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道人原创
翻开中国历史,会发现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每逢一到乱世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些道家人物出来拨乱反正,等到天下平定以后,这些人就退隐山林,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所以最近网上非常流行一句话:“乱世道士下山救世,和尚关门避祸。盛世道士归隐深山,和尚出门圈钱。”

对于这句话,贫道不想对佛教做过多的评论,只想以一名道教徒的身份来讲讲为什么道士“乱世下山,盛世归隐。”
大家都知道,“济世利人”是道教的教义之一。 济世利人的途径有很多,大至辅佐明主、平定天下,使天下苍生免于战争之苦。小至悬壶济世、施医舍药,使黎民百姓免于疾病折磨之痛。这些都是济世利人的重要途径,只不过平定天下的受众范围比悬壶济世要广,积累的功德比悬壶济世要大。
因此,道教在创立之初,就提出了“助国”、“保国”主张。《太平经》中就讲:修道者当“助国得天心”。每当国家有难之时,道士们便会遵守祖师教诲,下山辅助明君平定天下, 结束战乱,使百姓能够早日休养生息。而不像某些宗教说的堕入空门,不问尘世。因此才有夏末商初的伊尹,商末周初的姜子牙姜太公,春秋时期的范蠡,秦末汉初的张良和陈平,三国时期的郭嘉、诸葛亮,隋朝的韩擒虎,唐朝的李靖和李绩,宋朝的苗义光,明朝的刘伯温和周颠等人。

《道德经》讲:功成而弗居。又讲: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因此,当天下平定之后,道士们又谨遵太上道祖的教诲,辞官隐退。但是他们隐退之后,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继续践行济世利人的教义,跋山涉水采草药,餐霞吸露研医术。深山老林有许多草药,道士们便选择了上山隐居,“十道九医”就足以说明每个道士都心系黎民。
翻开中国历史,会发现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每逢一到乱世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些道家人物出来拨乱反正,等到天下平定以后,这些人就退隐山林,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所以最近网上非常流行一句话:“乱世道士下山救世,和尚关门避祸。盛世道士归隐深山,和尚出门圈钱。”

对于这句话,贫道不想对佛教做过多的评论,只想以一名道教徒的身份来讲讲为什么道士“乱世下山,盛世归隐。”
大家都知道,“济世利人”是道教的教义之一。 济世利人的途径有很多,大至辅佐明主、平定天下,使天下苍生免于战争之苦。小至悬壶济世、施医舍药,使黎民百姓免于疾病折磨之痛。这些都是济世利人的重要途径,只不过平定天下的受众范围比悬壶济世要广,积累的功德比悬壶济世要大。
因此,道教在创立之初,就提出了“助国”、“保国”主张。《太平经》中就讲:修道者当“助国得天心”。每当国家有难之时,道士们便会遵守祖师教诲,下山辅助明君平定天下, 结束战乱,使百姓能够早日休养生息。而不像某些宗教说的堕入空门,不问尘世。因此才有夏末商初的伊尹,商末周初的姜子牙姜太公,春秋时期的范蠡,秦末汉初的张良和陈平,三国时期的郭嘉、诸葛亮,隋朝的韩擒虎,唐朝的李靖和李绩,宋朝的苗义光,明朝的刘伯温和周颠等人。

《道德经》讲:功成而弗居。又讲: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因此,当天下平定之后,道士们又谨遵太上道祖的教诲,辞官隐退。但是他们隐退之后,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继续践行济世利人的教义,跋山涉水采草药,餐霞吸露研医术。深山老林有许多草药,道士们便选择了上山隐居,“十道九医”就足以说明每个道士都心系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