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吧 关注:503贴子:5,967
  • 9回复贴,共1

分享: 原贴已被屏蔽或删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分享贴子

原贴已被屏蔽或删除。

来自:tieba.baidu.com/p/5554530787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2-19 23:16回复
    解读有问题。
    “常识”中的波长并非“水波量子”的波长,这类“波长很大的东西”只相当于“能量通量很大——好比大冷天拿水管浇人,水流可以大大把人冲倒,但是仍然可以很”冷“。


    IP属地:江苏2楼2018-02-20 11:50
    回复
      引文所谓的”波泣二象性“,也许不应解释为”亦波亦粒“,而应看作:通过做实验来认识微观粒子的性质,其中一些试验的结果被人为总结成”波“,另一些试验的结果被人为总结成”粒“。
      二象性/duality,与其说是微观粒子的性质,不如说是研究者们相互达成妥协,建立起比较完整/统一的理论的枢纽。


      IP属地:江苏3楼2018-02-20 11:55
      收起回复
        ”观察决定形态“...又是这种扯淡。
        如果硬要做这种扯淡,至少也该加个”表象“的概念。


        IP属地:江苏4楼2018-02-20 12:01
        收起回复
          某J童鞋,在双缝实验中,如果不是观察一束光,那么这束光在后面的屏幕上所表现的是波形状。可是一旦观测的话,那么屏幕上表现的是粒子性的光竖缝,你所说的,因为观测需要的以光子作为信息反射的载体,它同那些穿过双缝的光子发生的能量碰撞作用,导致这些光子瞬间变成粒子运动状态,这看起来好像是挺有理的?可是在观测光子和双缝光子之间,是怎么作用的你能测出来了吗?为什么观察光子的作用只让双缝光子在波粒二象性中选择,而不是改变波的形状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2-20 15: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