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微亮,位于成都龙泉驿区石香炉附近的一处山顶一间“深山琴苑”茅草屋里,66岁的杨广早早起床,简单吃上几口早饭,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杨广研究古琴已经有10年了,在龙泉山上住了三年多。
杨广先是在自己家中做,后来因为城市噪音影响做琴的氛围,他便选择远离闹市。龙泉山风景秀丽空气适宜,于是杨广自己来到山林,在这里隐居专心制琴,女儿时不时的会给他送些蔬菜与大米等生活必需品。
杨广的草屋有一半距离地面有一米多,用几根木桩支撑。
屋内四壁露风,一个微型暖风机和一个电磁炉是这个屋内的所有家用电器。
手里捧着大小各异的刨子、锯子、刻刀,杨广开始在屋外的案板上“叮叮当当”的雕琢着古琴底面。
杨广还将阴阳五行运用在古琴制作中,用古代作战侦查的方式,把翁坛埋在地下探听大地五音变化,并以阴阳互根的原理运用于古琴斫制,使琴音穿透,发出厚重深远之音。
十年间,买书籍、看视频、查资料、购买工具,用料、尺寸等,他都是从零学起。工具不全就自己琢磨着制作。这些年,杨广自己制作的工具就有40多种。
十年如一日,杨广就这样重复着与古琴打交道的日子,他说自己不求卖钱,只求做世界最好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