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古玉吧 关注:13贴子:228
  • 8回复贴,共1

准备写点东西,暂且取名《君子把玉——以论语的视角观古玉圈,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准备写点东西,暂且取名《君子把玉——以论语的视角观古玉圈,送给所有没文化喜**的玩家》,名字有点长[偷笑],临时为之,再斟酌一下[愉快]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8-03-11 20:49回复
    帮顶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3-12 08:04
    回复
      2025-05-26 04:07:37
      广告
      《君子把玉…》自序
      传承的文化,沉淀的历史,使得玉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提到玉文化,就不得不提及君子,所谓君子比德于玉。众所周知,论君子之学,穷世无出《论语》之右者。宋人赵普有语,“半部论语治天下”,倘若《论语》足以治天下,那么,用来论玉,则绰绰有余又有余了。
      然而,历代研究《论语》者众多,注释类著作何止三千?中华大地从来不缺乏强解论语之人,古有呆板宋明腐儒,今有轻薄教授伪学,这些就着论语而贩卖孔子的人,岂知一本论语真实所解,乃君子之成圣之道。而不是一小撮人用来捆绑他人的私道,小道。古今论玉者亦然,金石考证,长篇累牍,各种著作亦何下三千?所用之意都想执玉界之牛耳,沽名钓誉贩卖祖宗之尚玉文化,来包装自己的所谓精英小团体。君子谦谦比德于玉之古训抛之脑后,取而代之的是驱名逐利互相攻伐。
      悲今人之愚钝颓废,叹古人之聪慧精神,而有此文。
      若路人问我:古玉谁可玩佩
      答曰:唯君子也
      问:何谓君子
      答曰: 了《论语》之意者也
      ——没文化,你别玩玉
      2018年3月9日是夜,于碧水华庭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8-03-12 10:29
      回复
        《君子把玉…》前言
        最近和些大咖们交流了点点,发现古玉圈里附庸风雅之风大盛,装腔作势之气大增,花点钱搂些古玉回来,就趾高气扬地讨论起传统文化来,大概都要争当专家学者教授等等了。
        传统文化的复兴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必然在软实力上要有中国人自己的声音,而软实力除了国学,还有古代艺术珍品,一虚一实,才能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名著里面比较出名的非《论语》莫属,古代艺术珍品里边比较出彩的就属古玉了,瓷器也只能排在后面,对这不服的,我告诉你为什么:瓷器是因物质生活的必须而生成的,玉器则天生为精神生活而服务的,出生不同而层次分明,也因为玉文化先瓷文化而生,又历史悠久而没有断层。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一定得中国人发扬出去,而不是拜舔洋鬼子或者假洋鬼子们,要祈求获得他们的认同。可是,如今的古玉界,满眼盯着国外拍行,以其为风向标来管理自己的藏品,外国人的拍卖行拍的好的东西就是**,月亮始终国外的圆,这个和认贼作父有何区别?又有,奉“回流”唯上,认为好东西真东西都在国外,争先恐后乐此不彼,美其名曰挽救祖国文物。在我看来,就是人傻钱多,你那脑子里无点墨水,拿回来无法解读也只是显摆,亵渎了玉文化,还不如让它们躺在外国让胡人们膜拜敬仰的好。有些人他只敢买回流,恐怕也是眼力欠佳的一个很好诠释,很多原本在国内的古玉没人要,去国外一趟回来就变成奇珍异宝,这样的故事不绝于耳。
        为什么不能有这么一天,祖国藏家的东西拍得比欧洲甚至小日本藏家们的价格高,国内藏家的审美标准也成为世界古玉(也包括瓷器)审美的标准之一?这一天,随着祖国影响力的增强,是必然要来到的。不过必须要说明,你只是以生意心态对待古玉,而不是沉下心来好好研究之,解读之,这一天的到来,肯定与你无关。
        如果连真正的国学像《论语》这样的经典碰都没碰过,就不要谈什么研究了,还解读什么,发扬什么,就止于谈谈工痕,论论新老,吹**去吧。
        本文第一章节于下周末开始,各位晚安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8-03-12 23:14
        回复
          《君子把玉——以论语的视角观古玉圈,送给没文化喜**的玩家》
          第一章:学而,您别乱拜师
          自古儒家圣人有二,一位孔圣,另一位亚圣孟子。亚圣乃后世腐儒强塞进孔庙的,并非一而贯之的圣人,并且在经道研究上也没超过孔子。当然,被强赛进庙者何止孟子一人,都不足道。在纯正的中华传统里,可称圣的,有且只能有一人,塞那么多进去难道是去帮衬老大的?孔子需要你们帮衬吗?都是后世沽名之徒,争名份的寄托吧,不敢将自己送进去,毕竟自己还没死,又学识不够好,只能把死去的老师送进去,以证明自己所学是正道经典。
          自古陋学多专营,真修少自鸣,现在也一样。只谈古玉圈,放眼望去,君子不多,圣人成堆。各个生龙活虎满腹经纶似的,这边授道那边解惑,在这个古玉会那个古玉群里忽悠来忽悠去,弟子不少,收费蛮高,可是所传授的内容不是照本宣科泛泛而谈,就是以盲引盲误人子弟。 讲一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识一藏家,古玉圈里老前辈,相传其辩玉之巧长于工痕,广受门徒,从者甚多,谓吾所藏皆为假。常把一清代童子件于掌中,逢人夸其玉,诸如,此阴刻线条刚直有力,彼转角处渐开线清晰开门,刀工老辣如何如何,听者豁然,无不称其高明。某日,机缘巧合,吾会老者及其徒弟数人于宴,宴席之中,传其宝玉讲解其道,相交甚欢,间歇,吾示一玉器局图请老者掌眼:“此刀工开门否,请尊示下”,欣然,看罢,呼左右门徒而谓之曰:“此刀软涩,彼刀做作,乃现代机工之伪古玉也,低仿”,徒皆点首称是,赞老者高明!!吾默然听之。应酬片刻,吾又示之全图,谓之此乃大英博物馆馆藏唐代玉龙首也。然,老者面不改色淡淡然答曰:“馆藏亦有赝品矣”。噫!吾耐之何?叹姜之老辣!
          玩假授假,以盲引盲的为害不深,因为毕竟假玉比假人容易辨别一些,看到他玩的都是假货,你还去学什么,就算整得再科学,弄个什么高大上的量子检测仪,也是来娱乐大众的。但是这种玩得到真货,又有些真知识的为害日盛,犹如佛学里的狮子虫,背些佛祖的片言只语,跟随者众多。古玉里的假圣人们,多数在敝帚自珍的贩卖些一知半解的古代工艺工痕,诸如坨工,拉丝,孔道等等,难道古玉辨伪仅限于此?需要学的多着呢!材质学,造型学,地域世俗文化等等,哪个不需要沉下心来,好好揣摩,用心领悟之?人生有限,学海无涯,文化浩瀚,在古艺面前,只能做个小学生,每一块传手中的古玉,都是几千年来古人智慧的结晶,不是去听几节工痕课,或者跟着所谓的师傅学些浅闻小见能弄得通的。古玉的背后,是文化艺术,艺术是需要人向内求的,用心来感悟的。
          摒弃功利才能看穿邪说,沉下心来方能登堂入室。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说的是君子为学要择好时机,不断对照,不断校对圣人之道,天天有进步天天有新的发现,就会产生求知的乐趣,才不亦悦乎。圣人比古玉稀缺的多,圣人之道存于天地之间,存于你的心里。倘若得一古玉,然后用虚心去把玩她,用学识去还原她,凭借着她去穿越到古代,拓展人生的体验,再读诵些古代经典,不断丰富自己的修养,总比人云亦云地找不到玩玉的真趣所在,迷失在“圣人”堆里好吧?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8-03-17 06:01
          回复
            《君子把玉——以论语的视角观古玉圈,送给没文化喜**的玩家》
            第一章:学而,您别乱拜师
            自古儒家圣人有二,一位孔圣,另一位亚圣孟子。亚圣乃后世腐儒强塞进孔庙的,并非一而贯之的圣人,并且在经道研究上也没超过孔子。当然,被强赛进庙者何止孟子一人,都不足道。在纯正的中华传统里,可称圣的,有且只能有一人,塞那么多进去难道是去帮衬老大的?孔子需要你们帮衬吗?都是后世沽名之徒,争名份的寄托吧,不敢将自己送进去,毕竟自己还没死,又学识不够好,只能把死去的老师送进去,以证明自己所学是正道经典。
            自古陋学多专营,真修少自鸣,现在也一样。只谈古玉圈,放眼望去,君子不多,圣人成堆。各个生龙活虎满腹经纶似的,这边授道那边解惑,在这个古玉会那个古玉群里忽悠来忽悠去,弟子不少,收费蛮高,可是所传授的内容不是照本宣科泛泛而谈,就是以盲引盲误人子弟。 讲一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识一藏家,古玉圈里老前辈,相传其辩玉之巧长于工痕,广受门徒,从者甚多,谓吾所藏皆为假。常把一清代童子件于掌中,逢人夸其玉,诸如,此阴刻线条刚直有力,彼转角处渐开线清晰开门,刀工老辣如何如何,听者豁然,无不称其高明。某日,机缘巧合,吾会老者及其徒弟数人于宴,宴席之中,传其宝玉讲解其道,相交甚欢,间歇,吾示一玉器局图请老者掌眼:“此刀工开门否,请尊示下”,欣然,看罢,呼左右门徒而谓之曰:“此刀软涩,彼刀做作,乃现代机工之伪古玉也,低仿”,徒皆点首称是,赞老者高明!!吾默然听之。应酬片刻,吾又示之全图,谓之此乃大英博物馆馆藏唐代玉龙首也。然,老者面不改色淡淡然答曰:“馆藏亦有赝品矣”。噫!吾耐之何?叹姜之老辣!
            玩假授假,以盲引盲的为害不深,因为毕竟假玉比假人容易辨别一些,看到他玩的都是假货,你还去学什么,就算整得再科学,弄个什么高大上的量子检测仪,也是来娱乐大众的。但是这种玩得到真货,又有些真知识的为害日盛,犹如佛学里的狮子虫,背些佛祖的片言只语,跟随者众多。古玉里的假圣人们,多数在敝帚自珍的贩卖些一知半解的古代工艺工痕,诸如坨工,拉丝,孔道等等,难道古玉辨伪仅限于此?需要学的多着呢!材质学,造型学,地域世俗文化等等,哪个不需要沉下心来,好好揣摩,用心领悟之?人生有限,学海无涯,文化浩瀚,在古艺面前,只能做个小学生,每一块传手中的古玉,都是几千年来古人智慧的结晶,不是去听几节工痕课,或者跟着所谓的师傅学些浅闻小见能弄得通的。古玉的背后,是文化艺术,艺术是需要人向内求的,用心来感悟的。
            摒弃功利才能看穿邪说,沉下心来方能登堂入室。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说的是君子为学要择好时机,不断对照,不断校对圣人之道,天天有进步天天有新的发现,就会产生求知的乐趣,才不亦悦乎。圣人比古玉稀缺的多,圣人之道存于天地之间,存于你的心里。倘若得一古玉,然后用虚心去把玩她,用学识去还原她,凭借着她去穿越到古代,拓展人生的体验,再读诵些古代经典,不断丰富自己的修养,总比人云亦云地找不到玩玉的真趣所在,迷失在“圣人”堆里好吧?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8-03-17 23:10
            回复
              《君子把玉——以论语视角观古玉圈,送给没文化喜**的玩家》
              第二章:有朋,您别乱交友
              有通假“友”,何谓友,同志为友。古文字里,“友”是双手并列,为某个志向而联手互助才是友。当然,至于那些gay里gay气的,在教条的释义里面,也算友[偷笑],毕竟情趣相同而且有互助[憨笑]。古玉圈子里,真行家有其友,国宝帮亦有其友。在这里,国宝帮属于gay类,就不废口舌了,情趣不同不予置评。
              主要谈谈行家。初学者都希望找个真行家,期攀为友,以求捷径,早日入门,不走弯路。而事实上,常常听到这样的故事,路是没走弯,普品一大堆,精品没一件,钱倒花光了。
              在《论语》里,友,是一群有着共同志向要闻见学行圣人之道的人们。圣人之道,不是用来谋私利的私道,小道。是普济天下,大惠天下的公道,大道。在古玉圈里,友,是一群热爱传统,赞美并传播祖国文化的人,而不是仅仅把古玉当工具来攫取名利之徒,用普品狠宰初学小白的行家,非吾友类,犹如鬼神,须敬而远之。
              “朋”者,来源于“凤”之古字,本义为凤凰。高贵而脱俗,岂是胸无点墨,满嘴铜臭的文物贩子呢?古玉圈里的友人,一定是可以和你由此及彼,由远及近的畅谈古今,如日之东升,海之潮回,和你一起乘天地之正气,使玉文化浩然而升腾,渊远而流长!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8-04-10 13:21
              回复
                玩玉玩到您的境界,真是无敌是多么寂寞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6-20 02:45
                回复
                  2025-05-26 04:01:37
                  广告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0-06-27 20: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