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陨石论坛吧 关注:732贴子:6,608
  • 12回复贴,共1

给大家拜年了!顺便给大家科普一个长生不老中国正史记载及我的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给大家拜年了,后面带来一个二十四史中正史记录的真实长生不老事件及我个人分析。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2-15 21:51回复
    陨石陨友陨情!知人知己知心。志同道合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3-02 20:49
    回复
      2025-05-16 19:13:25
      广告
      欢迎大家共赏本帖!好了,正文开始了!
      代表中国官方机构审篇的正史资料的“二十四史”中的《晋书》大家可能看过,其中有一处涉及到长生不老事件的纪实事件可能很多人并未留意。
      《晋书》的审篇者是哪些人?
      《晋书》作者共二十一人。
      监修三人: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
      他们是谁?他们是唐朝时国家机构里除了皇帝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各期宰相,权利相当于目前的国家总理。
      天文、律历、五行等三志的作者:李淳风
      李淳风是谁?他是《推背图》的作者之一
      他是唐代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精通天文、历算、阴阳,他是:“上知千年过往,下知千年未来
      之人。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2-04 19:08
      回复
        在二十四史”中的《晋书》之前的《隋书·经籍志》也同时记载了这件涉及到长生不老事件的纪实事件。
        《隋书·经籍志》的作者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宰相魏征(580-643)等人篇撰的。是唐代官修的一部目录,是继《汉书·艺文志》后,我国现存最古的第二部史志目录。
        其实这件涉及到长生不老事件的纪实事件是存在好几个原始版本的,由于纪实篇写的一些科学家们是不同个人,情节有点不同。但是所揭示的主题都是大同小异。
        我先带来其中的一个原始版本:事件纪实作者:郦道元,代表作《水经注》
        纪实事件记录:北魏孝文帝时(471年一476年),郦道元在《水经注》卷四十《浙江水》引《东阳记》中云:“信安县有悬室坂,晋中朝时,有民王质,伐木至石室中,见童子四人弹琴而歌,质因留,倚柯听之。童子以一物如枣核与质,质含之便不复饥。俄顷,童子曰:‘其归!’承声而去,斧柯崔然烂尽。既归,质去家已数十年,亲情凋落,无复向时比矣。”
        郦道元是一位治学严谨的科学家。是通过实地的考察和对地理书籍的研究才会对一件事情做出报告的。《水经注》是六世纪前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地【图片】郦道元与《水经注》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2-04 19:25
        回复
          历由房玄龄/李淳风/犾仁杰等数十位朝中大臣\大学士考证过的此事件流传至今出现了几个版本。
          但各版本的终极都是指向同一长生不老事件。目前人类对此事件也无头绪,不过在本贴中我将带来实物及实图来揭开秘密。。。…郦道元《水经注》卷四十《浙江水》引《东阳记》的白话文对照也是有几个版本的。
          晋代有个名叫王质的樵夫,一天上山砍柴走进一处石室中,看见两个老人正坐在里面下围棋,就走上前立在一旁观看。老人给他一枚状如枣核的东西,含在嘴里便不觉得饥渴。一局还没下完,王质回头一看,发现砍柴用的斧柄已经烂了。王质赶紧下山回家,谁知家中面目全非,原先的父老乡亲早已不在人世。
          晋朝中期有个樵夫名叫王质,家住衢城太白井旁,家有老母和一个年幼的弟弟,王质常年以砍柴为,他经常到衢城东南一山中砍柴,此山林深茂密,山中有一座巨大的石粱,它又形同石室而得名石室山。有一天,王质到石室山中砍柴,在石梁下遇两童子下棋,王质在一旁看了一盘棋,砍柴的斧头柄已腐烂,一打听,已历时两代四十年,从此就有了“烂柯棋根”之说。
          好了,除了郦道元的这个记录外,这个纪实事件是存在好几个原始版本的,我后面再给大家介绍几个主要版本。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2-13 13:20
          回复
            接上
            如果是一个真正爱好“天文或宇宙”学的网友,必然熟悉一个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名叫:虞喜。如果连虞喜这个名字都不了解的人,那么他(她)肯定不是一个天文爱好者及宇宙爱好者,只是“假爱好”而已。
            虞喜作为宣夜说的继承和发展者,是我国最早发现岁差,并定出较为精确的岁差值的天文学家。他认为:“通而计之,未盈百载,所差二度”,由此得出“五十年退一度”的结论,使我国历法得以较早地区分恒星年与太阳年。132年后,杰出学者祖冲之参考虞喜的岁差值,制订出举世闻名的《大明历》。个人著述,释《毛诗略》,注《孝经》,为《志林》三十篇。
            东晋虞喜在穆帝永和年间(345年一356年)作的《志林》:“信安山有石室,王质入其室,见二童子对弈,看之。局未终,视其所执伐薪柯已烂朽,遂归,乡里已非矣。”。《晋书》根据虞喜的记载略记为:“王质入山斫木,见二童围棋。观之,及起,斧柯已烂矣。”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2-13 13:27
            回复
              老友新年好!顶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02-15 09:36
              收起回复
                吧主新年好,关注此吧,来学习!!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2-16 23:25
                收起回复
                  2025-05-16 19:07:25
                  广告
                  老友新年好!我所有贴子在回贴中要点击回复都找不到回复选项,回复栏失踪了。系统有问题,回复晚了,望见谅。新年快乐!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02-19 11: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