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依然无风吧 关注:984贴子:124,600

回复:中华五千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康熙时满汉融合?对中华来说难堪明君。


159楼2009-04-10 07:38
回复
    康熙研究汉学,启用汉官,虽然是为了更好地统治国家,毕竟在消除民族矛盾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果没有他的努力,恐怕也就没有了中国历史上长达134年的康乾盛世.以中国历史而言,抛开其满人身份,客观地说无论对内对外,康熙都称得上是个难得的明君.


    160楼2009-04-10 07:48
    回复
      2025-07-14 20:00:08
      广告
      懂了历史,学了诗词。


      161楼2009-04-10 08:12
      回复
        • 218.241.180.*
        对汉官,鸟尽弓藏;启汉学,究文字而禁锢思想;满蒙一家,汉人最次;文字狱何来?《明史》呢?可以抽空去明朝吧转转,历史不可偏信一家之言,何况现在的辫子戏过多。
        xiaowu


        162楼2009-04-10 08:14
        回复
          从两位的交流中受益匪浅。


          163楼2009-04-10 08:40
          回复
            (*^__^*) 嘻嘻 
            从两位的交流中受益匪浅。
            俺也同感。


            164楼2009-04-10 09:19
            回复
              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特别是历代君王,不能脱开当时的社会背景,而评价皇帝的好坏,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执政期间经济文化是否在向前发展
              2.百姓生活物质水平是否有提高
              3.百姓生活的安全保障有无改善
              4.对外有无有辱国体的行为
              依据这些标准,康熙从执政之初到结束,历时62年,国库日渐充盈,满汉矛盾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百姓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由战乱之初的民不聊生,发展成强大的大清帝国,确实功不可没.没有比较就没有好坏,所谓明主与昏君也是一个相对概念,对人口众多的汉民族来讲,被异族统治确实很不甘心,但就康熙的施政来讲,已经总结了元朝覆灭的教训,以一个封建帝王的身份来说,能够主动学习汉文化并善加利用已经是一种创举,而其一生都致力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内养生息,外除忧患,在历代封建帝王中应该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了.


              165楼2009-04-10 09:53
              回复
                康熙在很多方面出色,对满人来说,是个好皇帝。对中华来说,不是个好皇帝。
                国父曾说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经济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能代表社会的全面进步。
                可将康熙与太宗综合对照下。


                166楼2009-04-10 10:14
                回复
                  2025-07-14 19:54:08
                  广告
                  论得好,学习中~


                  167楼2009-04-10 10:54
                  回复
                    支持


                    168楼2009-04-10 12:23
                    回复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文为了激励大汉民族的斗志提出来的,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而当年的所谓鞑虏,如今不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吗?没有人对56个民族是一家还有异议了吧?
                      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不能存有狭隘民族观,那样纯粹站在汉族人的立场上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是有失公允的.


                      169楼2009-04-10 15:42
                      回复
                        观涛五千年写的真棒,钦佩。


                        172楼2009-04-10 16:38
                        回复
                          小屋,不必客气!我在读史书时更注重历史事件和人物对后世的贡献,并没有以哪个史家的评说为依据,毕竟我们有了更现代的思维,所以我才不主张单纯站在汉族立场看待历史.
                          谢谢小屋一直的支持和鼓励!更感谢能够在讨论中相互了解!


                          173楼2009-04-10 16:40
                          回复
                            嘿嘿嘿嘿!厉害啊!估计快完工了。


                            174楼2009-04-10 16:53
                            回复
                              2025-07-14 19:48:08
                              广告
                              不得不佩服楼主,厉害啊!


                              175楼2009-04-10 20: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