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吧 关注:503贴子:5,966
  • 20回复贴,共1

为何说二战没有苏联,美国也能独自击败德国,甚至独自击败德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战二战时代,一个国家的战略实力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可靠的人口和农业、这好比一个国家的防御力和“血条”。比如二战时期的苏联,因为人均农业产量有问题。1945年它维持的兵力还不如1945年人口更少的美国。在贫困的地区,二十人养一兵就是极大的负担,如果还要养很多军马的话,就更成问题。而人均农业产量非常丰富,农业机械化水平很高,还有外部殖民条件的地方可以像一战时期的英法一样,八九个人口就养一名现役兵力。
在1941年美国陆军参谋部的计划中,美军动员能力的上限时可以靠1.4亿人口维持1800万军队,如果把加拿大与澳大利亚包括进来,就是2000万兵力。这远多于德国和日本在二战短期维持,并且占领区最大的高峰兵力。
一个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力与战略资源。1937年,美国拥有全球百分之四十的工业潜力。二战前夕拥有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石油产量。1943年,美国在电动工业方面的优势则更大,发电量7倍于苏联或者5倍于1940年战争爆发前的苏联。这意味着美军有充足的工业实力把自身武装到机械化和摩托化的极限,大量服役根本不需要骡马的全驱车辆。只要战线不会被轻易打崩,就能够源源不断的输出火力大规模杀伤对手。
反观欧洲和日本,石油匮乏、农业匮乏在二战时期就已体现的相当明显(冷战是靠西伯利亚的开发和中东格局乃至北海油田的开发才改变了欧洲与西伯利亚乃至亚洲资源贫瘠的面貌的)这背后的原因是美国在资源勘探水平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另外一个,则是军事的运用能力,用政治软实力到战役战术组织能力,乃至战备水平。也就是:资源的实际发挥效率。
如果说美军在这方面相比德日有缺点,也只是与第二个方面抵消,无法和第一个方面抵消。


IP属地:河北1楼2018-02-24 23:54回复
    按照早熊的说法:与德国结盟并且全力投入战争(不能是象征性的支持)的苏联可以抗衡美国甚至美国与英联邦。但是德国击败与占领苏联则不能。那样的话,除了8000万日耳曼人和极少数志愿分子乃至奴工们,其他欧洲一切地区的人口都不是德国能够有效利用的人口。它即便靠搜刮农业区维持1000万现役兵力,面对真正发挥实力的美国也处于严重的兵力弱势。
    如果说这种弱势还不足以让美国跨越大洋解放英国反攻欧陆的话。那么美国40年代后期原子弹的大规模生产能力(苏联拥有原子弹前,美国至少生产了300枚上下的原子弹,并进行了多次核试验)则至少为瓦解可能的兵力更充裕的大西洋壁垒,乃至力量的有效投放创造了条件。
    几百枚原子弹如果集中用于打击德国工业,会让德国的工业力瞬间减半,半数城市遭受严重破坏与核沾染;用于攻击野战部队,会在很短时间内消灭德国一个战略方向乃至集团军群的兵力。
    德国的核计划与核开发,也将始终在美国先发制人的威胁之下,更别提苏联在美国科研部门那些暗线是纳粹所没有的。德国即便开发出了少量核武器,因为缺乏有效的战略纵深、超远程轰炸机和足够突防的前沿基地,也很难对核技术非常成熟的美国带来战略威胁能力。


    IP属地:河北2楼2018-02-25 00:03
    回复
      战后初期,斯大林面对美英也处于底气不足的守势。从伊朗撤军,放弃希腊,放弃中国东北和允许国民党控制东北。
      直到1947至1948年,在米格15防空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同时国共内战暴露出蒋的问题(如果苏联公开而没有顾及的支持中珙,甚至不公开的支持力度更大,在国共内战的任何一年中珙都能如大决战时那样几个月内解决国军大部分野战集团,甚至美国有限干涉也无用甚至来不及。1948年的大决战就被一些人怀疑是斯大林策应柏林危机所使的暗中手段。)
      如果中国的农业资源和兵源资源能够为苏联所用,那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苏联与西方的战略弱势(工业优势被兵源优势,甚至是潜力质量很不错的兵源优势抵消)。这是只有八千万日耳曼人的德国无法相提并论的。它在战略资源,世界影响力,战略纵深等方面的缺陷太大了。即便是高超的战备和军事指挥也不能抵消这些弱势。


      IP属地:河北3楼2018-02-25 00:11
      回复
        苏联也有独自击败德日的能力
        但这个机会被斯大林和他信重的伏某人浪费了。


        IP属地:河北4楼2018-02-25 00:20
        回复
          @
          feng___yu
          @秒杀东方
          @
          _wu_yu_


          IP属地:河北5楼2018-02-25 00:34
          回复
            @feng___yu
            召唤测试?


            IP属地:河北6楼2018-02-25 00:36
            回复
              @ 秒杀东方
              过来看看吧
              @_wu_yu_
              再试试召唤


              IP属地:河北7楼2018-02-25 00:37
              回复
                @秒杀东方
                我想我应该明白怎么召唤了


                IP属地:河北8楼2018-02-25 00:38
                回复
                  太平洋战争1944年菲律宾战役、1945年冲绳战役美国海军就是一次运送8个师战斗群战略投送;二战美国海军和战略运输的很大方向在太平洋方向。如果把1944年的菲律宾战役和太平洋方向、诺曼底战役美军战略投送力量加起来,则是包括大量装甲车、战役后勤的14个大型师战斗群40万到45万半机械化半摩托化地面部队的远征投送能力。
                  二战美国生产了1100多艘LST坦克登陆舰,400多万吨登陆舰;仁川登陆只不过动用了其中的50艘左右来进行单波次师战斗群规模的登陆。朝鲜战争对于美国是大规模裁军后的和平年代局部战争。
                  当然,14个大型师战斗群在美国海军防空群和舰炮的支持下,面对两个集团军群或更多的德军,战役周期内也是不安全的。但如果加上原子弹或者B36一类洲际超远程战略轰炸机的辅助就不一样了。
                  美军在1943至1944年进行过大规模的海军战略投送,美军增兵英国的军事行动很少受到狼群损失。原因在于:主力登陆船团在开进过程中会有规模庞大的舰队伴随,反潜力量空前强大。而且行动路线不固定。很难被潜艇力量威胁。而维持英国粮食、石油、对英租借物资的一般大宗货物,则没有主力船团那个护航水平了。当然在1943年夏天以后,技术的发展也让狼群的威胁能力转入弱势。
                  至于美国本土安全,这在于充足资源下更为有效的两洋屏障:美国充足的石油资源能够让数以万计的飞机飞行员接受消耗很大的反舰训练,有庞大的工业力生产出防空能力很强的海军舰队和VT引信炮弹。任何在二战进攻美国本土的行为都会面临陆军航空兵和岸基飞机这一屏障。克服这个地对舰屏障,本来就需要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本那种工业与技术优势才有可能。
                  @feng___yu
                  如上所述


                  IP属地:河北9楼2018-02-25 01:51
                  回复
                    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投弹58万吨,加上机炮和其他航空弹药投弹69万吨;
                    二战中的美国则生产了500万吨航空炸弹(战争只消耗了一半) 还生产了同二战德国一样多的地面弹药。
                    就算它的军事效率不足,依靠猛烈的火力也能决定性的杀伤德国兵源潜力(同时削弱德军攻击能力)并取得胜势问题是不大的(决定性杀伤可以用中国捞兵源的苏联是另一回事)
                    至于伤亡,就算德军能与它打出1:1死伤比,可德国只有8000万人口。就算二战美国只承受一战英国那样的损失比例,甚至一战英国损失比例的一半(400万除以2乘以4),依靠人口上的决定性优势也能获得胜势。


                    IP属地:河北10楼2018-02-25 01:59
                    回复
                      上世纪五十年代八成欧洲人民认为二战最大贡献国为苏联
                      九十年代八成欧洲人民认为二战最大贡献国为美国
                      五十年后八成中特帝人民认为二战欧洲战场并不存在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2-25 13:11
                      收起回复
                        “布劳恩同志,您让我说什么好呢?”列宁耸了耸肩,露出苦笑的表情——和一个德意志帝国的官员讨论有关资本和战争的问题,真有一种对牛弹琴的意思。
                        “列宁同志,我明白您的意思,完全明白!”赫斯曼胖乎乎的脸上露出一丝忧愁。“剩余价值,生产过剩,为了争夺国际市场而进行战争……我也看过马克思先生的著作,但是马克思先生也无法解释的现象很快就要出现了!”
                        “什么现象?”列宁皱着眉头问。
                        “美国将会参战!”
                        “什么!?”
                        列宁还没有怎么样,埃特尔却惊呼起来:“这不可能!美国没有理由参战!”
                        他指得理由当然不是表面上的,表面上的理由很容易找,比如无限制潜艇战,比如齐默曼电报。但是深层次的理由却不容易找到。
                        赫斯曼看着列宁,列宁不置可否,显然对美国是否会参战也吃不准。
                        埃特尔大声道:“美国没有理由参战,因为打败德国他们什么也得不到!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很少,英法意日等国都不够分赃。至于在中欧占领一块飞地,那是绝无可能的!”
                        赫斯曼也道:“是啊,德意志和奥匈的国内市场恐怕也不是美国想要的……相比德国和奥匈拥有的东西,英法才是真正富的流油。特别是大英帝国!他们统治海洋,拥有印度大市场,实际上还控制着中国,还是南非这个黄金国的主人。如果英国输掉战争或者仅仅在欧洲大陆上失败,这样英国就无法维持战前的地位。那么美国至少可以要求分享英国的霸权,或许还能接管英法的部分殖民地。而美国如果帮助英国打败德国和奥匈,大英帝国的霸权就能保住。美国什么都得不到,除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军费开支。”
                        “所以美国不可能参战!”埃特尔非常肯定地道,“他们只要坐着观战,就能在德国击败法国后成为和英国、德国一同主宰世界。”
                        由于德国海军的水面舰队在日德兰大海战后就成了个毫无作为的存在舰队,就连对战争前景相当乐观的埃特尔都不认为德国海军有可能把陆军送上英伦三岛。而且德国国内的厌战情绪也与日俱增,能够再一次打败法国让战争体面收场恐怕所有人都要感谢上帝了,没有谁会幻想着登陆英国本土。
                        所以对德国而言,这场大战最有利的结果就是削弱法俄,同时扶植起一个亲德的俄国政权,恢复俄德同盟,最后和英国、美国共同统治世界——这仿佛对美国也有好处!
                        如果以综合国力而论,美国才是这个世界上的老二(如果不考虑英国庞大的殖民地,美国的国力才是no。1),理论上美国才是大英帝国的头号防范对象。而美国也应该天天盼着大英帝国倒霉,哪怕不能取而代之也可以把英国一国支配世界的游戏规则化为英美德共治吧?
                        至于美国借给英法的贷款,也不是它必须站在英法一边去摧毁德国的理由。毕竟以德奥的力量,最多就迫使法国求和——法国在战败后依然会存在,就如普法战争后一样。而英国本土不可能遭到攻击,大英帝国依旧会存在,只是丧失了战前的威望和霸权(世界将由英美德共同支配)。
                        所以美国根本不用担心没有地方去要帐,而且和部分的世界霸权相比,那点儿美元根本微不足道。
                        “美国参加战争的可能的确不大,”列宁思考了很久,终于也给出了答案,不过他还是不愿意把话说死。“可是如果英国愿意在战后和美国分享霸权的话……”
                        “不!”赫斯曼打断了导师,非常肯定地道,“美国肯定会参战!就在不久之后,我估计在俄国革命发生之后,美国的统治集团已经做出参战的决定了,现在只是在等待一个宣布的时机。而且,英国也不会和美国分享霸权!美国不会因为参战而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包括领土、殖民地和赔款。”
                        列宁大笑了起来:“这不可能!美国人不会白白参战的。”


                        IP属地:内蒙古16楼2021-02-06 07:27
                        回复
                          “不,他们会!”赫斯曼说,“因为美国和英国的垄断财团实际上是一体的……现在的英美只是一间垄断托拉斯下的两家子公司。世界霸权在英国手中还是在美国手中,对于幕后的财团来说没有区别。但是霸权如果落到奉行国家主义的德国,或者是被布尔什维克统治的俄国手中,对那些控制英美的财团而言将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所以,美国会不惜一切代价阻挡德国和未来的布尔什维克俄国,而德国很有可能会因此输掉这场战争!”
                          “不!这不可能!”埃特尔高声叫道,“赫斯曼!你说的这些难道是大总参谋部的判断……”
                          这话一出口,埃特尔才猛醒过来知道自己说漏嘴了,但也不掩饰什么,只是眉头紧锁看着赫斯曼。
                          列宁也目光炯炯地盯着赫斯曼,不过也没有追问什么,仿佛没有听见埃特尔的话。
                          赫斯曼撇了一眼埃特尔,然后又对上了伟大导师的目光,一字一顿地说:“而在德意志失败之后,您所领导的布尔什维克俄国,就会成为国际资本主义集团的眼中钉!”
                          “不,不可能!”列宁断然否定道,“如果美国真的如您所说参加战争,打败了德国,那么德国就会爆发革命,如同俄国一样!这,将是世界革命的开端!”
                          导师说的是他一贯的判断……世界大战转变为国内战争,前线战壕中的各国士兵会调转枪口和国内的工人阶级一起,去推翻各自的反动政权,从而实现世界革命。
                          不过赫斯曼却非常清楚,导师的判断是错误的——因为像克伦斯基这样蠢人,在德国是没有的!
                          赫斯曼只是摇头,“要不打个赌吧!列宁同志,我的判断是美国会在这个月或是下个月的什么时候向德意志宣战!因为再拖延下去,德国就有可能成为欧洲大陆的主宰,再要打败就困难了。而德国即便战败,也仍旧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不会取得成功。”
                          列宁静静地看着赫斯曼,他不清楚赫斯曼说的这些话,是赫斯曼本人的判断还是代表着德意志大总参谋部的看法?
                          “布劳恩同志,”列宁沉声道,“你要打赌?赌什么?”
                          “您和俄国人民的友谊!”赫斯曼看着伟大导师,一字字地道,“如果我的判断正确,我希望可以成为您和俄国人民的朋友!”说着话,他微笑着伸出了右手。
                          “好!一言为定!”列宁重重点头,笑着伸手和赫斯曼握在了一起。
                          列宁和苏联人民的老朋友……赫斯曼知道这个头衔对自己的未来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在他所了解的一二战之间的德国历史上,苏德一度走的非常接近。利用苏联恢复德国的元气,曾经是德国长期的国策。


                          IP属地:内蒙古17楼2021-02-06 07:28
                          回复
                            楼主把战争想的太简单了,战争不是数据比较。如果简单的数据比较,汉朝从一开始各种就碾压匈奴,何至于拖到汉武帝时期。蒙古人又凭什么横扫欧亚大陆


                            IP属地:四川18楼2021-03-15 23:16
                            回复
                              智商很低,美国军事科技那么强怎么也打那么多败仗,好像打仗就是单纯只看科技和财力一样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3-01-14 10: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