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吧 关注:26,588贴子:203,811
  • 9回复贴,共1

汉字、汉语、汉文化难道是汉代才有的吗?

收藏回复

  • 202.105.168.*
大汉文化兼容并蓄,浑厚博大,质朴凝重,源远流长
泱泱华夏,已经有五千余年的文明历史,经历过夏、商、周、秦、汉,之后有三国、有晋、有南北朝、有隋、唐、宋、元、明、清。但是,我们只自称“汉族”,而不是称“夏族”、“商族”或“宋族”、“明族”,这是为什么呢?
其根本原因,是汉朝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
周天游先生指出,汉代文化可追溯到传说的英雄时代,即以农耕文化为代表的华夏文化与游牧文化为代表的草原文化,以及周边各古代民族文化为代表的域外文化,在互相交流、较量甚至经历铁与火的洗礼中,形成以中原文化为核心,并在不断融合其他文化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古代文明。
总而言之,汉文化是由当时存在于广袤华夏大地上的多种地方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兼容并蓄而成的一种文化。构筑汉文化的主要有八种地方文化,哪八种文化呢?
它们是由地处黄河中游地区的河洛及三晋的中原文化、地处北方草原地区及其相邻农耕地区的北方文化、位于山东地区的带有东夷文化色彩的齐鲁文化、流行于长江中游地区的楚文化、奠基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吴越文化、活跃于川滇黔一带的巴蜀及滇文化、据有岭南地区的南粤文化,以及崛起于西羌后挺进到关中的秦文化。



1楼2009-03-28 20:02回复
    • 202.105.168.*
    以上八大地方文化,反映了当时中国广大地区文化观念的差异。
    刘邦建国前,尽管短命的秦王朝进行过“书同文”的“大一统”工作,但地区文化的差异不能像对待诸侯割据那样,可以通过刀光剑影的战争在一朝一夕中解决,它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
    所以,当大汉王朝建立后,这八大类型的地方文化观念包括文字、语言等基本上还是各自独立地分散于中国广大地区。
    至此,我们便可以水到渠成地解释一个问题,即汉字、汉语、汉文化难道是汉代才有的吗?
    有人对汉字、汉语、汉文化从刘邦开始,很不理解。。
    其实,当我们通过以上文字追溯汉字、汉语、汉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之后,就很容易理解这个问题。汉字、汉语、汉文化是以中原地区的字、语、文化为主体骨干,在悠悠的历史岁月中,经过长期融合,经秦始皇到刘邦这一时期基本形成雏形的一种文化,因最终在刘邦时期或稍迟的年代形成,所以称为“汉字”、“汉语”、“汉文化”。
    显而易见,汉字、汉语、汉文化在汉代之前就已经在劳动人民的生产斗争和实践中产生了,但那时确确实实不叫汉字、汉语、汉文化,而是以各自地区的名称来称呼的。这些以各自地区的名称称呼的“字”、“语”、“文化”,又确确实实不同于“汉字”、“汉语”、“汉文化”。
    反过来说,有汉一代形成的字、语、文化又确确实实有别于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关中文化、北方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滇文化、吴越文化、南粤文化中的字、语、文化概念。
    谈到汉文化,不能不提及儒学。汉初,刘邦君臣吸取秦王教训,钟情于黄老之学,于是形成了黄老之学独步西汉政坛五十余年的局面。到了汉武帝的时候,黄老之学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董仲舒的建议下,汉武帝决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此以后,儒学在2000余年的历史中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无可替代的中心。


    2楼2009-03-28 20:03
    回复
      • 202.105.168.*
      于是,不少学者把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完全画上了等号,仿佛中国的一切,成也儒学,败也儒学。
      这种观点正确吗?值得商榷。
      周天游先生说,把传统文化与儒学画上等号是对汉代文化的多元统一的误解。它忽略了事物的另一面,即统一条件下文化的多样性。也就是说,儒学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起主导作用而又影响至深至远的一种文化,但并非唯一。
      此前在百家中,儒学从来不是显学,孔子及大部分弟子常惶惶如丧家之犬,只有像荀子那样能吸收其他学说特别是法家学说者,才能顺应历史潮流而有所作为。即便在明命独尊儒术之后,汉武帝看中的无非是“大一统”观念,“皇权神授”、“天人感应”,以及三纲五常和臣民应遵守的长幼尊卑等级秩序与行为规范而已,无非是利用儒家学说更具合理性,更注重平衡关系,更具有诱导力而已。
      周先生又强调,其实汉武帝更认可法治,在其在位期间,律令多达359章,大辟409条,死罪决事比13472事,文字至西汉末多达百万余字。法律之烦苛不仅远远超出刘邦的约法三章,也甚于秦律,称之“密如凝脂”,并不为过。正如汉宣帝所言:“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可见“儒表法里”,才是其实质。也就是说,它是借助于儒家的外衣,吸纳其合理的内核。利用法家、阴阳五行等多种学说对其进行改造,以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3楼2009-03-28 20:04
      回复
        • 202.105.168.*
        详见此文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86968_55977.html


        5楼2009-03-28 20:09
        回复
          追慕景仰


          禁言 |7楼2009-05-17 18:44
          回复


            禁言 |8楼2009-05-17 19:45
            回复
              顶,强顶


              禁言 |9楼2010-04-27 21:29
              回复
                顶起,


                禁言 |10楼2010-05-14 23:15
                回复


                  禁言 |11楼2012-02-14 19:57
                  回复
                    说得好,
                       不辱使命。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禁言 |13楼2016-02-27 20: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