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稷、木材等等资源
给我们带来的新景观已经非常惊人
而它们加起来也不及另一种资源的能量
即“人”
自从人类有了阶层分化
“人”对于“统治者”而言
都是与木材一样的可利用资源
中国将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2238年前
秦始皇统一六国
世界上最强大的中央集权体系诞生
中国的统治者将比其他任何国家
都更容易调动庞大的人力
统治者坐镇宏伟的都城
用儒教统一全国的思想
不断启动那些史无前例的超级工程
包括动用数万到数十万人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中国是一个偏爱大型水利工程的国家,从著名的郑国渠、都江堰到现代三峡、南水北调,数量极多;下图为云南的溪洛渡水电站,图片源自@DigitalGlobe)

动用30万人修建长城
(“30万”仅为秦代,如果算上历朝历代的人工数量,将远远超过此数;下图为明长城,图片源自@DigitalGlobe)

动用70万人修建帝王陵寝
(“70万人”为《史记》所载修建秦始皇陵的人工,历朝皇帝陵寝修建人数不一,但多数都规模庞大;即便在中国历史上经常被人忽略的西夏,其王陵也大得惊人,总面积高达50平方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摄影师@刘夙培)

动用更多人力修建通达全国的道路
(秦代开始动用国家力量大规模筑路,道路宽阔,甚至还在道旁种树;汉代从长安向外辐射的“国道”达到7条,全国总里程超过3万千米,沿途还设众多邮亭、驿站、市场、兵营,以保证道路通畅,总之古代的道路系统是一个不弱于长城的大工程;我们熟知的国家级快递“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更是唐代道路系统发达的证明;下图为新疆巩乃斯的森林草原和公路,摄影师@刀哥)

动用数百万人修建运河
(隋代大运河的修建人工高达100万-500万;下图为广州猎德涌,当地人有在这里举办龙舟比赛的传统;摄影师@陈冲)

整体而言
中央集权为中国带来了长期相对稳定的环境
人口开始大幅增加
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认为
北宋时中国人口就已经突破1亿
更优质的水稻品种被引入中国(如占城稻)
大规模冶炼的铁制农具
让人们可以更轻易地砍倒森林、清理荒地
再加上历代统治者都大力推进农业的扩张
水稻种植面积越来越大
(杭州八卦田,为南宋时的皇田,皇帝每年会在此春耕开犁,以鼓励农桑;摄影师@祝嘉琪)

几乎整个南方都被开垦成了稻田
那些不易耕种的地方
也被“梯田”这种极具创造力的革新所突破
(元阳梯田,图片源自@Digital Globe)

北方的稷
则在这场农业革命中失去了辉煌的地位
外来物种小麦成了最重要的作物
而从美洲传入的玉米、甘薯、土豆
也一样大行其道
(济南黄河边的玉米地,摄影师@赵欣)

外来物种在中国土地上塑造的景观
直到今天依然令人震撼
(新疆焉耆县的晒辣椒场面,摄影师@王威)

例如薰衣草、油菜花这样同时极具观赏价值的作物
更是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大热门
(这两种作物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引入;第1张为新疆伊犁薰衣草花田,摄影师@焦潇翔;第2张为门源油菜花田,摄影师@刘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