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吉军吧 关注:26贴子:2,571

尼古拉·特斯拉的理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


IP属地:陕西1楼2018-03-05 10:33回复
    早在1921年,特斯拉已经建立了统一场论,然而,由于理论带来的发明太过于超越这个时代人们的理解能力,并且当时的社会敌对情绪高涨,并不适合在那个时候发表这些理论,特斯拉最终决定只发表对人类没有威胁的科技产品,如:交流电、特斯拉线圈、无线输电技术等,直到1933年,77岁的特斯拉将生前能够用于战争的绝大部分发明图纸和论文全部交给了当时的美国国家科学院,期望当时自由民主的美国能够对其加以利用,维护世界的和平,然而,由于当时科学界懂得能量-物质-时空之间关系的科学家绝大部分都在德国,美国本土科学家中没有能够完全理解特斯拉论文思想的人,最后被美国国家科学院束之高阁。1943年特斯拉死后,美国国家科学院委托美国FBI将特斯拉死后所有私人信件、文章全部查收,带回中情局,美国国家科学院连同1933年收到的特斯拉文件一并收归美国FBI保管。此后,美国更多的将人力物力财力参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无暇顾及这份本土科学家不理解的科学文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组建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作战部队,任务代号为“阿尔索斯”,这支作战部队主要目的是利用美国情报机构秘密抢夺德国和意大利的大批科学家和工程师,并将他们安全带回美国。美国通过“曼哈顿工程”于1945年7月16日制造出原子弹后,就开始秘密监视考察抢夺来的科学家,准备进行另一项代号为“NT”任务。这项任务目的就是确认特斯拉未发表的论文中的那些科技产品是否真能够制造出来。由于当时精心挑选的政治立场明确的科学家中缺少像爱因斯坦那样对时空、物质、能量理解透彻的理论物理学家,所以由众多顶尖科学家组成的评估小组对“特斯拉”所写的论文均表示无法全面理解。


    IP属地:陕西2楼2018-03-05 10:33
    回复
      对于其中某些科技产品如“反重力太空船”,评估小组无法判断真如特斯拉所说,能够以光速飞行。限于当时战后科技水平限制,反重力太空船所需要的几个关键部件无法制造出来,最终这项计划在前期就被搁置。
      1946年,某些科学家意识到特斯拉理论的可行性,为了维护美国国家安全,阻止国外敌对势力获取资料,这些科学家上书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最终系统的删除了有关特斯拉的所有资料、记载,使特斯拉渐渐淡出了科学界。1963年2月,“NT”计划被重新提上议程,原因是有关“超导效应”的理论已经成熟,并且已经能够制造出“高温超导体”,满足了当初“NT”计划中关于制造“反重力太空船”的要求。最后又组织了一批严格遵守保密协议的科学家,探讨研制反重力太空船的步骤,研制方案最后上报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实施时,计划却被取消了。其原因是由于1962年,美国、苏联在古巴爆发了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事件爆发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直接威胁到美国本土国家安全。美国当时将军队升级为一级战备状态。肯尼迪命令对古巴实施封锁,执行任务的舰队在68个空军中队和8艘航空母舰的护卫下驶入封锁带。美国还集结了战后以来最庞大的登陆部队。最终使苏联被迫从古巴撤出核导弹。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如果美国坚持实施“NT”计划,制造出能够运载核武器的以光速飞行的导弹,消息一旦泄露,苏联必然会坐立不安。可能迫使苏联主动出击,引发核战争。肯尼迪总统不愿意再次刺激苏联。
      1963年11月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以后历届总统都在为改变与敌对国家关系而做出积极努力。如果美国与苏联彼此仇视,不信任,那么“NT”计划将永远不会付诸于行动。冷战结束后,虽然苏联解体,但是美国与俄罗斯、中国、朝鲜、中东等国家关系还是很紧张,不信任。各自都拥有大当量核武器。鉴于此种情况,美国采取限制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并利用军事实力和政治手段来改变敌对国家政权。使世界走向和平统一之路,最终使“NT”计划得以实施,走向探索太空之路。


      IP属地:陕西3楼2018-03-05 10:34
      回复
        为了这一目标,美国加紧团结盟友,不断发动战争推翻敌对极端国家政权。先后发动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利比里亚、海湾战争、科威特、南联盟、伊拉克、阿富汗等一系列规模不等的战争。对于另外一些国家,进行军事、政治干预、经济制裁、迫使政府放弃集权主义走向民主。美国打着维护世界和平,充当“世界警察”的幌子,本质是为了自身的霸权主义,谋取私利。
        如今,随着中国、印度、伊朗、巴西等第三国家国力不断增强,核武器也不受控制的被更多国家所拥有,美国越来越力不从心,为了继续维护自身的霸权主义,美国准备开始实施NT计划,只要在军事科技上领先所有国家,就不会威胁到美国自身的利益。
        NT计划实际上不只有特斯拉一个人的理论,还有一些医学家、材料学家的发现。这是改变人类命运的拯救计划。霍金在2010年曾经说过,人类将会在200年内毁灭,的确如此,因为人类如今面临很多威胁,只有少数人意识到了这些威胁很有可能会导致人类像恐龙一样灭绝。第一种是环境威胁,目前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是全球气候变暖,人类不断利用化石能源,排放温室气体,并且消耗总量还在不断增加,目前南极冰川还在不断融化,还在缓解地球升温的脚步,仅仅只是海平面升高一点,人类并未觉察,终有一天冰川融化殆尽,大气层巨量热能再也无法吸收排解,比如今极端天气更加惨烈的后果就是人类离灭绝就不远了。第二种威胁是核武器,目前核武器在不断扩散,最终的结果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核武器进入战场,毁灭城市,污染大气层,就像切尔诺贝利事件那样,周围大片区域人类无法生存。最为可怕的是,如今的人类并未真正见识到核武器的恐怖之处,现在世界各国武装冲突、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海域领土之争还在不断加剧,任由此情形持续下去,核战争爆发后,少部分人类也许只能生活在地下室里了。第三种威胁是人类传染病,目前艾滋病、非典、埃博拉、禽流感、疯牛病等传染病正在某些国家肆虐,目前只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奏,因为这些病毒都具有变异性,在不断的变异过程中,适者生存,当某一种流行性致命病毒无法被人类抑制,且潜伏期过长时,人类将进入白色恐怖世界。第四种是来自外太空的威胁,恐龙极大可能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的灭绝,这种威胁一直存在,有据可查人类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几百万年,恐龙却在地球上生存了一亿多万年,人类若不排除外太空的威胁,毁灭会像恐龙灭绝一样笼罩每个人上空。还有外星人的威胁,相比于霍金对外星人的畏惧,特斯拉却认为大气层实质上是一块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它使波长在0.4~2.5微米之间的电磁波透过大气层供给地面上各种植物新陈代谢。同时阻止波长小于0.4微米的紫外线、X射线、伽玛射线破坏地面上各种生物,并将这些能量转化成电能,固定在电离层内。


        IP属地:陕西4楼2018-03-05 10:36
        回复
          电离层另一部分10%电能是由地球磁场提供的,电离层电离后的气体就是导体,放在变化磁通量中的导体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地球自转使电离层产生感应电动势。特斯拉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比喻:“地球就是一个拥有超大容量的球形电容器,一个给大气充电的旋转磁力发动机,特别是大气中的电离层,让它充满了电荷。”
          NT计划中特斯拉的“全球电力输送计划”核心内容就是要将电离层与地面通过“导线”连接成闭合回路,将电离层电能引导至地面,供人类使用。 由于电离层与地面之间相隔大约50公里的绝缘气体,在自然状态下,这些电能是无法被传递到地面的,特斯拉为了找到答案苦寻了好几年。
          在他25岁时就已经知道电离层储存有巨量电能,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将电能通过距离地面50公里的绝缘气体引到地面上。一次偶然经历,他发现自己仪器产生的电磁波具有电离空气,使气体分子外层电子获得能量逃逸成为自由电子的能力。这使他惊喜万分,因为这项发现可能就是解开人类利用电离层电能的钥匙。这种未知电磁波实质上就是威廉·伦琴在1895发现并命名的X射线。特斯拉比伦琴更早发现了x射线,只是他没有并未发表。1890年特斯拉开始在自己建立的实验室中进行紧张的实验。
          玩过特斯拉线圈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初次见到人工闪电时兴奋的样子,炫目的闪电十分迷人。现在的人们仅仅只是将特斯拉线圈当做一种玩具,以能够制造出炫目多彩的人工闪电而自豪,实际上特斯拉线圈的真正价值是全球电力输送装置的一个部件!他发明这种闪电线圈可不是为了欣赏那炫目的闪电。
          特斯拉因为X射线具有电离气体的能力而开始设计制作特斯拉线圈,他需要确认X射线是否可以利用电离后的空气作为电能传输的介质。他制造了一个功率强大的特斯拉线圈,并改进了X射线仪器。试验的原理是:特斯拉线圈正负极板在一定距离内通电会产生人工闪电,若正负极板距离过远,则由于电场强度太弱而无法击穿两极板间空气,无法产生人工闪电。若将能量极高的X射线穿过正负极板间,X射线电离两极板间气体,电离后的气体就能够传递正负极板间的电流,进而再次产生人工闪电。实验果真如特斯拉预测的


          IP属地:陕西5楼2018-03-05 10:36
          回复
            实验果真如特斯拉预测的那样,电离后的气体可以成为电流传递的导体。实际上无线输电技术就是通过利用X射线电离空气,使空气成为电流输送导体。
            此后,特斯拉不断改进X射线仪器,并试验X射线能量密度与电离气体距离之间参数,一次次刷新电流通过气体传送距离,为将来引导电离层电流供人类利用而做准备。但1895年三月的那场神秘大火彻底烧毁了特斯拉的实验室,特斯拉就这样破产了,据说那场大火是爱迪生派人放的。
            虽然如此,特斯拉毕竟实验了那么多年,对建造全球电力输送装置技术参数了如指掌。特斯拉于1901年到处求援,希望在纽约长岛兴建一座无线电能传输塔,实际上此塔就是用来连接电离层与地面的“导线”。特斯拉最终说服当时亿万富翁摩根,征得了15万美元资助,实际上,摩根只对特斯拉的商业价值感兴趣,他认为特斯拉能够借这个项目实现无线通讯,并以此获取巨额利益。特斯拉最终在纽约长岛建成了一座高187英尺的铁塔,铁塔顶部有一个直径为68英尺的半球型圆顶。此塔名叫沃登克里弗塔。特斯拉开始在一座仅仅完成了一半的高塔上做起实验。
            1903年的夏天,这座神秘之塔几乎让全纽约的市民精神失常,它不断向周围数百英里的天空发射巨大的闪电,亚特兰大的天空亮如白昼。特斯拉非常高兴,他人生中的一大梦想正在实现,“这些由我的放大器制造的光波,将是一次自然界自发能量的最大规模的展示。”的确如此,他利用高频激光电离绝缘气体,使电离后的气体导电,进而将电离层内强大电流引至地面。这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控制的最庞大的能量。
            这些电能可以在全世界任何进行传递,因为电离层是一整块导电体。电流在电离层电势差的作用下,循环流动。在地面任意地方建造沃登克里弗塔将电离层与地面相连,巨量的电能都将会被引导至地面。这也是为何特斯拉的实验被称之为“全球电力输送计划”。


            IP属地:陕西6楼2018-03-05 10:39
            回复
              第一种在我们头顶上空,大气电离层的电能。大气电离层的电能从何而来?90%的电能主要来自于地球以外射线(主要是太阳辐射)对空气分子的电离作用产生的。
              电磁辐射可以按照频率分类,从低频率到高频率,包括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等。大约50%的太阳辐射能量在可见光谱(波长0.4~0.76微米),7%在紫外光谱区(波长<0.4微米),43%在红外光谱区(波长>0.76微米),能够透过地球大气层照射到地面的光谱波段大约在0.4~2.5微米。不能够透过地球大气层波长小于0.4微米的紫外光谱波段就被大气层吸收,这部分能量大约占太阳照射到地球总能量的7%左右。电离层的电能就来源于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紫外光谱波段。
              此外,太阳黑子爆发高能带电粒子和银河宇宙射线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地球高层大气的分子和原子,在太阳紫外线、Χ射线和高能粒子的作用下电离,产生自由电子和正、负离子,形成等离子体区域即电离层。太阳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或者表面的黑子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的22亿分之一,但已高达173,000T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每秒照射到地球的能量则为499,400,00,000焦。即使只有7%的能量被地球大气层所吸收,这部分能量也相当巨大。
              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电磁波,可见光谱(波长0.4~0.76微米)照射到地面上,植物或某些细菌通过光合作用将这部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合成各种有机物质,成为地球各种生物赖以繁衍的必要条件。也是地球上各种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产生的最初来源。
              波长小于0.4微米的电磁波无法穿透大气层,在光子与气体分子不断地碰撞过程中,自身携带的能量被气体分子吸收,最外层电子获得足够能量而激发逸出,成为自由电子。这是电离层电能形成的原因。地球受到昼夜往复影响,电离层电势分布不均,引起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这是电离层电能流动的原因。


              IP属地:陕西7楼2018-03-05 10:40
              回复
                说到这里,不得不介绍沃登克里弗塔的原理,此塔基座中间安装有一台当时世界上功率最大的高频共振变压器,用以产生足够高的电压。铁塔顶部那个半球型圆顶,共由两部分组成,底座由粒子发生器构成,半球型护罩内安装放大器,护罩另外一个作用是屏蔽外部闪电对放大器磁场的干扰。当高频共振变压器通电后,产生的高频电压经由粒子发生器激发出能量极高的x射线,x射线经由放大器偏转聚拢,使其单位横截面积内的x射线能量密度急剧增加,经由半球型圆顶顶部的小孔直穿电离层。
                沃登克里弗塔发射出来的强大的能量密度极高的x射线击穿绝缘空气,使其电离。在电离层与地面之间电势差的作用下,巨量的电能从此“导线”引至地面。距地面50公里的电离层与铁塔之间建立起能够传递电流的“稳定导线”。控制电离层电流流向地面强弱的方式是增加或减小x射线的能量强度,x射线能量越弱,被电离的气体分子越少,电阻变大,电流减小。x射线能量越大,被电离的气体分子越多,传递电流的能力越强。
                然而铁塔仅仅只有一座,特斯拉原本要在美国建造五座这样的铁塔,满足城市用电。但这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要不是爱迪生因为自身利益关系,联合其他公司极力打压特斯拉,特斯拉本可以从交流电专利当中获得足够的资金来完成“全球电力输送计划”。此外,他已经欠了很大一笔钱。因为摩根中途断绝资金支持,仅有的一座铁塔还是西屋公司寄来的一大批设备才勉强建成。
                要想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必须有闭合电路。换句话说,必须建造另外一座铁塔才能使电能在电离层与地面之间循环往复流动。而特斯拉只有一座沃登克里夫塔,他为了“全球电力输送计划”已经耗费了整整20年。已经没有人愿意帮助他再建造另外一座铁塔了。此时特斯拉已经被逼入绝境,他开始酝酿一次震惊世界的实验!


                IP属地:陕西8楼2018-03-05 10:41
                回复
                  1908年6月30日上午7时17分,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埃文基自治区发生了一起大爆炸,当时估计爆炸威力相当于10~15百万吨TNT炸药,是30多年后广岛原子弹爆炸的能量的1000倍,超过2150平方公里内的6千万棵树焚毁倒下。这是一次让全世界为之震惊的事件,它持续了整整24小时。天空出现了强烈的白光,气温瞬间灼热烤人。这片区域的树木全以一种奇异的方式被碳化,从上到下一直到深埋土壤里的树的根部。有些地方的冻土被融化变成了沼泽地,英国伦敦的许多电灯骤然熄灭,一片黑暗。欧洲许多国家的人们在夜空中看到了白昼般的闪光,甚至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们也感觉到大地在抖动。在随后的考察中,科学家还发现爆炸地区的土壤被磁化。
                  通古斯大爆炸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有关大爆炸的原因说法不一,从1927年开始寻找陨石碎片以来,人们不断提出各种假说,试图揭示通古斯大爆炸的原因。通古斯大爆炸又与特斯拉有何关系?
                  从1901年起,特斯拉就已经设计出一套理论来实现他的“全球无线输电计划”,如果他没有对自己的理论有充分的信心,也就不会建设沃登克里弗塔。特斯拉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为人类提供永不枯竭的能源”。虽然面临各种困难,但是特斯拉一直坚持着属于自己的梦想。1908年,很多对他的项目怀有深厚兴趣的人问特斯拉: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在长岛上的试验?特斯拉回答说:他一直没有停下来过。也就是说,试验一直在进行。
                  事实表明,1908年时,特斯拉的那座塔运转很正常。当初特斯拉把沃登克里弗塔建造在纽约广岛,一是因为附近有充足的电力可以保证实验用电,二是远离人群聚集区,但由于装置功率过大,对纽约这座城市居民造成很大影响,于是他只能经常乘坐夜间火车回到那里对仪器进行调试。
                  1908年,当通古斯事件爆发时,这座塔仍然处于正常状态,在通古斯大爆炸前,特斯拉曾多次前往图书馆查阅西伯利亚的地图。


                  IP属地:陕西9楼2018-03-05 10:41
                  回复
                    那么,特斯拉是怎样引导电离层内的电流击穿通古斯上空的空气的?下面介绍特斯拉是怎样办到的。首先,他启动了沃登克里弗塔,接通了电离层与地面之间的“导线”,并且不断增加x射线的能量强度。由于电离层与地面之间存在电势差,并且整个地球电离层都是一个完整的导体,所以地球电离层内大量的负电子经由“导线”导入地下。并且由于电离层受到太阳电磁波辐射和地球磁场的作用,源源不断产生负电子,而这些负电子也一并通过沃登克里弗塔引入地面。此时,地面积聚了巨量负电子!电离层由于不断失去负电子,遗留了巨量正离子。这种积聚过程不断继续,地面与电离层之间的场强不断增大。在正离子和负电子持续积累的过程中,通古斯上空的电离层与地面之间因为电压的持续增加,接近50公里的绝缘空气被击穿。仿佛远古巨龙传来的振聋发聩的轰鸣声伴着宛若白昼般的光亮,在通古斯上空响起。人类历史上最恐怖、后果最严重的实验诞生了,这也是迄今为止最为人类能够控制的最庞大的能量,对电离层巨量电能的控制,这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巨大的人工闪电。
                    我们知道,距离地面50公里的电离层,每时每刻都在产生自由电子,太阳辐射和地球磁场转动都在为其提供能量。如果只有一座沃登克里弗塔,电离层的自由电子导向地面无法回到电离层,必然导致地面持续不断的积聚大量自由电子,而电离层不断失去自由电子,正离子不断增加。在物理实验中,阴极板不断积累电子,阳极板不断失去电子,这样的过程持续下去,电场强度不断增大,将会击穿两极板间的空气。
                    事实上,通古斯大爆炸实验原理也一样。只不过是特斯拉和我们普通人玩的不是一个级别的。他是通过沃登克里弗塔发射的x射线将电离层巨量负电子引至地面,使地面积聚巨量负电子,同时电离层遗留了巨量正离子,从而使通古斯地区电离层与地面之间的电场强度不断增大,绝缘空气被击穿,释放了闪电。最终导致了通古斯大爆炸。
                    通古斯地区50公里左右的绝缘空气被电离层与地面之间不断升高的强大的电场击穿,会产生什么后果?其一,绝缘空气被击穿会有灼烧感,温度会升高,树木被烧焦。西伯利亚属于亚寒带,那里地下的永久冻土层会被融化成为沼泽。其二,绝缘空气被击穿会受热膨胀,产生气体冲击波。这种突然增大的气压会使爆炸中心点附近的树木向周围呈辐射状倒下,但爆炸中心点的树木却不会倒下,因为并没有气体从侧面对树木施加压力。爆炸中心点的树木所有枝干都会被压断,只剩主干能够保留。


                    IP属地:陕西10楼2018-03-05 10:42
                    回复
                      其三,巨量闪电通过通古斯地面,会使所有能够被导电的介质烧焦。由于自然状态下任何导电物体都有电流热效应,所以没有任何介质能够承受如此巨大的电流而不烧焦。这也是为何通古斯大爆炸后树木根部被碳化的原因。其四,任何导体通电都会产生磁场。巨量的电流通过通古斯地面会磁化此区域的土壤。
                      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是通古斯地区发生了大爆炸,而不是其他地方?”1908年初,特斯拉曾多次去图书馆查阅有关通古斯地区的气象及地理环境的资料,他发现这个地区纬度和纽约长岛在同一纬度上。在这纬度区域内,通古斯地区海拔约为1200~1380米,海拔较高,森林密布。每年6月份是通古斯地区的雨季,于是,特斯拉在当年六月份开始了实验。电容器两极板间导体距离越近,越容易击穿空气。由于通古斯地区海拔较高,森林密布,地面与地球电离层更近,所以此区域更容易被强大电流击穿。地面的负电子更倾向于在此积聚。特斯拉在六月份实验时,通古斯地区电离层积累的正离子和地面积累的负电子使电压持续增高,正好6月份是通古斯地区的雨季,由于水是良好导电体,降低了电离层与地面的距离。通古斯地区海拔高,森林密布,空气中充满水汽,电离层与地面间电压持续增高。最终导致空气被击穿,造成通古斯大爆炸。


                      IP属地:陕西11楼2018-03-05 10:42
                      回复
                        【激光武器】
                        我们再次看看沃登克里弗塔的构造,它的外形是一座铁塔,顶端嵌有一个半球型圆顶,铁塔基座中间安装有一台高频共振变压器,或者可以称之为“特斯拉线圈”。关键设备在这个半球型圆顶内,最主要的设备是一台粒子发生器,和辅助设备放大器。这台粒子发生器通过超高压电流的激荡,辐射出波长很短的X射线甚至Y射线,此时粒子束携带的能量已经很强了,但是单位面积内密度不够,所以需要通过放大器产生的磁场使粒子向中央偏转聚拢,使粒子束进一步降低横截面积,增加单位面积内的能量强度,产生无坚不摧的效果。事实上,这是一种激光武器,所谓激光,指的就是物质受激辐射出电磁波。当这种能量极高的粒子束照射空气时,就会使被照射的空气中的各种原子获得能量,激发出外层电子,使空气电离成为导电体。这样就可以使绝缘的空气经过电离后,成为导电体。
                        何谓Y射线?Y射线又称伽马射线,是原子核能级跃迁蜕变时释放出来的射线,是波长短于0.2埃的电磁波。玩过放大镜的人一定清楚,如果将阳光通过放大镜汇聚成一个点,这个点的温度可以点燃任何可燃物。我们先看一个公式I=Nhv/At,I表示光学中的光强,V表示光的频率,A照射区域面积,N为时间间隔t内照射到A上的光子总数。光通过放大镜汇聚成一点,照射区域面积减少,光强增大,照射到可燃物达到燃点就会被点燃。沃登克里弗塔中的“特斯拉线圈”产生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伏的电压,此电压导入粒子发生器内,粒子发生器内纯度100%的钴-60原子核极度振荡,从核内发射出能量极高的Y粒子。沃登克里弗塔所产生光的强度已经足够大了,然而还需要通过另一种手段进一步增加光强,那就是聚集Y粒子,使照射区域面积急剧减小,最终产生出能量密度极其巨大的Y粒子束。实现此方法的手段就是通过放大器内强大磁场将Y粒子束聚集,减小发射面积。
                        激光击毁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是穿孔,二是层裂。所谓穿孔,就是高功率密度的激光束使靶材表面急剧熔化,进而汽化蒸发,汽化物质向外喷射,反冲力形成冲击波,在靶材上穿一个孔。所谓层裂,就是靶材表面吸收激光能量后,原子被电离,形成等离体“云”。“云”向外膨胀喷射形成应力波向深处传播。应力波的反射造成靶材被拉断,形成“层裂”破坏。除此以外,等离子体“云”还能辐射紫外线或X光,破坏目标结构和电子元件。


                        IP属地:陕西12楼2018-03-05 10:43
                        回复
                          激光作为武器,有很多独特的优点。首先,它可以用光速飞行,每秒30万公里,任何武器都没有这样高的速度。它一旦瞄准,几乎不要什么时间就立刻击中目标,用不着考虑提前量。另外,它可以在极小的面积上、在极短的时间里集中超过核武器100万倍的能量,还能很灵活地改变方向,没有任何放射性污染。
                          如何使死光武器小型化、能量密度巨大化?这由死光武器的导体电阻决定。如果一道电压极高、能量巨大的电流通过导体,由于导体具有电阻,所以通电导体会产生热效应,融化导体。制造出小型化的死光武器必须要克服导体电阻热效应。只要导体具有电阻,就无法承载电压极高、能量巨大的电流。理论上来讲,如果导体电阻为零,“超导体特斯拉线圈”制造出的电压数值是没有上限的,可以根据公式U=IR推知。电压越高,粒子发生器所激荡出的电磁波频率越高。如果电压达到几十亿伏、几百亿伏,甚至有可能使重核中的中子被振荡出来,产生出中子束激光武器。
                          2013年4月各大通讯社的报道,美国海军将首次在军舰上部署激光武器,其可击落无人机或瘫痪军舰。这种激光武器可充电,每发射一次成本不到1美元。第一个激光武器将于2014年安装部署在中东的Ponce军舰上。
                          这是美国利用NT计划实施的第一步,未来还会有威力更加惊人的激光武器出现,拭目以待。
                          【全球气候变暖】
                          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过去一直埋藏在地下,人类的开采利用导致这些液体、固体能源燃烧成为气体释放到大气中,日积月累导致地球大气层厚度增加。就拿现在的煤炭来说,煤燃烧后质量减小,损失的那部分物质哪里去了?化学公C+O2=CO2,能说明一切。固体碳和氧气化学反应成为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人类利用能量,无利用价值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几个世纪无节制的排放,大气层厚度增加,吸收太阳能量增强,大气层携带能量过多导致温室效应,和一个人棉衣穿多了热是一个道理。


                          IP属地:陕西13楼2018-03-05 10:43
                          回复
                            解决办法有三个,第一种是从此以后不再利用化石能源,维持现状。第二种人为通过技术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减少。第三种降低大气层携带的能量。若没有新的清洁能源代替目前的化石能源,完全不利用化石能源根本就不可能。目前只能通过各国达成减排协议,暂缓危机发生的时间而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就是此类方法。第二种方法技术难度很大,人类消耗化石能源产生的气体要想再重新化合成固体或者埋藏入地下,需要巨大资金投入,这一系列重新固定或掩埋温室气体的做法还需要消耗巨大能量。第三种方法就是特斯拉的方法,通过利用大气电离层内电能,使大气层携带的能量整体降低,减少了化石能源的利用。即解决了人类能源短缺的窘迫境地,又解决了温室效应这一定时炸弹。暴雨、冰雹、台风、炎热、干旱等极端天气实际上是由大气层能量释放引起的,大气层能量存量越大,极端天气释放能量所产生的威力也越大。大气层的能量由太阳供给,人类不断燃烧化石能源使大气层变厚,导致吸收能量增加,引起温室效应,只有利用大气层能量才是人类不受极端天气迫害的唯一选择。


                            IP属地:陕西14楼2018-03-05 10:46
                            回复
                              美国为何不公布特斯拉的这项发明?因为激光武器技术目前还掌握在美国自己手里,这是保证美国霸权主义的军事技术。而且利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限制各国排放温室气体,会大大限制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步伐,因为能源短缺,价格上涨,每个公民家里就会停电,出去坐车费用增加(油价上涨),工厂利润降低甚至入不敷出倒闭,这只是个人受能源的影响。


                              IP属地:陕西15楼2018-03-05 10: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