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注意到某个民间数学研究者的读书记录, 天哪, 已经读了44本, 还有35本在读, 真是太猛了。从读研究生算起,本人在数学圈里讨生活已经十几年了, 大大小小的SCI文章至少发了30多篇, 不敢说篇篇都很有质量, 但至少都是自己一篇一篇写出来的,怎么说对科研特别是数学研究不算是个菜鸟。就算是本人对数学研究还算有经验的人, 到目前为止,读懂的数学书不超过10本。如果像那位民间数学研究者那样, 读了35本书, 就算读懂了其中的一半, 那至少也要有百八十篇文章才是。就算是要精品, 那至少也要写一篇论文才算合理。可是这位研究者的发表记录, 至今是可怜的零, 连挂在Arxiv.org上的预印本也没有。由此可见其人读书的质量如何了。
我上研究生时是怎么读书的呢? 我的老板见我第一天就说, 你好好读E.M. Stein的Harmonic Analysis就行, 其他的书不要乱读。我当时不理解, 但是呢, 还是照着老板的话去做了。一路走来, 老板真的没说错。现在想来, Stein的Harmonic Analysis是Stein一生研究工作的总结,涵盖了现代调和分析自196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主要结果和基本技巧和思想。圈子里面有个传言, 当年T.Tao从澳大利亚来普利斯顿,Stein就把这本书的手稿给了Tao, 让他讲了一年,Tao是何许人物,我想数学圈的人都知道, 大概当今做分析的里面, 除了J. Bourgain之外, 可以傲视所有人了。就这么一位天赋极高的人物, 都把Stein的书讲了一年。 列位想想, 我们普通的数学研究者,要说一遍就把这本书看懂, 怎么可能呢?完全不合逻辑呀, 对不对?!
由此想起,很多民间数学研究者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还是没有研究成果呢?也许他们不屑于做小问题, 但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请不要拿格罗滕迪克当例子, 那是对代数几何大师的侮辱。那些认为自己是格罗滕迪克式人物的人, 可能不知道,格罗滕迪克在做代数几何之前, 在泛函分析领域已经做出了很好的工作。他转向代数几何完全是因为泛函分析对他来说难度太低了。再说说佩雷尔曼,他在做庞加莱猜想以前, 已经有灵魂猜测这个大工作了,连瑟斯盾都佩服的不行!(瑟斯盾是何许人物, 几何大神呀)。还有那个安德鲁威尔斯, 做费马大定理之前,论文发表好多呀。
也许是李吟说得对, 他们读书一味求快, 根本一本也没读懂, 当然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可悲的是, 他们往往认不清这一点儿,不从自身找原因, 把自己的境归结为没有贵人扶持或者是主流圈子的打压,真是一种人生的悲哀。鲁迅先生说的好,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这句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大概是对这类人最好的解释和概括了。
我上研究生时是怎么读书的呢? 我的老板见我第一天就说, 你好好读E.M. Stein的Harmonic Analysis就行, 其他的书不要乱读。我当时不理解, 但是呢, 还是照着老板的话去做了。一路走来, 老板真的没说错。现在想来, Stein的Harmonic Analysis是Stein一生研究工作的总结,涵盖了现代调和分析自196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主要结果和基本技巧和思想。圈子里面有个传言, 当年T.Tao从澳大利亚来普利斯顿,Stein就把这本书的手稿给了Tao, 让他讲了一年,Tao是何许人物,我想数学圈的人都知道, 大概当今做分析的里面, 除了J. Bourgain之外, 可以傲视所有人了。就这么一位天赋极高的人物, 都把Stein的书讲了一年。 列位想想, 我们普通的数学研究者,要说一遍就把这本书看懂, 怎么可能呢?完全不合逻辑呀, 对不对?!
由此想起,很多民间数学研究者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还是没有研究成果呢?也许他们不屑于做小问题, 但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请不要拿格罗滕迪克当例子, 那是对代数几何大师的侮辱。那些认为自己是格罗滕迪克式人物的人, 可能不知道,格罗滕迪克在做代数几何之前, 在泛函分析领域已经做出了很好的工作。他转向代数几何完全是因为泛函分析对他来说难度太低了。再说说佩雷尔曼,他在做庞加莱猜想以前, 已经有灵魂猜测这个大工作了,连瑟斯盾都佩服的不行!(瑟斯盾是何许人物, 几何大神呀)。还有那个安德鲁威尔斯, 做费马大定理之前,论文发表好多呀。
也许是李吟说得对, 他们读书一味求快, 根本一本也没读懂, 当然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可悲的是, 他们往往认不清这一点儿,不从自身找原因, 把自己的境归结为没有贵人扶持或者是主流圈子的打压,真是一种人生的悲哀。鲁迅先生说的好,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这句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大概是对这类人最好的解释和概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