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格尔吧 关注:289贴子:77
  • 0回复贴,共1
在被誉为《江格尔》故乡的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诞生了世界首个《江格尔》徽标、首部中国《江格尔》歌舞剧、首个中国《江格尔》文化村。由和县投资千万的一座世界最大的集科研、展览于一体的《江格尔》艺术宫,也在该县正式奠基,这一系列举措,都在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成为全世界江格尔文化的传承中心。  
   蒙古族人民的史诗传统源远流长,一部部优美的诗章从遥远的古代口耳相传,流传在民间,迄今保持着它特有的艺术魅力,并越来越多地引起各国读者和国内外学术界的兴趣和注意。在我国境内搜集到的蒙古族英雄史诗已有上百部。其中,最能代表蒙古族史诗发展水平的最优秀作品,当数英雄史诗《江格尔》。它同《格萨尔》、《玛纳斯》一起,被誉为“中国三大史诗”。 
   《江格尔》主要流传于我国新疆一带的蒙古族卫拉特人中。从1802年至1803年间,德国旅行家贝尔格曼在伏尔加河流域的卡尔梅克人中发现并记录《江格尔》两部长诗算起,《江格尔》学研究已经有了整整200年的历史。其间,从俄罗斯联邦境内搜集出版了《江格尔》31部独立长诗的数十种异文;从蒙古国境内搜集出版了《江格尔》不同异文25种;而从我国新疆的卫拉特蒙古族当中则搜集出版了70部独立长诗的近200种异文。与此同时,《江格尔》研究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专门学科。今年是我国《江格尔》的研究由收集型转向基础建设型的转型期。 
   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 今年是《江格尔》的丰收年。我区从1978年开始开展对《江格尔》的搜集研究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成果颇丰。先后出版了《江格尔》的资料本、文学读本、科学版、翻译本近60卷,16卷本《江格尔》托忒蒙文资料本,为我国《江格尔》研究提供了丰富扎实的资料基础。2004年8月,经过24年的搜集、整理,通过对100多位江格尔齐不同说唱表现手法的对比参照,翻译汇编出了70章共15万行诗的第一部专业、系统的史诗巨著《江格尔》汉文全译本,使更多人更深入地了解了史诗《江格尔》。 
   
 
如今能够演唱三大史诗的艺人不足百人 
    如今,中国《江格尔》研究会的研究队伍发展到300多人,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学者以及个人加入到了研究《江格尔》的队伍中来。在今年9月11月乌鲁木齐举办的史诗《江格尔》国际学术研讨会上,50余篇论文就铺天盖地而来,中国《江格尔》学术专家论文不仅占了绝大部分,从这些论文的数量、质量以及学术研究层面的深度与广度而言,比前两届的学术研究上了新的层次,通过对每篇论文的发布、专家学者集体讨论、发表见解,中国的《江格尔》学术专家们的论文,因其研究范围广、涉及领域多、观点新、论据充分,受到了各国专家学者们的一致认同与好评。但是遗憾的是,如今能够演唱三大史诗的艺人不足百人,并且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艺人在70岁以上。 
《江格尔》的演唱规则
《江格尔》从词的运用、诗的构成到情节的安排、形象的塑造各方面都是高度程式化的,这种程式化为艺人的记忆和即兴创造提供了便利。因此,史诗艺人们在演唱的过程中随意改变史诗情节不但是可能的,而且非常容易。但是,包括《江格尔》在内,史诗在人民的心目中占据着神圣的地位,因而在民间形成了一套演唱规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艺人不能随意改变史诗的主干情节。还有,演唱一部长诗,就得完整地演唱,不能随意终止,听众要坚持听到演唱结束,不能随意离开等等。违反了这些规则,会被认为是罪过,会遭受灾难。过去,好多艺人在演唱《江格尔》前烧香拜佛,也有的地方举行鸣枪驱鬼仪式,有的地方则祭“江格尔鄂博”(蒙语,祭祀山川神灵的地方)。所有这些规则和信条促成了一个事实:《江格尔》的演唱既即兴又很传统,它保留了更多更完整的古代生活信息和演唱风格,以至于当世界很多民族史诗中的英雄都用上火枪、大炮的时候,《江格尔》的勇士们依然手握弓箭、长矛、铁戟、大斧、短剑在与敌人拼杀。
 
  


1楼2009-03-24 14:5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