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语文战队之14...吧 关注:61贴子:1,793
  • 1回复贴,共1

元宵节【诗】 正月十五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元宵节
【诗】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文】
春天刚刚才透露一点消息,还不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可是明灯错落,在大路两旁、园林深处映射出灿烂的辉光,简直象明艳的花朵一样。从“火树银花”的形容,我们不难想象,这是多么奇丽的夜景!说“火树银花合”,因为四望如一的缘故。王维《终南山》“白云回望合”,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的“合”,用意相同,措语之妙,可能是从这里得到启发的。由于到处任人通行,所以城门也开了铁锁。崔液《上元夜》诗有句云:“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可与此相印证。城关外面是城河,这里的桥,即指城河上的桥。这桥平日是黑沈沈的,今天换上了节日的新装,点缀着无数的明灯。灯影照耀,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所以也就把桥说成“星桥”了。“火树”“银花”“星桥”都写灯光,诗人的鸟瞰,首先从这儿着笔,总摄全篇;同时,在“星桥铁锁开”这句话里说出游人之盛,这样,下面就很自然地过渡到节日风光的具体描绘。
  人潮一阵阵地涌着,马蹄下飞扬的尘土也看不清;月光照到人们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哪儿都能看到明月当头。原来这灯火辉煌的佳节,正是风清月白的良宵。在灯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妓们打扮得分外美丽,她们一面走,一面唱着《梅花落》的曲调。长安城里的元宵,真是观赏不尽的。所谓“欢娱苦日短”,不知不觉便到了深更时分,然而人们却仍然怀着无限留恋的心情,希望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地过去。“金吾不禁”二句,用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绘,来结束全篇,言尽而意不尽,读之使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这诗于镂金错采之中,显得韵致流溢,也在于此。
1420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3-04 08:26回复
    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染上天空,金灿灿的颜色如同融化的金子一般,云化在暮色里。曚昽的柳色里,不知何处有人在吹奏笛子,笛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使人感受到些许的春意。正值元宵佳节,天气很好,没有风雨。人们呼朋唤友,乘着香车,骑着宝马,一同出游,饮酒作诗,好不热闹。
    中州盛日,少女大都有空暇时间,精心地梳妆打扮,戴上捻金雪柳等饰品,等候俊美的少年。只可惜我现在已经饱经沧桑,以致年老色衰,面容憔悴,两鬓衰白,担心夜间出去为人耻笑,还不如回到帘子之间,听着别人的欢声笑语。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这几句写了元宵节的盛景,如此热闹繁华美好的景象不由得令人神往,只可惜物是人非,过去所经历的一切让诗人黯然神伤,元宵佳节本应该使她稍稍感到快乐,但黄昏时这哀怨的笛声却又给她平添了几分忧伤,使她不由得怀念起过去的美好,只可惜”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即使是再美好的事物,也终将会有逝去的一天,唯一能剩下的只有回忆了。诗的最后一句”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正是表达了这种怀念的心情。
    1405


    IP属地:浙江2楼2018-03-04 10: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