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学吧 关注:1,509贴子:21,879
  • 8回复贴,共1

做点功课——大刀关胜三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刀关胜三题

● 丁永林
“大刀”为关胜的绰号,因善使一口青龙偃月刀,故名。
水浒中,关胜为蒲东(今山西运城)人氏,关羽嫡派子孙。身长八尺五六,三柳髭须,两眉入鬓,凤眼朝天,面如重枣,唇若涂朱。初为浦东巡检,后被举荐作了领兵指挥使等职。与梁山军交锋时曾独战林冲、秦明三十回合不分上下,被呼延灼所破而被捕后为宋江说降。大聚义时为天勇星,坐第五把交椅,任马军五虎将中第一员大将。梁山军被招安后,随宋江南征北战、东征西杀,全身而归。被朝庭封为大名府正兵马总管,“甚得军心,众皆钦伏。一日,操练军马回来,因大醉,失脚落马,得病身亡”。
关于“大刀”关胜,这里谨说三题。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8-02-04 17:31回复
    “大刀”简识
    刀,指可用于切、削、割、剁、刺的工具,单面长刃。原始社会,用石头、蚌壳、兽骨打制而成,铜等金属出现后,被利用制作各种形状的刀,不仅用作劳动工具,还随身携带作为防身自卫的武器。冷兵器时代,作为武器的刀为十八般兵器之一,大刀为其一种。
    古代的大刀本为车战时代之利器,为“带有长柄的刀”,与丈八蛇矛功用相同。后来战争变法,易车而马而步,而大刀没废,且刀法逐步完善。“大刀之最著者,为关王刀,盖即关羽之刀法也”。三国志载关王刀,“重八十二斤,长一丈二尺;古之度制,较今为短,合之今度制,长仅八尺有奇耳”。《三才图会•器用》卷六载,“关王偃月刀,刀势即大,其三十六刀法,兵仗遇之,无不屈者。刀类中以此为第一”。
    所谓偃月刀,即“刀口圆若半弦月者”,青龙偃月刀是其中一种。近现代武术运动中,一般刀身约长55厘米,一面有刃,前锐后阔,栖长约165厘米,刀背凸牙有孔悬系红缨,刀根与柄连接处有刀盘,柄贴盘部包有约20厘米的铜皮,名“定手”,柄尾安有铁铸。在使用中都是双手握持,以腰力发劲,一动一静都表现出雄浑威武、勇敢果断的气势。
    在《三国演义》中,青龙偃月刀为关羽所使用的兵器,书中描述其重八十二斤(约相等于现代的49.2公斤),关羽用其斩杀了不少武将,所以后世也称青龙偃月刀为关刀。在关羽被杀后,青龙偃月刀被东吴将领潘璋夺走,后来,关羽的儿子关兴杀潘璋为父报仇,夺回青龙偃月刀。自此,关羽和青龙偃月刀就被后人互相视为象徵。
    所以,水浒作者将关胜描述为关羽嫡传子孙,长相与祖上颇为相似,也骑“赤兔马”,使一把“青龙偃月刀”,精通兵法,绰号“大刀”。有《西江月》一首为证:
    汉国功臣苗裔,三分良将玄孙。绣旗飘挂动天兵,金甲绿袍相称。赤兔马腾腾紫霞,青龙刀凛凛寒冰。蒲东郡内产豪英,义勇大刀关胜。(《水浒全传》第六十四回“呼延灼月夜赚关胜,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8-02-04 17:32
    回复
      “关胜无论走到哪里,都值数万兵马!”
      “关胜无论走到哪里,都值数万兵马!”这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形容钱学森先生的名言,以关胜相比,彰显钱学森在中国“两弹一星”研发中的领袖地位。
      这里的关胜,说的就是水浒中的关胜。
      关胜是水浒作者设计的宋江人才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棋子,出场虽晚,却是梁山军五虎将的领头雁!
      水浒本是宋江的传记,从某种意义上讲,自始至终宋江都是政府中人,为国家建功立业是他的宗旨,如果说开始的结交江湖好汉还是“个人爱好”,自从“助”晁盖上梁山后,他就意识到要想“大弄”——组建一支强力军队,非自己亲自运做不可,所以形成了他的人才战略。
      宋江人才战略中的重要目的是吸纳政府中的专业军官,这从他“流亡”过程中就已经开始了。在青州,他收降花荣、黄信、秦明送往梁山;被晁盖长途奔袭从江州救上梁山后,在吴用等人的接风宴会上,突然想到的就是“黄安那厮如今在那里?”当听到晁盖说“那厮住不够两三个月便病死了”时,宋江嗟叹不已。
      综观水浒,作者为宋江设计的梁山108位首领有三类人:江湖中良民型好汉,有山头的绿林好汉,政府中的专业军官。前两类人固有的江湖义气是凝聚力的策源点,而政府中的专业军官则是大型战争中统帅的中坚。所以,曾为政府中专业军官出身的计21位,座次大多排的很往前。请看大聚义时梁山108将的座次排列:
      三十六名天罡星中,前四位为中枢领导(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从第五位起直到第十九的急先锋索超,除了两位社会上有声望的柴进和李应外,其余十二位上山前全是政府军官出身(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花荣、朱仝、鲁智深、武松、董平、张清、扬志、徐宁),索超以后,始为江湖中良民型好汉和有山头的绿林好汉出身;在七十二地煞排列中,军师朱武排在第一,接着就是八位政府军官出身人员(黄信、孙立、宣赞、赦思文、韩滔、彭玘、单廷珪、魏定国),江湖中良民型好汉和有山头的绿林好汉出身的后排。
      不难看出,在政府专业军官出身的首领中,关胜排名最前。如此排名不是因为关胜武力最强,而是因为他是东汉末年名将关羽的嫡派子孙,正是因为关羽的影响力,才使得“关胜无论走到哪里,都值数万兵马!”
      这里有必要回顾一下关羽。
      关羽,出生年月不详,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早年因犯事逃离家乡至幽州涿郡,公元184年(中平元年),汉室宗亲刘备在涿郡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关羽与张飞同在其中,自此跟随刘备辗转各地,为刘备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暂居曹操手下时,因阵前杀颜良解白马之围有功,由曹操上表封为汉寿亭侯;刘备称汉中王时,拜关羽为前将军,总领荆州,公元219年战败被俘,被孙权斩首。
      作为一个“功业未终”的勇将,关羽生前地位并不高,并且还有“一度背叛刘备,投靠曹操”经历,留下“污点”,其形象是去世若干年后,被人们逐渐重新认识、拔高并神化的。
      客观地说,在宋代以前,关羽的形象在民间影响并不大,对此,赵冀在他的《陔余丛考》卷35中曾评论说:
      鬼神之享血食,其盛衰久替,亦若有运数而不可意料者,凡人之殁而神,大概出殁之数百年,则显著灵赫。久则渐替。独关壮缪在三国六朝唐宋皆未有禋祀。
      到了宋代,由于外虏压境、兵戈纷乱的社会环境,才使关羽作为忠臣的形象受到朝廷的重视,以其昭示天下臣民,故而在宋徽宗和宋高宗时两次加封关羽,称武安王。
      此后,关羽的地位被一次次抬高,甚至将他与“万事师表”的孔子相提并论,希望他“协天护国”、“伏魔”荡寇,正式登上了朝廷的政治殿堂。至水浒成书的明代,由于关羽被作为忠、诚、信、义的豪杰典范而进一步深入人心,所以,水浒作者将与关羽艺术“表象”相似的关胜,进入梁山108位好汉行列中,并列为五虎将之首。
      也许因为出场太晚而没有太多的表现机会,水浒描写的关胜武功虽属上乘,“值数万兵马”也当没问题,但与人们心目中的关羽形象尚有很大距离。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8-02-04 17:32
      回复
        关胜之死
        对关胜之死,水浒中写到:
        关胜在北京大名府总管兵马,甚得军心,众皆钦伏。一日,操练军马回来,因大醉,失脚落马,得病身亡。(《水浒全传》第一百二十回“宋公明神聚蓼儿洼,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历史上确有关胜,为济南府守将。南宋初,刘豫任济南知府,金军攻济南,刘豫受金人利诱,杀关胜后降金,《金史》《宋史》均记载有此事:《宋史》写道,豫惩前忿,遂畜反谋,杀其将关胜,率百姓降金,百姓不从;《金史》写的是,挞懒攻济南,有关胜者,济南骁将也,屡出城拒战,豫遂杀关胜出降。
        在《水浒全传》成书前的诸“过渡本”中,有个百回的钟伯敬评本,书中是这样写关胜结局的:
        关胜在北京大名府总管兵马,甚得军心,众皆钦伏。后来刘豫欲降兀术,关胜执意不从,竟为所害。(巴黎图书馆藏《钟伯敬先生批评水浒忠义传》,明四知馆刻。转引自马幼垣《水浒二论》)
        这里,将刘豫部下关胜与水浒中的关胜合二为一了。只是,最后经典化了的《水浒全传》,没有采纳这种“关联”。
        不过,“刘豫部下关胜与水浒中的关胜合二为一”,被清陈忱写入了《水浒后传》,说关胜没有被刘豫所杀,而是被幸存的梁山好汉从刘豫手中救出,一系列故事后,夺了暹罗国,拥立李俊为国王。
        余嘉锡在他的《宋江三十六人考实》中认为,这个刘豫部下关胜可能就是水浒中关胜的原形。
        (2015年3月14日)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8-02-04 17:33
        收起回复
          第三次读这篇文章了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3-09 17: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