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皮二三事吧 关注:3贴子:190
  • 3回复贴,共1
题目:诗情恰在醉魂中——唐朝诗酒文化的盛行
摘要:唐朝是中国诗歌文学发展的一个巅峰,而唐朝诗人的诗作又往往与酒分不开。或是酒酣之际诗兴大发挥毫而成,亦或是借酒浇愁抒愤成诗,诸如此类吟酒写酒的诗数不胜数,可见唐朝诗与酒是紧密相连的。
关键字:唐诗 酒 李白
引言:“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饮酒赋诗,喝的是酒,品的是人生的阴晴悲喜,唱的是诗,写的是命运的波澜坎坷。饮酒如此,唐诗的创作也正是如此,将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融进短短几十字中,需要人细细琢磨,慢慢品味。
正文:
一、唐诗与酒的关系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唐朝的文化环境宽松,百姓民风开化,促进了唐诗的迅速发展,而唐中前期,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的也蓬勃发展,推动了饮酒文化的流行,因此,诗酒风流也就悄然成了当时的文化流行。
唐诗中有6000多首咏酒及与酒有关的诗歌,酒中与酒后创作的诗歌更是多得数不胜数,可以说当时的酒已经是诗歌创作的一大主要动力源了。
杜甫作为唐朝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其现存的一千四百多首诗文中,谈到饮酒的共有三百首,约为百分之二十一;李白的一千零五十首诗文中,谈到饮酒的共有一百七十首,约为百分之十六。这是从现存的“诗仙”和“诗圣”的作品中得到的统计数据。但因为李白作品在安史之乱后遗失的十分严重,所以我们不能看作在诗酒方面“诗圣”强而“诗仙”弱。但无论如何,从这百分比可以看出,酒文化是贯穿于唐朝诗歌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8-02-18 14:04回复
    二、唐诗与酒的相容
    唐朝是一个酒文化充分发达的国度,“酒催诗兴”便是唐朝文化最凝炼、最高度的体现。
    而中国的诗酒文学,到了李白的手中,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例如他写的《江上吟》:“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这首诗表达出了诗人心目中的理想境界,名利富贵于他皆如浮云,只有诗人的作品才会千古流传,与日月同辉。
    李白是一个恃才傲物、洒脱不羁的人,“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喝醉了以后,他更显露出“平视王侯,笑傲群伦”的气概,最著名的便是喝醉后让高力士为他脱靴、让杨贵妃为他研墨。苏轼评价李白“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可谓一语中的。
    从李白个人来看,酒催发了诗人的诗兴,从而内化在其诗作里,酒也就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成为李白诗的指称符号,甚至成了李白个人的指称符合。例如,后世历代酒家的酒幌、酒旗上乐于题上“太白遗风”四字,这“太白”就是酒,而酒也就是“太白”。从酒对唐代诗歌的重要性来看,酒已内化在唐诗中,并弥散着唐代文化的迷人魅力。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8-02-18 14:06
    回复
      三、诗酒文化的盛行
      白居易《问刘十九》中“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令今人还在研究“绿蚁酒”是怎么做出来的。再如《戏招诸客》中有句“黄醅绿醑迎冬熟,绛帐红炉逐夜开。”其中“黄醅绿醑”都是酒,诸如此类以酒待客的诗,在诗作中还是比较常见的。而脍炙人口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中也介绍了葡萄酒,描写了好酒的武将醉卧沙场的状态。诸如此类的文章有许多,但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都在诗文中体现出酒,让后人感受到了唐朝的诗酒文化。
      那是什么原因让李唐王朝出现诗酒文化,又让诗酒之风甚至延续了数个朝代呢?
      (一)酒肆兴盛
      胡人经营酒肆是唐朝娱乐行业的主力,唐朝酒肆繁荣的背后,也是其酒文化发展繁荣的体现。
      唐代出现了繁华的夜市,使酒肆也生意兴隆。王建有诗为证:“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又如白居易、温庭筠的诗:“皋桥夜沽酒,灯火是谁家”;“酒酣夜别淮阴市,日照高楼一曲歌”。
      唐代的酒肆,从繁华的城镇到乡村僻野,大大小小的酒肆星罗棋布,呈现一片繁荣景象,这是前代所不曾有的。
      唐朝的酒肆盛行代表了其经济国力的鼎盛,那么酒文化能够蔚然成风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酒助诗性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诗源于情,酒精的作用能刺激人的交感神经,引发诗人的情感和情思。因此,酒对诗歌创作来说,是温床,是催化剂。
      另外适量饮酒能使人精神愉快,酒的陶醉作用能够缓和人的忧虑和紧张心理,增强安定感,提高生活的兴趣,也有助于诗人情绪的表达,因此追捧、爱好饮酒赋诗也成为了当时的一大潮流。
      (三)诗酒社交
      唐代诗人多参加高级宴会多饮酒,许多初出茅庐的诗人们希望能够在宴会上结识达官贵人,以获得入仕的机会,因此多爱借酒赋诗,既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又有利于广交益友。
      诗仙李白正是如此,他最初依靠司马承祯的推介,在酒宴上拿出自己最得意的诗作,令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青眼相看,慢慢名气便传入唐玄宗耳中,成功走向仕途之路。
      再者当时的文人才子以饮酒赋诗为高雅,是区别于世俗情趣的直接体现,因此借聚会饮酒,以诗会友在当时也十分普遍。
      (四)酒政宽松
      唐代统治者对于群聚饮酒的态度是支持的,这与前朝的禁令不同,唐朝不仅鼓励酒宴更亲自参与游宴,为酒文化的传播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二来售酒饮酒政策宽松,推动了酒文化的传播。唐朝前期,人人都可自酿自饮,或贩或销;中期到后期也只是交足市税便可以自由经营。
      在如此宽松的政策与良好社会环境的推动下,诗酒文化在唐代也得以迅速发展。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8-02-18 14:07
      回复
        参考文献:
        《唐诗百话》(上、中、下)作者:施蛰存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版
        《唐代酒政略考》作者:刘荣
        2013年11月24日
        《李白诗全集》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7年版
        http://m.sohu.com/a/120880952_528927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8-02-18 14: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