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视上有一个奇特的节目,叫什么宋朝时代的别致生活,反映出一种错误的价值观。
网友对这些节目的评价是,历史的虚无主义。这不是给清流们定罪,而是给清流们开罪。
宋自澶渊之盟后,文人要脸的少。试问,国家签署了这样屈辱的条约。就应该励精图治、整顿军事,以图一雪前耻。但是,清流把持的朝政,这样做了没有?没有。这些清流反而在后方大肆享乐,还美其名曰别致生活,真是无耻之极。
宋开国后,一系列的对外战争都失败了,前朝失去的疆土,也没能收回。而导致国内政局不稳。于是,皇帝就采取了虚外实中的国策。最终选择了儒家的清流们。等于皇帝和清流们达成了契约,清流坚决维护皇权,而皇帝,把国家所有的优势资源都奉献给了清流们,最为报酬。
前几天看了一个考古的纪录片。就是出土了几套南宋官吏的衣服,十分朴素。历史学家振振有词,表示宋朝官员穿着简朴,只有下层人才花里胡哨。其实,网友计算过,就以苏轼来说,年薪最高时达到了一千多万个铜钱,其中还包括公使钱,就是养仆人的钱,也由朝廷支付。这使得苏轼能够纵情山水、填词作画。苏轼家里歌妓一大群,陪唱陪歇。穿几件朴素衣服就叫节俭。那么这种节俭生活,我们劳动人民怎么摊不上呢?
清流高举的招牌,可谓局红管亮。什么仁爱、什么仁义礼智信,什么礼义廉耻。都占全了。
试问: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得到爵位了没有?发明火药的道士,得到爵位了没有?抗辽将领杨景郁郁而终,抗金将领岳飞被杀掉。都是清流们干的。把责任推给皇帝和秦桧,那是转移视线。都快亡国了,还在后方纵情声色,填词作画,还美其名曰别致生活,这是变相卖国。
清流们占有了宋朝的全部优势资源。为了给占有披上合理的外衣,他们就拼命鼓吹儒家和文学,打压其它学科。
试问,一个游牧民族,打得过发明火药的民族吗?可是,发明火药的民族确实被打败了。而且亡国了。其实,元军的火器,比宋军的火器先进得多。原因很简单,宋朝的精英都去研究四书五经了,像改进火器这样低贱的事,没有精英愿意干。
蒙古人吞并宋王朝后,对汉人进行了丧心病狂的欺压,其中就包括初夜权制度,那是中华民族难以洗刷的耻辱。
清流的无能,在于其所学。我们知道,想要从政,必须学习政治经济学;想要当法官,就要成为政法系;想要指挥军队,必须考上军校;想要搞工业,就要报考理工学院。
四书五经是什么东西?据我所知,【论语】,就是一本孔子语录;【易经】,不成体系的哲学;【春秋】,是一本史书。这些东西都是无用的技术,甚至连技术也谈不上,。学了这些东西,文不能治国,武不能安邦,也不能搞科学。儒家的所学,就决定了清流的无能,这是亡宋的根本原因。
清流群体,是一个寄生的群体。从产生到现在,都没有消亡。不过不断更换马甲而已。就以宋元的历史,他们就篡改的很巧妙。他们总是回避其阴暗面,歌颂其亮点。他们拿出范仲淹、辛弃疾、苏轼这些人来装点门面,掩盖其整体无能的史实。
如果不对宋元的历史重新定义,那可真是后患无穷。
仗义每多屠狗辈。在抗日战争中,有些人境界并不高。这些人大字不识一个,也没享受过什么别致生活。这些人就认准一个死理儿:你日本人欺负我中国人就不行。这些人丢下锄头就上战场了,结果战死沙场,连姓名也没有留下。
请看电视节目【百年巨匠】。总是提到巨匠们来到重庆大后方,生活怎样艰辛,甚至借酒消愁。其实,在国破家亡的时候,每个中国人只能想到两个字——作战。除了在前线作战的,就是在后方生产作战物资的。奉养不相关的人,就是浪费作战资源。
而文人画正是起源于宋朝,不多说。
在国破家亡的时候,任何人都必须为国家作战。否则就是变相叛国。引用【亮剑】里的一句话:‘就是抄起一根扁担,也得冲上去”。这些文人抄起扁担、冲上去没有?
请看电视节目【战争魔术师】。人家是英国的大名人,主动请缨上战场,立下赫赫战功。
外国文人正在浴血疆场的时候,我们的文人都在后方借酒消愁呢。中国的文人,咋就这么特殊呢?
诡异的是,这些文人的作品,竟然能上教材,真是让人无语。
清流都是变色龙。但无论怎样伪装,其本质是改变不了的:
1、不参加具体财富的创造工作,在国破家亡的时候,不服兵役,不上阵拼杀;
2、寄生性。总想获得与其自身价值不符的、额外的名利;
3、自抬身价,为其寄生寻找理由。
我早就说过,儒教是封建时代的产物,不适合现代社会。而“尊师重道”和“孝”,属于儒教的东西。
尊师重道是错误的。虽然劳动价值不同,但盲目抬高一个学科,就等于贬低了其它学科。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不能强调师道。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匠人精神,连一颗螺丝也拧不好。拧好螺丝有什么用?拧螺丝低贱。
教育工作者,完全可以说人才都是我们培养的,整个社会财富都是我们间接创造的。那么农民是否可以说,没有我们种粮食,所有人都得饿死,我就是你们所有人的爹。而工人是否可以说,没有我们织布,所有人都得光腚,弄的道德沦丧,那可真是世间大同。这样争论,有意义吗?
就以“孝”来说。小两口都是独生子女,下边还要养育一对儿女,上边还要奉养四个老人。根本负担不起。这时候,奉养老人就属于社会福利义务。片面强调“孝”,就等于把属于社会福利的义务,推给个人。这时就不能讲究“孝”,否则小两口就有后继无人的可能。
电视节目宋朝时代的别致生活,我给它加了一个副标题,就叫【论“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必要性】。不用说,这个节目的始作俑者,可以类比“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游人们,其目的就是寻找“暖风”。
清流,在中国人身上寄生了上千年。现在,又有一大波清流汹涌而来,正在寻找新的宿主和市场。
网友对这些节目的评价是,历史的虚无主义。这不是给清流们定罪,而是给清流们开罪。
宋自澶渊之盟后,文人要脸的少。试问,国家签署了这样屈辱的条约。就应该励精图治、整顿军事,以图一雪前耻。但是,清流把持的朝政,这样做了没有?没有。这些清流反而在后方大肆享乐,还美其名曰别致生活,真是无耻之极。
宋开国后,一系列的对外战争都失败了,前朝失去的疆土,也没能收回。而导致国内政局不稳。于是,皇帝就采取了虚外实中的国策。最终选择了儒家的清流们。等于皇帝和清流们达成了契约,清流坚决维护皇权,而皇帝,把国家所有的优势资源都奉献给了清流们,最为报酬。
前几天看了一个考古的纪录片。就是出土了几套南宋官吏的衣服,十分朴素。历史学家振振有词,表示宋朝官员穿着简朴,只有下层人才花里胡哨。其实,网友计算过,就以苏轼来说,年薪最高时达到了一千多万个铜钱,其中还包括公使钱,就是养仆人的钱,也由朝廷支付。这使得苏轼能够纵情山水、填词作画。苏轼家里歌妓一大群,陪唱陪歇。穿几件朴素衣服就叫节俭。那么这种节俭生活,我们劳动人民怎么摊不上呢?
清流高举的招牌,可谓局红管亮。什么仁爱、什么仁义礼智信,什么礼义廉耻。都占全了。
试问: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得到爵位了没有?发明火药的道士,得到爵位了没有?抗辽将领杨景郁郁而终,抗金将领岳飞被杀掉。都是清流们干的。把责任推给皇帝和秦桧,那是转移视线。都快亡国了,还在后方纵情声色,填词作画,还美其名曰别致生活,这是变相卖国。
清流们占有了宋朝的全部优势资源。为了给占有披上合理的外衣,他们就拼命鼓吹儒家和文学,打压其它学科。
试问,一个游牧民族,打得过发明火药的民族吗?可是,发明火药的民族确实被打败了。而且亡国了。其实,元军的火器,比宋军的火器先进得多。原因很简单,宋朝的精英都去研究四书五经了,像改进火器这样低贱的事,没有精英愿意干。
蒙古人吞并宋王朝后,对汉人进行了丧心病狂的欺压,其中就包括初夜权制度,那是中华民族难以洗刷的耻辱。
清流的无能,在于其所学。我们知道,想要从政,必须学习政治经济学;想要当法官,就要成为政法系;想要指挥军队,必须考上军校;想要搞工业,就要报考理工学院。
四书五经是什么东西?据我所知,【论语】,就是一本孔子语录;【易经】,不成体系的哲学;【春秋】,是一本史书。这些东西都是无用的技术,甚至连技术也谈不上,。学了这些东西,文不能治国,武不能安邦,也不能搞科学。儒家的所学,就决定了清流的无能,这是亡宋的根本原因。
清流群体,是一个寄生的群体。从产生到现在,都没有消亡。不过不断更换马甲而已。就以宋元的历史,他们就篡改的很巧妙。他们总是回避其阴暗面,歌颂其亮点。他们拿出范仲淹、辛弃疾、苏轼这些人来装点门面,掩盖其整体无能的史实。
如果不对宋元的历史重新定义,那可真是后患无穷。
仗义每多屠狗辈。在抗日战争中,有些人境界并不高。这些人大字不识一个,也没享受过什么别致生活。这些人就认准一个死理儿:你日本人欺负我中国人就不行。这些人丢下锄头就上战场了,结果战死沙场,连姓名也没有留下。
请看电视节目【百年巨匠】。总是提到巨匠们来到重庆大后方,生活怎样艰辛,甚至借酒消愁。其实,在国破家亡的时候,每个中国人只能想到两个字——作战。除了在前线作战的,就是在后方生产作战物资的。奉养不相关的人,就是浪费作战资源。
而文人画正是起源于宋朝,不多说。
在国破家亡的时候,任何人都必须为国家作战。否则就是变相叛国。引用【亮剑】里的一句话:‘就是抄起一根扁担,也得冲上去”。这些文人抄起扁担、冲上去没有?
请看电视节目【战争魔术师】。人家是英国的大名人,主动请缨上战场,立下赫赫战功。
外国文人正在浴血疆场的时候,我们的文人都在后方借酒消愁呢。中国的文人,咋就这么特殊呢?
诡异的是,这些文人的作品,竟然能上教材,真是让人无语。
清流都是变色龙。但无论怎样伪装,其本质是改变不了的:
1、不参加具体财富的创造工作,在国破家亡的时候,不服兵役,不上阵拼杀;
2、寄生性。总想获得与其自身价值不符的、额外的名利;
3、自抬身价,为其寄生寻找理由。
我早就说过,儒教是封建时代的产物,不适合现代社会。而“尊师重道”和“孝”,属于儒教的东西。
尊师重道是错误的。虽然劳动价值不同,但盲目抬高一个学科,就等于贬低了其它学科。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不能强调师道。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匠人精神,连一颗螺丝也拧不好。拧好螺丝有什么用?拧螺丝低贱。
教育工作者,完全可以说人才都是我们培养的,整个社会财富都是我们间接创造的。那么农民是否可以说,没有我们种粮食,所有人都得饿死,我就是你们所有人的爹。而工人是否可以说,没有我们织布,所有人都得光腚,弄的道德沦丧,那可真是世间大同。这样争论,有意义吗?
就以“孝”来说。小两口都是独生子女,下边还要养育一对儿女,上边还要奉养四个老人。根本负担不起。这时候,奉养老人就属于社会福利义务。片面强调“孝”,就等于把属于社会福利的义务,推给个人。这时就不能讲究“孝”,否则小两口就有后继无人的可能。
电视节目宋朝时代的别致生活,我给它加了一个副标题,就叫【论“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必要性】。不用说,这个节目的始作俑者,可以类比“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游人们,其目的就是寻找“暖风”。
清流,在中国人身上寄生了上千年。现在,又有一大波清流汹涌而来,正在寻找新的宿主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