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拳术有动作、行气、调神几个阶段。初期动作只须摆放到位,注意形体的完整性,以能上下相随为见效,拳经有“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的要求,可知此阶段目的主要在于协调身心以培元固本;
动作整齐了,就要留意气息,一呼一吸均须绵长,凡形体之开合变转,要随这口气息的出入而收放,以内外如一、一气贯串为功,拳经说“能呼吸而后能灵活”,可以明了此阶段的目的在于连通内外、彰显拳意!行气一节又可分两阶段:一是有为呼吸,可以设定呼吸某动入、某动住、某动出;日久纯熟,再反之即还是这个动式,气息则与前逆;二是无为呼吸,以任何一动均可呼可吸可出可入、不执一法为功用!
前边都是以动作为载体为重点的用功,调神则是将心意转移到身外,一动一静以契合自然为指归,体之可得畅神养心之效,用则自有随机应变之功。
此就常规讲理如此分层,实际操作往往略有不同,这是因为人心各异,所以表现也不尽相同。
大家只管依法用功,可以对比上述理论,自我判断自己在走到哪里了。
动作整齐了,就要留意气息,一呼一吸均须绵长,凡形体之开合变转,要随这口气息的出入而收放,以内外如一、一气贯串为功,拳经说“能呼吸而后能灵活”,可以明了此阶段的目的在于连通内外、彰显拳意!行气一节又可分两阶段:一是有为呼吸,可以设定呼吸某动入、某动住、某动出;日久纯熟,再反之即还是这个动式,气息则与前逆;二是无为呼吸,以任何一动均可呼可吸可出可入、不执一法为功用!
前边都是以动作为载体为重点的用功,调神则是将心意转移到身外,一动一静以契合自然为指归,体之可得畅神养心之效,用则自有随机应变之功。
此就常规讲理如此分层,实际操作往往略有不同,这是因为人心各异,所以表现也不尽相同。
大家只管依法用功,可以对比上述理论,自我判断自己在走到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