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畿野谈·引子
有一只鹰,生于西岭,羽翼长成之后,每年都要北飞。这样过了几年,它便可以感知四季,对山川河流也无比熟悉。于是它定下往返的时节、路线。当它瞧见原上冒了绿,便起程。去时,顺道还要拜访自己的故友。来时,到哪儿都不多作停留,必定赶在西岭下的积雪厚过一尺前回到巢穴。
鹰先到平顶山北麓,追随雪水而飞,日落三次,就停下小憩,一直到了丑阳山才做较久的休整。丑阳山据说是古贤君昭仆陵寝所在之处,山中没有生于斯的鸟兽,只有一匹外来的老马,那是鹰的故友之一。老马自称以前是天子使臣,四处奔走,传达政令,所以对王畿内的事无所不知,甚至通晓人的治国之道。它在世间留有一子,做了天子的坐骑。鹰曾问及它隐遁后的世事,它说不出,便让鹰去王城找自己的儿子。
老马之子是一匹纯黑的马,被天子赐名“盗骊”。它比老马神气得多,从来不同鹰说话。鹰觉得它倨傲,后来便也不去拜访。不过,鹰在王城里还结识了另一位朋友,那是一条赤红的蛇。尽管赤蛇打小就在王城里生长,所见所闻仅限于王城之中,脾性也很古怪,鹰还是喜欢听它讲宫廷秘闻,因为它会对秘闻所牵涉的人作评论,通常都有很独特的见解。在鹰看来,蛇无疑是最能洞察人心的兽类。
鹰总是等到蝉鸣最响的时候才离开王城。有一回,老马终于忍不住调侃它说:“天子要建呼鹰台,他所期盼的,必然不是你这一类以安乐自足的鹰。”鹰借这话在赤蛇面前自嘲,赤蛇却说:“人们以为鹰不屑于久栖一处,却又觉得建高台便能呼鹰来。”赤蛇的智慧由此也可见一斑。
年复一年,鹰已经很年迈,而老马早就死在山间,赤蛇也不知所踪。鹰试图最后一次奔赴王城,还没到便精疲力竭,它落在一座高台上,再飞不起来,也看不清楚,于是想把自己所有的见闻说出来。高台上的人们都听到它的叫声,却只有一个人听懂它的意思,回应说:“我常常梦到自己化身为鹰,你我也许本来就是一体。”鹰释然,很快死去了,它的魂魄却没有消散,留在那人身边,向他口述自己的经历见闻,直到那人全部记下,才离去。而那册记载鹰见闻的书,被命名为《四畿野谈》
有一只鹰,生于西岭,羽翼长成之后,每年都要北飞。这样过了几年,它便可以感知四季,对山川河流也无比熟悉。于是它定下往返的时节、路线。当它瞧见原上冒了绿,便起程。去时,顺道还要拜访自己的故友。来时,到哪儿都不多作停留,必定赶在西岭下的积雪厚过一尺前回到巢穴。
鹰先到平顶山北麓,追随雪水而飞,日落三次,就停下小憩,一直到了丑阳山才做较久的休整。丑阳山据说是古贤君昭仆陵寝所在之处,山中没有生于斯的鸟兽,只有一匹外来的老马,那是鹰的故友之一。老马自称以前是天子使臣,四处奔走,传达政令,所以对王畿内的事无所不知,甚至通晓人的治国之道。它在世间留有一子,做了天子的坐骑。鹰曾问及它隐遁后的世事,它说不出,便让鹰去王城找自己的儿子。
老马之子是一匹纯黑的马,被天子赐名“盗骊”。它比老马神气得多,从来不同鹰说话。鹰觉得它倨傲,后来便也不去拜访。不过,鹰在王城里还结识了另一位朋友,那是一条赤红的蛇。尽管赤蛇打小就在王城里生长,所见所闻仅限于王城之中,脾性也很古怪,鹰还是喜欢听它讲宫廷秘闻,因为它会对秘闻所牵涉的人作评论,通常都有很独特的见解。在鹰看来,蛇无疑是最能洞察人心的兽类。
鹰总是等到蝉鸣最响的时候才离开王城。有一回,老马终于忍不住调侃它说:“天子要建呼鹰台,他所期盼的,必然不是你这一类以安乐自足的鹰。”鹰借这话在赤蛇面前自嘲,赤蛇却说:“人们以为鹰不屑于久栖一处,却又觉得建高台便能呼鹰来。”赤蛇的智慧由此也可见一斑。
年复一年,鹰已经很年迈,而老马早就死在山间,赤蛇也不知所踪。鹰试图最后一次奔赴王城,还没到便精疲力竭,它落在一座高台上,再飞不起来,也看不清楚,于是想把自己所有的见闻说出来。高台上的人们都听到它的叫声,却只有一个人听懂它的意思,回应说:“我常常梦到自己化身为鹰,你我也许本来就是一体。”鹰释然,很快死去了,它的魂魄却没有消散,留在那人身边,向他口述自己的经历见闻,直到那人全部记下,才离去。而那册记载鹰见闻的书,被命名为《四畿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