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还未正式对外公布上市计划,但其上市方案已在业界流传出多个版本。
近日有消息称,小米或于下月在香港申请上市,最快会在6月份至7月份完成上市。而另有消息称,小米的IPO最终也有可能会敲定A+H股两地发行,拟募集资金或在100亿美元。
对此,小米公司方面给出的回应仍是不予置评。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米实现A+H上市的难度较大,其存在VIE架构、同股不同权等问题,同时财务指标也达不到A股上市的有关要求。不过,如若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加快,小米上市也存在多种可能性。”
A+H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据媒体报道,有消息人士称小米IPO最终可能敲定A+H股两地发行。此前,小米上市地点的选择一直在美股和港股之间。但这一消息并未得到官方确认。
小米市场负责人魏来此前曾透露,小米采用的是VIE架构。业内人士认为,此类公司架构到了公开募股阶段则与国内相关上市规则产生冲突。
所谓VIE结构,即可变利益实体,在国内被称为“协议控制”。阿里巴巴、百度都采用VIE架构上市。不过,VIE结构往往会成为高科技企业在A股上市的障碍。拆解这一结构的方式,需要将中间的层层环节打开,完全拆开重建代价太高。
不过,港交所逐步允许创新型公司采取“双重股权”结构在港交所上市,或让拥有VIE结构的小米有望顺利登陆港交所。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米被传出可能在A+H股同时上市的消息后,小米产业链个股也在资本市场引来关注。其中普路通、共达电声等上市公司涨停。而欣旺达、闻泰科技等多家公司表态与小米已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入局小米生态链。
为何选在此时上市?
此前,小米创始人雷军曾对外表示:“我觉得我们会到业务比较舒服的时候再IPO。”今年,或许就是雷军所说的“比较舒服的时候了。”
走出两年的低谷期,小米重新走向正轨。去年11月份,雷军宣布,小米手机销量重回全球前五,提前两个月完成千亿元销售目标,在印度市场取代三星居销量排行榜第一名。随后,雷军在人事及业务上对小米进行了大幅调整,大力拓展线下,发展云计算和AI等产业。
不过,此时中国智能终端市场已近饱和,手机市场的增长空间非常有限。同时,小米培育的新兴业务难在短期内出现成效,消耗着大量的资金,这让小米对资金的需求与日俱增。
一位接近小米人士表示:“从成立到现在,小米已经历了多轮融资,但投资方是有需求的。上市可以把现有股东权益最大化,也可让企业为下一步发展筹集大量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自小米上市的消息传出后,其估值就如同坐上了火箭,直线上升。
小米最近一次融资在2014年12月份,总融资额11亿美元。彼时小米的估值为460亿美元。
去年9月份,小米被传可能会在港交所或纽交所上市,有分析机构称其估值可达690亿美元。然而仅半年时间,小米的估值已被业内机构提升到了2000亿美元,是去年预估的3倍,4年前的4倍。
小米这一持续增长的高估值,也让外界提出隐忧。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认为:“小米业绩的高增长未必能够持续,从而支撑其高估值。”
虽然雷军此前曾宣布,2018年小米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亿台。但根据咨询公司Gartner公布的数据现实,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出货量达4.15亿台,同比下滑8%。2018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将继续下滑5%,出货量降至3.94亿台。
业界普遍认为,今年智能手机市场仍将延续去年销量下滑的态势,原因是整个行业找不到明显的增长点。在这一环境下,手机整体进入存量市场,小米要寻求业绩上的进一步增长,必须从别的品牌手中抢市场,这对小米而言无疑是严峻的考验。
同时,与三星、华为等众多厂商不同,小米几乎没有自己的工厂,产品大多来自代工厂。这让小米在手机的品质、成本把控以及产业链整合能力上都存在不稳定性。
梁振鹏表示:“小米是轻资产企业,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和高毛利支撑,其业绩将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互联网分析师葛甲认为:“小米的手机业务正在与OPPO、VIVO展开激烈竞争,其身后魅族也紧追不舍,其所处的竞争环境并不乐观。同时,小米布局的服务领域也没有达到当初的预期。这些都让小米的高估值需要再推敲。不过,目前小米已经开始注重实体,拓展线下,同时在多产业布局,弥补其轻资产的短板。多产业线同步铺设需要巨量资金支撑,而上市可让小米快速打开融资通道。”
近日有消息称,小米或于下月在香港申请上市,最快会在6月份至7月份完成上市。而另有消息称,小米的IPO最终也有可能会敲定A+H股两地发行,拟募集资金或在100亿美元。
对此,小米公司方面给出的回应仍是不予置评。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米实现A+H上市的难度较大,其存在VIE架构、同股不同权等问题,同时财务指标也达不到A股上市的有关要求。不过,如若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加快,小米上市也存在多种可能性。”
A+H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据媒体报道,有消息人士称小米IPO最终可能敲定A+H股两地发行。此前,小米上市地点的选择一直在美股和港股之间。但这一消息并未得到官方确认。
小米市场负责人魏来此前曾透露,小米采用的是VIE架构。业内人士认为,此类公司架构到了公开募股阶段则与国内相关上市规则产生冲突。
所谓VIE结构,即可变利益实体,在国内被称为“协议控制”。阿里巴巴、百度都采用VIE架构上市。不过,VIE结构往往会成为高科技企业在A股上市的障碍。拆解这一结构的方式,需要将中间的层层环节打开,完全拆开重建代价太高。
不过,港交所逐步允许创新型公司采取“双重股权”结构在港交所上市,或让拥有VIE结构的小米有望顺利登陆港交所。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米被传出可能在A+H股同时上市的消息后,小米产业链个股也在资本市场引来关注。其中普路通、共达电声等上市公司涨停。而欣旺达、闻泰科技等多家公司表态与小米已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入局小米生态链。
为何选在此时上市?
此前,小米创始人雷军曾对外表示:“我觉得我们会到业务比较舒服的时候再IPO。”今年,或许就是雷军所说的“比较舒服的时候了。”
走出两年的低谷期,小米重新走向正轨。去年11月份,雷军宣布,小米手机销量重回全球前五,提前两个月完成千亿元销售目标,在印度市场取代三星居销量排行榜第一名。随后,雷军在人事及业务上对小米进行了大幅调整,大力拓展线下,发展云计算和AI等产业。
不过,此时中国智能终端市场已近饱和,手机市场的增长空间非常有限。同时,小米培育的新兴业务难在短期内出现成效,消耗着大量的资金,这让小米对资金的需求与日俱增。
一位接近小米人士表示:“从成立到现在,小米已经历了多轮融资,但投资方是有需求的。上市可以把现有股东权益最大化,也可让企业为下一步发展筹集大量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自小米上市的消息传出后,其估值就如同坐上了火箭,直线上升。
小米最近一次融资在2014年12月份,总融资额11亿美元。彼时小米的估值为460亿美元。
去年9月份,小米被传可能会在港交所或纽交所上市,有分析机构称其估值可达690亿美元。然而仅半年时间,小米的估值已被业内机构提升到了2000亿美元,是去年预估的3倍,4年前的4倍。
小米这一持续增长的高估值,也让外界提出隐忧。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认为:“小米业绩的高增长未必能够持续,从而支撑其高估值。”
虽然雷军此前曾宣布,2018年小米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亿台。但根据咨询公司Gartner公布的数据现实,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出货量达4.15亿台,同比下滑8%。2018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将继续下滑5%,出货量降至3.94亿台。
业界普遍认为,今年智能手机市场仍将延续去年销量下滑的态势,原因是整个行业找不到明显的增长点。在这一环境下,手机整体进入存量市场,小米要寻求业绩上的进一步增长,必须从别的品牌手中抢市场,这对小米而言无疑是严峻的考验。
同时,与三星、华为等众多厂商不同,小米几乎没有自己的工厂,产品大多来自代工厂。这让小米在手机的品质、成本把控以及产业链整合能力上都存在不稳定性。
梁振鹏表示:“小米是轻资产企业,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和高毛利支撑,其业绩将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互联网分析师葛甲认为:“小米的手机业务正在与OPPO、VIVO展开激烈竞争,其身后魅族也紧追不舍,其所处的竞争环境并不乐观。同时,小米布局的服务领域也没有达到当初的预期。这些都让小米的高估值需要再推敲。不过,目前小米已经开始注重实体,拓展线下,同时在多产业布局,弥补其轻资产的短板。多产业线同步铺设需要巨量资金支撑,而上市可让小米快速打开融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