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学记》有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又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长善、救失。教师教的是什么?是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长养学生的善心、善念、善行,引导学生知错、改过、向善。
教育是一种修行。修行是什么?修行不是曲高和寡,不是阳春白雪,修是修正、改正,行是行为,修行是改正行为、改正我们的恶心、恶念、恶性,是“吾日三省吾身”的自省,修行是我们当下每个人都应当并且必须做的。
什么是恶?恶并非指穷凶极恶,而是指私心,有“私”即为恶。
什么是学问?学问是德行的现实体现。《论语·学而第一》中子夏的一段话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注解:“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是说一个人只要做到了尊重长辈、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事君以忠、待人以诚、待友以信,这个人哪怕不识一个字,他都是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反之,哪怕他是学士、硕士、博士,但却不具有相配的德行,都只能代表他拥有相关知识,而不是学问。
教育是一种修行。修行是什么?修行不是曲高和寡,不是阳春白雪,修是修正、改正,行是行为,修行是改正行为、改正我们的恶心、恶念、恶性,是“吾日三省吾身”的自省,修行是我们当下每个人都应当并且必须做的。
什么是恶?恶并非指穷凶极恶,而是指私心,有“私”即为恶。
什么是学问?学问是德行的现实体现。《论语·学而第一》中子夏的一段话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注解:“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是说一个人只要做到了尊重长辈、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事君以忠、待人以诚、待友以信,这个人哪怕不识一个字,他都是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反之,哪怕他是学士、硕士、博士,但却不具有相配的德行,都只能代表他拥有相关知识,而不是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