休吧 关注:654,090贴子:15,303,433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3回复贴,共1页
<<返回介休吧
>0< 加载中...

民俗清明——中华民族的传承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地球人都知道5
  • 砍钻学徒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清明——体现人们慎终追远、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
  从清明本身来看,它的最重要的主题就是扫墓,缅怀先人和家人。这样的一个文化它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一个核心价值观。与其他文化类型比较,中国的家庭文化的特征非常明显。特别是在传统社会里,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的家族,在社会建功立业,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首先要感谢他的父母和家人。细细想起来,几乎每个人都有那么一个家族情结,期望首先在家族或家庭得到认同,然后在社会上得到认可。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自己家族里面先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然后找到在社会中的位置。不知道我们有没有意识到,当我们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时,最高兴的首先是我们的长辈。人的价值的实现跟整个家族或者家庭密切相关。所以,清明扫墓不仅是从感情上与祖先相联系,也是构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基础。人对社会负责,同时也必须对自己的家族和家庭负责。对自己的家族、自己的祖先永远的缅怀的情感,是我们应该提倡的,也是应值得发扬的。


  • 地球人都知道5
  • 砍钻学徒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清明祭祖是中华文明礼仪的优良传统。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宗法文明传承史的国家。古人认为人死之后,灵魂和躯壳相分离,躯壳可以腐烂消失,而灵魂却会永生不朽。为了得到自小哺育、养育和教育自己已经去世的父母、祖辈、历代列祖的保佑,故人们往往用供品,十分虔诚地去向神主行礼,这种社会活动就是祭祀。祭祀作为人类一种最重要的文化活动,不仅源远流长,而且被看作是头等重要的大事。我们知道,国史和国家文明史的传承,是靠个人和家庭的传续来完成的,无个人和家庭的传续,历史将是苍白的、抽象的,且是无人情味的。逢年过节特别是清明的祭奠仪式是个体与历史连接的精神脐带,才使今人的身份清晰而神圣。清明时节对祖先“祭之以礼”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续展开新的有机构成。
  2、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寻根谒祖的心愿满足。人们之所以缅怀先人,祭祀祖先,是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来源,他们的辛劳和奋斗是我们继续前行的起点,这是尊重生命与敬畏历史的不绝之流。天下之人皆有本源,公民各有祖先,民族亦似同理。个体之祖先赖于血缘所系,民族之祖先显于象征血缘。虽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交融时代,“我是谁”的心灵追问的寻根意识仍不可避免,或招之聚于华夏,或去之散于五洲,公祭人文初祖或回家扫墓上坟谒祖,这种祭祀礼仪正好满足了海内外华夏赤子的心愿。
  3、清明祭祖是中国文化教化的重要形式。清明祭祖活动是无形的心理感受活动和有形的礼仪行为活动相结合的礼仪形式。我们对祖先的祭祀并非相信“灵魂不死”,而是一种道德信仰,是表达情感的礼仪之举。不仅是发自个体情感的感恩与缅怀,而且更为重要的还在于慎终追远,继志述事,继承先人遗志,发扬光大其精神的积极举措,更具有民德归厚的教化意义。正如冯友兰说的:“行祭礼并不是因为灵魂真正存在,只是祭祀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仪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谁都清楚,祭奠的酒馔、香烛,一滴何曾到九泉,但我们却相信亲人、先祖领受了我们的情意和祭奠。这种庄重的仪式是一种情感的、礼仪的、道德意义上的真实。还有《礼记·祭法》:“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今天我们通过祭祀活动,营造祭祖敬宗,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以和为美,以和为善,以和为贵,使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民族欣欣向荣。敬宗祭祖、缅怀先贤必将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内容。


2025-05-21 08:55:34
广告
  • 地球人都知道5
  • 砍钻学徒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清明——生命力的根基 节俗内容演进
  对阡陌纵横的农业中国来说,也许,清明只是刀耕火种的一个节气;对忠孝仁义的道德中国来说,也许,清明只是认祖归宗的一种祭扫;对诗词歌赋的文化中国来说,也许,清明只是才子佳人的一次邂逅……
  在古代,清明节是文人墨客诗兴大发的日子,清明诗歌在二十四节气诗歌吟咏当中独占鳌头。同样的清明诗篇,面对风中飞舞的梨花,宋人吴惟信在享受着“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的闲适,明人高启则在战乱中凭生“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的慨叹。而面对芳草萋萋的荒冢,南宋高翥生发了“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的感怀。北宋黄庭坚则抒发了“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的郁闷。
  然而,您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吗?您能说说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吗?您能数数清明节的民风流俗吗?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您也许会背,然而您能说出它与杜甫的“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又有何关联吗?


  • 地球人都知道5
  • 砍钻学徒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3回复贴,共1页
<<返回介休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