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吧 关注:14,144贴子:339,151

一位作者对九一八的解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位作者对九一八的解读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2-22 00:58回复
    很多人对于张学良的不抵抗导致东北沦亡表示愤慨,同时又觉得对张学良执行不抵抗政策表示疑惑,于是也产生了诸多分析,比如不识日本野心论、蒋逼张论、保存实力论等等。其实这些说法都有以偏概全的色彩,都是用历史上的一些孤证来肢解历史。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2-22 01:12
    回复
      比如“不识日本野心论”,就是说张对日本侵略没有充分认识,所以应对不及。这种说法为张开脱的成分很大,因为张不可能不对日本的侵略作应对准备,蒋介石的来电也间接证明这一点,事态已经发展到蒋要发电劝诫张忍耐了,可见已经剑拔弩张到何种地步,这种情况说张一点准备没有,是很难让人相信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2-22 01:13
      回复
        比如“保存实力论”,就是以张将20万东北军精锐调入关中。乍看确有保存实力之嫌,但是一深究就站不住脚了。因为相比苦心经营两代的东北而言,这二十万东北军确实算不上什么值得张学良保存的实力。东北沦亡,这20万东北军就成了无本之水,根本不能成为张安身立命的本钱。这好比丢了荆州的关羽,尽管威震曹军的精锐仍在,但终免不了走麦城身首异处的凄惨结局。事实也证明,东北军在东北沦陷后就开始分崩离析,最终便宜了蒋介石、阎锡山和我们的D,以张学良之流怎会看不出其中的轻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2-22 01:13
        回复
          再比如“蒋逼张论”,就是以蒋介石的电报为证,但是却解答不了张为什么要听蒋的话的问题?忠心?作为一方诸侯的张似乎还没到这么死忠的一步,他肯听蒋的话,只能说明蒋的意见确实是在为他考虑,对他有利?那么蒋为他考虑的是什么呢?这就是值得深究的问题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2-22 01:14
          回复
            要深究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深刻分析当时的时局是什么样子的,了解围绕张发生了那些大事,困扰他的问题有那些,而不能只是义愤的简单发泄。当时左右他的大事有如下几点: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2-22 01:15
            回复
              较远期的,肯定就是张作霖1928年6月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在张作相等人的支持下,年纪轻轻就当了东北军的家,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了他对东北的统治,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2-22 01:16
              回复
                上任不久,张学良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并向国民政府发出《绝不妨碍统一电》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2-22 01:19
                回复
                  易帜之举从形式上完成了中国的统一。不久,张学良即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陆海空军副司令,这时候他才28岁。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2-22 01:19
                  回复
                    2、再后者大概就是张学良当家不久,年轻气盛,发动的“中东铁路事件”,当然本质上这是一次反侵略的爱国战争。1990年张学良向唐德刚作口述时,是这么给自己下的定论,“我跟俄国人打仗,是很自不量力呀。”当年年轻气盛的张学良“很想施展一下子”。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2-22 01:20
                    回复
                      于是1928年希望能通过战争把掌握在苏联人手中的东清铁路权、电话权和电报权统统收回,结果导致一场惨败,东北军死伤及被俘9000余名(伤亡2000名,被俘7000余名);苏联方面,苏军被击毙143人,失踪4人,受伤665人。而且扎赉诺尔、满洲里、海拉尔被苏军攻陷。最终借助美英调停,方才阻止局势的进一步恶化。对于年轻气盛的张学良而言,在这场战争投入的都是东北军的精锐,因而这场战争失败的打击是巨大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2-22 01:20
                      回复
                        3、然后就应该是张学良入关,1930年,冯玉祥和阎锡山联合反蒋,中原大战爆发。9月18日,张学良通电拥蒋,入关参战,将平津地区和河北北部纳入势力范围,这无疑是张学良人生之中的一个辉煌时期。当然,这场战争中不得不提一个对后来局势影响重大的人物“倒戈将军”石友三。石友三当时在冯玉祥麾下,张入关参战后,石友三见状立即通电响应张学良,率部割据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地区。次年,张将石友三部编为国民革命军十三路军,石友三任总指挥,军部驻邢台,全军6.4万人。但石友三对此仍有不满,图谋夺取整个华北地区,因此埋下祸根。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2-22 01:21
                        回复
                          4、最后就是至关重要的1931年的“石奉战争”,不要说你不知道这年发生了什么,不知道的人没资格探讨本文。1931年7月18日,石友三在张学成(张学良表弟)等人的鼓动下,接受汪精卫广州国民政府的任命,出兵反对张学良。出兵后,石友三旋即遭到蒋介石和张学良的南北夹击,7月31日,全军覆灭。石友三逃往山东德州,托庇于韩复榘麾下。这场战争是20万东北军精锐入关的直接原因。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发生。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2-22 01:22
                          回复
                            了解时局之后,我们就应该站在张学良本人的角度来思考、来掂量,才会更接近事实的真相。如果我们是张学良,我们该如何应对当时的时局呢?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2-22 01:23
                            回复
                              首先,东北作为他的根基,这是非常重要的。尽管当时张取得了北京,但才占据2年的北京对于张而言,更多是一种荣誉的象征,还算不上根基。因而,即使蒋介石有放弃东北作为日中缓冲的想法,但这绝对是极其不符合张的利益的,刘综这等庸才在曹操让他北上青州时尚知死不远耳,张学良这等人物会不知。至于忠心之说更可笑了,张要是没有拥兵自重之心,不如直接接受蒋的改编还爽快一些。当时,蒋和张的关系其实更像盟友而不是上下级。
                              然后,我们要分析蒋的电报的作用,尽管这封电报没有实件证明,但我相信它是存在的。一是张名义上接受蒋的领导,如果这么大的事双方一点意见都没有交流,这才是不可思议的;二是从事变后,张退回关内后蒋的反映来看,如果不是蒋的意图,蒋即使不利用此事件来打击张的声望,至少也不会甘愿为张背黑锅;三是这电报和蒋一贯的政治思路和手段吻合,比如济南事件中对冯玉祥。那么这封电报有作用没有呢?事实告诉大家有而且还不小。那么问题就集中在一点上,张为什么要听蒋的话。忠诚、大局之类空话就不要说了,对于政治人物而言,行动的产生只会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符合他的利益。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2-22 01:2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