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姓氏的弥天大谎!!终于水落石出!2015-08-30 Daeggiz 新壮志
《壮族姓氏起源初探》著:李锦芳教授 整理:海华
政治统治的弥天大谎!
壮族源出古代越人,越人有名无姓。如春秋时期昊国和越国的君王有夫差、无余、不寿、孚错枝等,他们都是有名 无姓。那么,究竟在什么时候?壮族人开始使用汉字姓氏?这又处于什么目的?
过去的地方史志、族谱有过一些解释,大抵都说某姓壮人是中原某历史名人之后,因种种原因到广西定居。如清代《浔州府志》引闵叙《粤述》说:“其土官丰姓,乃韩信子孙也。云方吕后擒信时,舍人负其幼子求救于萧何,何泣下,乃作书嘱南越尉陀抚之。子孙……取其半因以韦为姓。”清《广西通志》卷八六亦云:“土州诸岑姓不一,皆称岑彭之后。”
还有许多壮族大姓的家谱言其祖来自浙江、山东。这多是不可信的,其目的不外乎美化家族、提高地位或加强统治。
壮族究竟姓从何处?
自汉代、三国时期的广西土著已开始使用了姓氏,如黄同、居翁、尹牙、顿奇、衡毅、士燮 ,他们都是当时广西地区的著名人物。
由于长期没有本民族文字,又较早地接受了汉文化 ,壮族的姓氏都用汉字书写。
我们认为壮族的姓氏主要有三方面来源。一是秦汉以后进入岭南与壮族杂居的汉族部分融 合于壮族后,其姓氏在壮族地区得以繁衍,如张 、李、刘等姓氏。二是依其部落或氏族的名称,取近音汉字为姓氏,如韦、莫等姓。三是以其聚居区的名称或地理特征为姓氏,如冼、覃等。以下就后两种情况展开讨论。
源于氏族部落
姓陆——姓个“鸟”
崇尚自由,渴望飞翔
壮族先民古越人崇拜鸟,史书所载的“骆田”、“鸟田”、“鸟文”及铜鼓上的羽人形象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吴越备史》云:“中和辰间,越中兽有圣经云,有罗平鸟主越人祸福,敬则福,慢则祸。于是民间悉图其形以祷之。”徐淞石著《粤江流域人民史》云 ,壮族民间“祀六乌圣母”。现代壮族仍存有“太汪节”,专为传说中殉道于族人的“鸟王”举行葬礼。壮族民间传说中的鸟也常常扮演救世主的角色。由这些材料推断,古代壮族存在鸟部落,“太汪节”可能是纪念某个勇于献身的鸟部落酋长。壮语鸟叫roeg或loeg取与之音近的汉姓陆、骆为部落统一使用的姓氏。
姓韦——姓个“**”
雄起刚强,男性崇拜
壮族进入父系社会以后也崇拜过男根。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出现过好几件石、陶祖 (即男根),即是很好的说明。壮神话把开天辟地之神“布洛陀”的阳器描的很大 。前说壮族竹崇拜即是男根崇拜的异形式。男根壮语叫vai2,古代壮族取近的“韦”以为姓氏。按借词读音规律,韦”的壮语读音是vei,但来宾、柳江等农村却念viz (其方言男根同念),此见“韦”与男根的关系。壮族一般大年初祭祖,但韦姓有初二祭与初三祭两种,被作“韦初二”与 “韦初三”。这可能是来古代两个共同以男根作为崇拜 对 象的部今天韦姓在壮族中占的比例很大。
姓莫——姓个“黄牛”
感情是牛魔王的子孙
壮族进入父系社会以后也崇拜过男根。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出现过好几件石、陶祖 (即男根),即是很好的说明。壮神话把开天辟地之神“布洛陀”的阳器描的很大 。前说壮族竹崇拜即是男根崇拜的异形式。男根壮语叫vai2,古代壮族取近的“韦”以为姓氏。按借词读音规律,韦”的壮语读音是vei,但来宾、柳江等农村却念viz (其方言男根同念),此见“韦”与男根的关系。壮族一般大年初祭祖,但韦姓有初二祭与初三祭两种,被作“韦初二”与 “韦初三”。这可能是来古代两个共同以男根作为崇拜 对 象的部今天韦姓在壮族中占的比例很大。
姓凌、姓零——姓只“猴”
俺老孙来也~
壮族传统观念认为人由猴子变来,民间故事中常将猴子人格化,如能与人成亲,与人打“老同”(同庚)等。古代壮族某个支系可能崇拜过猴子,并以之为部落名称。与壮族同俗同言的布依族也曾崇信过猴图腾,此可作参证。壮语猴子叫Lingz,与凌、零的壮语读音同,古代壮族猴部落因此取凌、零为姓。布依族的凌、零二姓可能亦源于此。
姓马 、姓麻——姓条“狗”
忠诚可信,汪汪汪
《魏书·僚传》云:“僚者,盖南蛮之别种,……若杀其父,走避求得一狗以谢其母,母得狗谢,不复嫌恨……大狗一头买一生口。”僚乃越之后,又为壮族族源之一支,他们视狗为珍。花山崖壁画上狗以高贵形象出现,位置显目,形象高大。传说稻谷种子由狗从天上偷来,尝新节必先得以米饭喂狗。另外部分壮族地区仍禁食犬肉。壮族民间仍有狗能护佑平安的观念,小孩生病便要戴狗耳帽以求消灾。这些都是古代图腾信念之遗风。古代壮族可能存在过狗部落,壮语狗叫ma,取近音的汉字马、麻以为部落姓氏。壮族土俗字狗写作“妈”,去犬旁即为人之姓氏。这个问题在地名上也反映得较突出。壮族地区以马、麻起头的地名很多、因为译自壮语 与汉语马 麻原义无关 与壮语“狗”有关系。如广西田林县有马郎村,壮语意为“***村”,郑重其事地以母狗为地名,此当与图腾崇拜有关联。图腾作为部落标志,也常以之命名部落的活动地区。
姓蓝——姓“水”
所谓“上善若水”呀
蓝氏也是壮族大姓之一,它可能源于壮人对水的崇拜。晋代张华《博物志》云:僚“妇人妊七月而产,临水生儿,便置水中,浮则取养之,沈则弃之。”壮人死后要浴尸才能入碱。对水如此崇敬与滨水而居的生活特征是分不开的。壮族大年初一要早起挑担新水以图新年万事如意。桂西壮族认为七月七日仙姬下凡沐浴,河水灵验,所以要赶早入河洗趟澡,汲回一坛水,此水年久不臭,可治病长寿。古代壮族可能有过崇拜水的部落,壮语称水raemx ,此部落取近音汉字蓝为姓氏。
姓岑——姓个“洞”
做个深邃神秘的美男/女子
流传于桂西地区的壮族神话 《姆六甲》说远古女神 “姆六甲”创造了人类,以其生殖器作洞穴让人进去寄居,’躲避风雨。壮族的岩洞崇拜可能来源于母系时代的女器崇拜。部分壮族地区死后要入葬岩洞,认为生命源于岩洞,死后躯体回归岩洞才能转世。部分地区的“三月三 ”要在固定的岩洞前举行开幕式。古代壮族可能有崇拜岩洞的部落,它可能就在桂西地区。《岑逊王》传说流传于右江、红水河地区,与姆六甲流传地区吻合。传说这里的河道由他疏通,河岸山洞是的扁担挑成的,说岑逊王是江岩村(今田阳田州)人,他的王城在今平果县,他用过的东西据说存于今平果县岩洞中岩洞壮语叫 ka:m 3,岑的古音、粤音近此,壮族取之为姓。桂西大片地区旧为岑氏豪酋统治,这些统治者由古代部族首领因袭相传。今桂西地区壮族岑姓甚众。
姓吴——姓条“蛇”
神龙之子
一般认为古越族信奉过蛇图腾,壮族民间传说中蛇的地位也很高。神话《蛇郎》说的就是龙王的儿子(蛇郎)为人类排扰解难,与农夫第七个女儿结亲的种种坎坷经历。可能由于崇拜过蛇,壮族民间仍残存有敬蛇、畏蛇之风。民间传统观念认为如遇蛇交配一定得脱裤子,不然会遭不测之祸 ;又认为蛇如被打伤后会被同类治愈。部分壮族地区仍禁食蛇肉,开禁的地区也不能在屋里煮蛇肉,只能在屋外弄,不然以为会中毒致死。这也是图腾信念的遗存。古代壮族某个支系一定崇拜过蛇图腾。壮语蛇叫ngu,“吴”的古音及粤语音近此,蛇部落取以为姓。唐代桂南有昊炯,可能源于古代蛇部落,现代壮族昊姓多源于此。
姓侬氏、姓农——姓“森林”
无私博爱的子孙
侬氏为壮族特有姓氏,它也因历史上侬峒的强大及侬智高起义而广为世人所知。唐代侬峒位于今桂西南地区,峒人以侬为姓。这个侬姓大概是人以森林作为崇拜对象,由壮语ndoeng (森林) 演变而得。土俗字把“森林”写作“侬” ,去木加人字旁便成了姓氏。现在仍的不少壮族村寨崇拜神林,村子旁边都有一片神林或一株古树严禁砍伐,社庙一般设在这个地方,村里的重大活动也在此举行。此为部落时代之遗风。随着宋代侬峒为首的反宋王朝的民族义举的失败,侬姓壮人四处流落,或改农、赵二姓,《岭外代答》云:“智高乱后,侬姓善良许从国姓 ”但今夭侬姓分布仍以桂西南为最。
姓闭——姓“竹子”
清风高洁,不俗傲骨
闭氏为壮族特有姓氏,源于古代壮族对竹子的崇拜 。与壮族有密切关系的古牂牁人以竹子为对象,其王称 “竹王”。壮族民间故事里的“神马神兵”多由竹节里造出,认为竹子里能孕育出伟大的生命。壮人对竹子的崇拜可能起源于古越人的“牂牁”崇拜,即男根崇拜。古代壮人以竹子为男根,此即生命之源,“种"之音同“竹笋”,都叫langz/rangz。种猪叫mou langz。南部壮语竹子叫peu,卢与闭字汉语古音及粤音接近,古代壮族竹部落取闭字为姓氏。
姓区 、姓欧——姓“水稻”
衣食无忧,实用主义
从河姆渡文化遗址看,七千多年以前部分越人已开始过定居的农耕生活,以稻作为主要经济方式。关于水稻的起源已有人证明“中国广西西南部、云南南部;越南北部、泰国北部和缅甸掸邦是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地”。可以说进入农业社会以后,水稻一直是壮族赖以生存的主食。壮人以谷种为神圣之物,认为此由天上而来。壮人祭祀祖先少不了米饭,死者入葬前一定要口中含饭。由于稻谷在壮族经济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古代壮族可能崇拜过稻图腾。越人亦被称作瓯,有东瓯、西瓯。这个瓯字就是“稻”的越语读音。瓯上古音O。又都是以“区”发展而来。壮语稻读 haeux,kaeux。壮语的祖语原始台语“稻”念kau,与汉语“区”古音十分接近。古代壮族稻部落以区作姓氏,后又写作欧。有关著作对汉族欧姓来源解释说越王无疆二儿子蹄占据乌程欧余山(浙江吴兴县地)的南面,自称欧阳侯,他的子孙便称欧阳氏、欧氏。可见汉族的欧、欧阳氏亦源于越族。今唯两广地区仍将此姓写作“区”,其他地区作欧、欧阳。
源于聚落区
姓冼—住在高地的人
登高远望,乘风破浪
清代张澍《姓氏来源》说:“南海番禺多冼姓,盖高凉蛮酋姓。”前人已肯定冼氏为岭南理人姓氏。冼氏家族早在隋代就称雄岭南,今桂东地区壮族仍有不少冼姓,冼氏源于古代高凉郡 (三国昊国 置 ,今粤西南、桂东南一带)。高凉郡地“土厚而山环绕,高而稍凉”。“高凉山在县北五十里,高百余丈,本名高梁,以群山森然,盛夏如秋,因名。高凉郡名本此”。这一带在岭南沿海地区来看确实地势较高。史书已于此的冼氏也可能因居地高而以“高”为姓。据《集韵》,冼有两音,一是苏典切,一是色拯切,壮语高叫sang,音近冼 (色拯切)。壮族族源之一的中古时岭南俚人可能因其居地高这一特征而取与民族语“高”音近的冼为姓氏。
姓覃、姓谭——住在水塘边的人
静观其变,善于思考
壮族对水的崇拜也表现在对水塘、深潭的崇拜。《 岭外代答》云:“水有灵鱼,龙腹四足,人或误擒,风雨立至。一潭中时闻音乐,如大府广筵,移时而止。”环江等地壮族尚存“打龙潭”之俗。久旱不雨时筹钱买猫、狗各一,将之坠入潭中,以为三旧之后必有大雨。“潭”本为水名,《 说文:“潭水,出武陵钾成玉山东,入郁林。从水,覃声,绽含切。”汉代在今桂北、黔南旧越居地设谭成、谭封、谭中、谈指、谈稿县。县名可能译自土著民族对其居地的称谓。谭、谈可能便是“潭”的异写。水潭壮语念daemz,与覃、谭古音接近。将水名“潭”去掉水旁便成“覃”姓,古覃谭同音,常相混。今覃姓主要分布于桂北、桂中及布依族、水族之中。
姓隆、姓龙——住在地势平缓的山坳的人
风水宝地,祥瑞之势
五岭南北多山地、丘陵,壮族村寨多建于地势平缓的山坳里壮语管平缓的山坳叫lungz/rungz,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可能因地取姓,以近音的隆、龙为姓。龙乃古牂牁国大姓,今古牂牁民族侗、苗、布依、壮多有龙姓 。
姓潘——住在村里的人
最有亲和力的姓了
壮人称“村寨”mbanj,可能部分壮 族以此为姓,因取近音汉字作“潘” 。高州旧称“潘州”,并非潘姓首领管理,此名可能源于壮语 “村寨”。广州在三国前亦称 “番禺”,“番禺”mbanj qyaix之意即“越人村寨”,番、潘同音,都是壮语“村寨”的音译。村寨与部落同为古代人类群体识别的标志,久而久之演化为姓氏。
不可忘却的民族烙印
人们往往忽视壮族民族特点,简单认为“借汉姓”,而不去考虑壮族如何取姓,又有什么因果原由和规律。这些姓氏隐喻了这么深邃的民族文化内涵,值得每一个壮族人转发!
著:李锦芳老师
《壮族姓氏起源初探》著:李锦芳教授 整理:海华
政治统治的弥天大谎!
壮族源出古代越人,越人有名无姓。如春秋时期昊国和越国的君王有夫差、无余、不寿、孚错枝等,他们都是有名 无姓。那么,究竟在什么时候?壮族人开始使用汉字姓氏?这又处于什么目的?
过去的地方史志、族谱有过一些解释,大抵都说某姓壮人是中原某历史名人之后,因种种原因到广西定居。如清代《浔州府志》引闵叙《粤述》说:“其土官丰姓,乃韩信子孙也。云方吕后擒信时,舍人负其幼子求救于萧何,何泣下,乃作书嘱南越尉陀抚之。子孙……取其半因以韦为姓。”清《广西通志》卷八六亦云:“土州诸岑姓不一,皆称岑彭之后。”
还有许多壮族大姓的家谱言其祖来自浙江、山东。这多是不可信的,其目的不外乎美化家族、提高地位或加强统治。
壮族究竟姓从何处?
自汉代、三国时期的广西土著已开始使用了姓氏,如黄同、居翁、尹牙、顿奇、衡毅、士燮 ,他们都是当时广西地区的著名人物。
由于长期没有本民族文字,又较早地接受了汉文化 ,壮族的姓氏都用汉字书写。
我们认为壮族的姓氏主要有三方面来源。一是秦汉以后进入岭南与壮族杂居的汉族部分融 合于壮族后,其姓氏在壮族地区得以繁衍,如张 、李、刘等姓氏。二是依其部落或氏族的名称,取近音汉字为姓氏,如韦、莫等姓。三是以其聚居区的名称或地理特征为姓氏,如冼、覃等。以下就后两种情况展开讨论。
源于氏族部落
姓陆——姓个“鸟”
崇尚自由,渴望飞翔
壮族先民古越人崇拜鸟,史书所载的“骆田”、“鸟田”、“鸟文”及铜鼓上的羽人形象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吴越备史》云:“中和辰间,越中兽有圣经云,有罗平鸟主越人祸福,敬则福,慢则祸。于是民间悉图其形以祷之。”徐淞石著《粤江流域人民史》云 ,壮族民间“祀六乌圣母”。现代壮族仍存有“太汪节”,专为传说中殉道于族人的“鸟王”举行葬礼。壮族民间传说中的鸟也常常扮演救世主的角色。由这些材料推断,古代壮族存在鸟部落,“太汪节”可能是纪念某个勇于献身的鸟部落酋长。壮语鸟叫roeg或loeg取与之音近的汉姓陆、骆为部落统一使用的姓氏。
姓韦——姓个“**”
雄起刚强,男性崇拜
壮族进入父系社会以后也崇拜过男根。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出现过好几件石、陶祖 (即男根),即是很好的说明。壮神话把开天辟地之神“布洛陀”的阳器描的很大 。前说壮族竹崇拜即是男根崇拜的异形式。男根壮语叫vai2,古代壮族取近的“韦”以为姓氏。按借词读音规律,韦”的壮语读音是vei,但来宾、柳江等农村却念viz (其方言男根同念),此见“韦”与男根的关系。壮族一般大年初祭祖,但韦姓有初二祭与初三祭两种,被作“韦初二”与 “韦初三”。这可能是来古代两个共同以男根作为崇拜 对 象的部今天韦姓在壮族中占的比例很大。
姓莫——姓个“黄牛”
感情是牛魔王的子孙
壮族进入父系社会以后也崇拜过男根。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出现过好几件石、陶祖 (即男根),即是很好的说明。壮神话把开天辟地之神“布洛陀”的阳器描的很大 。前说壮族竹崇拜即是男根崇拜的异形式。男根壮语叫vai2,古代壮族取近的“韦”以为姓氏。按借词读音规律,韦”的壮语读音是vei,但来宾、柳江等农村却念viz (其方言男根同念),此见“韦”与男根的关系。壮族一般大年初祭祖,但韦姓有初二祭与初三祭两种,被作“韦初二”与 “韦初三”。这可能是来古代两个共同以男根作为崇拜 对 象的部今天韦姓在壮族中占的比例很大。
姓凌、姓零——姓只“猴”
俺老孙来也~
壮族传统观念认为人由猴子变来,民间故事中常将猴子人格化,如能与人成亲,与人打“老同”(同庚)等。古代壮族某个支系可能崇拜过猴子,并以之为部落名称。与壮族同俗同言的布依族也曾崇信过猴图腾,此可作参证。壮语猴子叫Lingz,与凌、零的壮语读音同,古代壮族猴部落因此取凌、零为姓。布依族的凌、零二姓可能亦源于此。
姓马 、姓麻——姓条“狗”
忠诚可信,汪汪汪
《魏书·僚传》云:“僚者,盖南蛮之别种,……若杀其父,走避求得一狗以谢其母,母得狗谢,不复嫌恨……大狗一头买一生口。”僚乃越之后,又为壮族族源之一支,他们视狗为珍。花山崖壁画上狗以高贵形象出现,位置显目,形象高大。传说稻谷种子由狗从天上偷来,尝新节必先得以米饭喂狗。另外部分壮族地区仍禁食犬肉。壮族民间仍有狗能护佑平安的观念,小孩生病便要戴狗耳帽以求消灾。这些都是古代图腾信念之遗风。古代壮族可能存在过狗部落,壮语狗叫ma,取近音的汉字马、麻以为部落姓氏。壮族土俗字狗写作“妈”,去犬旁即为人之姓氏。这个问题在地名上也反映得较突出。壮族地区以马、麻起头的地名很多、因为译自壮语 与汉语马 麻原义无关 与壮语“狗”有关系。如广西田林县有马郎村,壮语意为“***村”,郑重其事地以母狗为地名,此当与图腾崇拜有关联。图腾作为部落标志,也常以之命名部落的活动地区。
姓蓝——姓“水”
所谓“上善若水”呀
蓝氏也是壮族大姓之一,它可能源于壮人对水的崇拜。晋代张华《博物志》云:僚“妇人妊七月而产,临水生儿,便置水中,浮则取养之,沈则弃之。”壮人死后要浴尸才能入碱。对水如此崇敬与滨水而居的生活特征是分不开的。壮族大年初一要早起挑担新水以图新年万事如意。桂西壮族认为七月七日仙姬下凡沐浴,河水灵验,所以要赶早入河洗趟澡,汲回一坛水,此水年久不臭,可治病长寿。古代壮族可能有过崇拜水的部落,壮语称水raemx ,此部落取近音汉字蓝为姓氏。
姓岑——姓个“洞”
做个深邃神秘的美男/女子
流传于桂西地区的壮族神话 《姆六甲》说远古女神 “姆六甲”创造了人类,以其生殖器作洞穴让人进去寄居,’躲避风雨。壮族的岩洞崇拜可能来源于母系时代的女器崇拜。部分壮族地区死后要入葬岩洞,认为生命源于岩洞,死后躯体回归岩洞才能转世。部分地区的“三月三 ”要在固定的岩洞前举行开幕式。古代壮族可能有崇拜岩洞的部落,它可能就在桂西地区。《岑逊王》传说流传于右江、红水河地区,与姆六甲流传地区吻合。传说这里的河道由他疏通,河岸山洞是的扁担挑成的,说岑逊王是江岩村(今田阳田州)人,他的王城在今平果县,他用过的东西据说存于今平果县岩洞中岩洞壮语叫 ka:m 3,岑的古音、粤音近此,壮族取之为姓。桂西大片地区旧为岑氏豪酋统治,这些统治者由古代部族首领因袭相传。今桂西地区壮族岑姓甚众。
姓吴——姓条“蛇”
神龙之子
一般认为古越族信奉过蛇图腾,壮族民间传说中蛇的地位也很高。神话《蛇郎》说的就是龙王的儿子(蛇郎)为人类排扰解难,与农夫第七个女儿结亲的种种坎坷经历。可能由于崇拜过蛇,壮族民间仍残存有敬蛇、畏蛇之风。民间传统观念认为如遇蛇交配一定得脱裤子,不然会遭不测之祸 ;又认为蛇如被打伤后会被同类治愈。部分壮族地区仍禁食蛇肉,开禁的地区也不能在屋里煮蛇肉,只能在屋外弄,不然以为会中毒致死。这也是图腾信念的遗存。古代壮族某个支系一定崇拜过蛇图腾。壮语蛇叫ngu,“吴”的古音及粤语音近此,蛇部落取以为姓。唐代桂南有昊炯,可能源于古代蛇部落,现代壮族昊姓多源于此。
姓侬氏、姓农——姓“森林”
无私博爱的子孙
侬氏为壮族特有姓氏,它也因历史上侬峒的强大及侬智高起义而广为世人所知。唐代侬峒位于今桂西南地区,峒人以侬为姓。这个侬姓大概是人以森林作为崇拜对象,由壮语ndoeng (森林) 演变而得。土俗字把“森林”写作“侬” ,去木加人字旁便成了姓氏。现在仍的不少壮族村寨崇拜神林,村子旁边都有一片神林或一株古树严禁砍伐,社庙一般设在这个地方,村里的重大活动也在此举行。此为部落时代之遗风。随着宋代侬峒为首的反宋王朝的民族义举的失败,侬姓壮人四处流落,或改农、赵二姓,《岭外代答》云:“智高乱后,侬姓善良许从国姓 ”但今夭侬姓分布仍以桂西南为最。
姓闭——姓“竹子”
清风高洁,不俗傲骨
闭氏为壮族特有姓氏,源于古代壮族对竹子的崇拜 。与壮族有密切关系的古牂牁人以竹子为对象,其王称 “竹王”。壮族民间故事里的“神马神兵”多由竹节里造出,认为竹子里能孕育出伟大的生命。壮人对竹子的崇拜可能起源于古越人的“牂牁”崇拜,即男根崇拜。古代壮人以竹子为男根,此即生命之源,“种"之音同“竹笋”,都叫langz/rangz。种猪叫mou langz。南部壮语竹子叫peu,卢与闭字汉语古音及粤音接近,古代壮族竹部落取闭字为姓氏。
姓区 、姓欧——姓“水稻”
衣食无忧,实用主义
从河姆渡文化遗址看,七千多年以前部分越人已开始过定居的农耕生活,以稻作为主要经济方式。关于水稻的起源已有人证明“中国广西西南部、云南南部;越南北部、泰国北部和缅甸掸邦是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地”。可以说进入农业社会以后,水稻一直是壮族赖以生存的主食。壮人以谷种为神圣之物,认为此由天上而来。壮人祭祀祖先少不了米饭,死者入葬前一定要口中含饭。由于稻谷在壮族经济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古代壮族可能崇拜过稻图腾。越人亦被称作瓯,有东瓯、西瓯。这个瓯字就是“稻”的越语读音。瓯上古音O。又都是以“区”发展而来。壮语稻读 haeux,kaeux。壮语的祖语原始台语“稻”念kau,与汉语“区”古音十分接近。古代壮族稻部落以区作姓氏,后又写作欧。有关著作对汉族欧姓来源解释说越王无疆二儿子蹄占据乌程欧余山(浙江吴兴县地)的南面,自称欧阳侯,他的子孙便称欧阳氏、欧氏。可见汉族的欧、欧阳氏亦源于越族。今唯两广地区仍将此姓写作“区”,其他地区作欧、欧阳。
源于聚落区
姓冼—住在高地的人
登高远望,乘风破浪
清代张澍《姓氏来源》说:“南海番禺多冼姓,盖高凉蛮酋姓。”前人已肯定冼氏为岭南理人姓氏。冼氏家族早在隋代就称雄岭南,今桂东地区壮族仍有不少冼姓,冼氏源于古代高凉郡 (三国昊国 置 ,今粤西南、桂东南一带)。高凉郡地“土厚而山环绕,高而稍凉”。“高凉山在县北五十里,高百余丈,本名高梁,以群山森然,盛夏如秋,因名。高凉郡名本此”。这一带在岭南沿海地区来看确实地势较高。史书已于此的冼氏也可能因居地高而以“高”为姓。据《集韵》,冼有两音,一是苏典切,一是色拯切,壮语高叫sang,音近冼 (色拯切)。壮族族源之一的中古时岭南俚人可能因其居地高这一特征而取与民族语“高”音近的冼为姓氏。
姓覃、姓谭——住在水塘边的人
静观其变,善于思考
壮族对水的崇拜也表现在对水塘、深潭的崇拜。《 岭外代答》云:“水有灵鱼,龙腹四足,人或误擒,风雨立至。一潭中时闻音乐,如大府广筵,移时而止。”环江等地壮族尚存“打龙潭”之俗。久旱不雨时筹钱买猫、狗各一,将之坠入潭中,以为三旧之后必有大雨。“潭”本为水名,《 说文:“潭水,出武陵钾成玉山东,入郁林。从水,覃声,绽含切。”汉代在今桂北、黔南旧越居地设谭成、谭封、谭中、谈指、谈稿县。县名可能译自土著民族对其居地的称谓。谭、谈可能便是“潭”的异写。水潭壮语念daemz,与覃、谭古音接近。将水名“潭”去掉水旁便成“覃”姓,古覃谭同音,常相混。今覃姓主要分布于桂北、桂中及布依族、水族之中。
姓隆、姓龙——住在地势平缓的山坳的人
风水宝地,祥瑞之势
五岭南北多山地、丘陵,壮族村寨多建于地势平缓的山坳里壮语管平缓的山坳叫lungz/rungz,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可能因地取姓,以近音的隆、龙为姓。龙乃古牂牁国大姓,今古牂牁民族侗、苗、布依、壮多有龙姓 。
姓潘——住在村里的人
最有亲和力的姓了
壮人称“村寨”mbanj,可能部分壮 族以此为姓,因取近音汉字作“潘” 。高州旧称“潘州”,并非潘姓首领管理,此名可能源于壮语 “村寨”。广州在三国前亦称 “番禺”,“番禺”mbanj qyaix之意即“越人村寨”,番、潘同音,都是壮语“村寨”的音译。村寨与部落同为古代人类群体识别的标志,久而久之演化为姓氏。
不可忘却的民族烙印
人们往往忽视壮族民族特点,简单认为“借汉姓”,而不去考虑壮族如何取姓,又有什么因果原由和规律。这些姓氏隐喻了这么深邃的民族文化内涵,值得每一个壮族人转发!
著:李锦芳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