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一切魔其实都是自性幻化出来的,挑战的人是自己。甚至于到最后,还会有一个自己出现,他会跟你争高低,要认清楚,那还是魔。
宁在动中静,不在静中动
我们丹经有一句话,“宁在动中静,不在静中动”。所谓在“动中静”,我们日常做事,哎,很烦恼,事儿也很多,可是这些东西恰恰是对于自性的一种磨炼,这个时候生出来的“静”那是真静。
外面的事情没有了,自性上的一些东西没有真正地放下看破,急于去求命功,在静中生了动,那就了不得了,往往大部分人最后把自己毁了,就是在这一块儿出问题。前面七幻十二触那个谈不上魔,这一块就是在你止息之后,脉搏停了之后这一块才是真魔,而且是最要命的魔。
那么每个人出现的情景一样不一样呢?不一样。你面对的是自己,是自己在伤害自己,你看到的一切魔其实都是自性幻化出来的,挑战的人是自己。甚至于到最后,还会有一个自己出现,他会跟你争高低,要认清楚,那还是魔。
从最慢的地方入手
我们更强调的是,大众要踏踏实实的,从最慢的那个地方入手,从最平凡的地方入手,不要找那个最高的地方,要找那个最低的地方,找自己的毛病,毛病在哪儿就修哪儿。好像一个登山的小组一样,我们不是看那个领头的人跑得有多快,我们要看最后落队的是谁。
因为此时此刻他落队不要紧,到了这个关头,它会要人的命,一定要让跑得快的人慢一点,一点一点去互相地督促,把自己最坏的那个毛病改一改,最慢的那个地方多着手,让所有的人都不掉队,一旦走过的路就不回头。如果能够不起心动念,我们这个关口就过了。
在日常中,我们先来养这个志气,前面其实已经说很多了,应缘来了缘,用外来修内,借假还修真,其实都是在给这个关头在做储备。如果自性能够安然的话,能够识真识假,就好像在梦中都能有一个非常灵性的觉知,那邪魔自然就退了,它扰乱不了你,也祸乱不了你,你能识别这是假的,不认。
你打坐之前的心性关过的怎么样
在这块,有的人磨难多一点,有的人磨难少一点,取决于你自己的天性以及在打坐之前的心性关过得怎么样。也有重复的,也没办法参照,因为有的道友他遇到的情形就正好相反。
我看到的是一片蓝色,就好像你在一个高空,往上往下往左往右一片湛蓝,可是有的道友觉察自己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黑,好像地狱里面。那就是每个人的因缘不同,这个没有可参照的一个标准,我们只能是做一个参考。
最紧要的是,一定要有师父,师父会对你的心性,对你的情况有一个最细致的了解,来告诉你这个阶段做什么,不要去脱离了师父去修行,或者是认着自己的性子去求索,不炼到不要紧,一旦出了问题就很麻烦。
过关斩魔,精炁神合而为一
千魔、百魔练心,这个关口过了之后,拿你没办法了,再接下来就是“普化一声雷、平地生白雪”,天地裂开了,虚室生白了,或者像我们刚才读的祖师所说的“百脉冲流”,整个的情景,五气也是处于中宫,三元攒于顶上,三家相认了,精炁神变成了一,不再分开了。
金公姹女在媒婆的牵引底下打得是热火朝天,熏熏然,醍醐灌顶一般,也见了金公了,也拜了金母了。这个阶段就已经很深入了,通常这个阶段也不会有太多的魔。
到这个阶段,就是祖师所说的,身还在尘世,天上已经有你的名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