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人:河南小农丫创始人丫丫
撰稿人:撒野的疯子
大家可以看到了我2010年年终的总结,包括大事件的回顾。我是从2010年12月17号开始做卖场。我当时做的是丹尼斯卖场,以及我们河南省供销上卖场,开始上货。我所有的时间点记录的都非常详细。哦,对,有一点哦!我字写的不太好,然后因为当时,每天都是草草的记录一下吧!但是我我把这几年的工作笔记翻下来的时候。非常的有收获、非常有感触。就是2010年的时候,我们从一开始做红薯就想着要做不一样的红薯,他不仅是红薯。为了这个梦想,为了这个理念,我们小农丫团队一直坚持到现在。
我昨天给大家分享的书大家还记得吗?就是用《数据说话》。这本书对我非常有用,而且我之前没有见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会想:我要总结数据。所以即便是我当时在基地,手头没有电脑。我也会通过手机把每天的销量,尽量的记录下来然后去发现、去寻找一些规律。以及我会把各店的情况,用非常繁琐的语言和文字记录下来,然后去做分析、去做对比,大家可以留意一下。
其实大家知道吗,我从10年开始对于红薯的定位都是比较高端的。当时,如果有郑州的朋友的话你们可以回忆一下。2010年、2011年、2012年这三年,只要是郑州的丹尼斯各大卖场,每到周六、周日都会有我们小农丫团队的促销员在卖场叫卖、试吃、推广。就是那个时候,我就明白一定要把我们的红薯定位成比较高端的。然后,品种要细分,要功能化的去区分它。以前的包装的我尽量找一找,发给大家看一下。就是我2010年就那样的意识,就有那样的想法。只可惜我那一年好像走的太快了一点。嗯,好像我的好友刘永好说过一句话,他说他做事情只比别人慢半步。当时。我觉得我自己可能是比大家、比整个农业市场都好像快半步,然后我自己觉得就是我们团队,包括我本人可能不仅仅是快了半步,可能我们快了一步。
所以在2010年、2011年、2012年的时候做的效果挺好的,就是我们那个时候就把越南紫薯卖的定位,一般都是在6块8毛钱以上。嗯,当时我去过,我在2011年的时候去过萍乡?拉越南紫薯,价位是一块二毛五。记得特别清楚,拉一车回来,然后到了丹尼斯卖场之后,只要是到大堆上,马上都会被顾客抢光。那个时候我就想为什么紫薯可以比普通红薯卖的贵,而且还卖的快,别人还愿意去抢?就是因为我们在卖场不断的推广,告诉大家它富含花青素,告诉大家紫薯有很多很多的吃法,包括我们印了很多的彩页去宣传我们的红薯。我们去引导消费,效果真的是蛮好的。
当时就像既然紫薯他可以卖的那么贵。其余的品种的红心的、白心的、那些红薯会不会也卖的更贵一些?所以我们就在想办法一定要找出他差异化的东西。所以我们就开始分析紫薯为什么卖的贵?首先他颜色不一样;第二个它的产地是在国外,是进口的;第三个就是它的营养价值特别高,第四个就是紫薯它的颜色,本来形象直观上就是很差异化的,一个新品种的出现。所以他可以有个很好的价钱。
我是从卖场的促销员做起的,大概就是2011年三月份的时候。我在丹尼斯中原店(第一个店)是我做起来的。我第一天去卖红薯的时候,我从早上9点站到晚上9点,12个小时,除了中间有一个小时去吃饭之外。我那天的销量只卖了三十多块钱。也就说就卖了有五六盒,因为我们当时的定位是6块8一盒,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的定位就是要装盒装的,我从来不卖散货。大概坚持了半年的时间,在丹尼斯中原店的卖场(那个大卖场在棉纺路)。郑州的朋友可能知道那个店,我们在那个店的销量是从一天30多块钱到一天3000多块钱,一百倍的飞跃。
所以从2010年做红薯的现在,我有一个习惯就是不断的去总结,然后再不断地去创新。跟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一定要做记录,哪怕是你只言片语都记录下来。很多年之后你再翻起来的话,你就会觉得那真的是拿钱买过来的经验。当然我们通过自己当时的努力,2010年、2011年的时候,我们团队里确实赚到了第一桶金,这也是我加入红薯后赚到的第一桶金。所以那个时候我信心满满。我就觉得:做农业太简单了!如此简单!我根本都不知道怎么种。但是一个概念的植入,我就可以把农产品卖出自己想要的价值来,那个时候我就是这么想的,做农业特别容易。

刘丹在讲解

展台
第一张图片的是我2010年的样子,就是穿紫色衣服的.我正在拿着麦跟顾客讲解。第二张就是我的展台是我自己在卖场,自己切了一些红薯,煮了一些红薯,自己做了一个小型的展台,各位可以先看一下。虽然这是六七年前的东西,但是我相信,如果放到今天在卖场里面,它仍然是非常漂亮的一个展位。我感觉卖场的每个平台都是都是一个展示的平台,我都会把我产品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我的客户。
这些全部是我们2010年在卖场,就是从我自身做起,我还带了有六七个促销员。我们对于卖场陈列的要求,以及对于展品,所有我们的颜色搭配的要求,包括我们那个时候把红薯都细分。就是紫薯是保健型、香薯是熬粥型、水果红薯是生吃型、贡薯是烧烤型。呃,当时紫薯就是越南紫薯,香薯是心香这品种,贡薯我们当时用的是(北京)553,水果薯用的是166-。166-几我不太记得了,我对代号儿不敏感哦。我首先承认我对红薯品种的代号是不敏感的,但是我感觉她应该有个很好的品名。应该让顾客记住的不是他的代号儿,是他的品名。所以当时我们在卖场做的还是比较用心的。
我们从2010年开始做,就是冬天的时候开始上卖场到我们2011年的三月份左右吧!我们总结了这半年时间红薯存在的很多问题,我们就开始分析在卖场如何产生利润,毕竟是销量。销量大的话才能决定它的利润比较多、比较高。然后利润如何保证?我们就开始再次细分。就是他的货源有保证啊,货品的质量要保障,促销人员要加强培训,以及余货还有些不好的货、残次品,他要利益最大化的处理,我们都会给他做非常详细的分解。

小农丫鲜薯管理模式
大家注意到了,在2011年的时候,我们对于货品质量保证这块儿有一个货物大小分级、卖场高低分级、流通渠道分级、包装规格分级。就是体现的最多的字眼可能就是“分级”两个字,它不仅仅是对于红薯规格的一种分级,你要对你的卖场、你的渠道,还有你的包装规格都要有一个分级。他都应该有自己相应的去处和销路,这就是我在大会上的时候我给大家说,我去过很多的农场,面临的问题都是红薯很多就是很乱七八糟的堆着,或者是一锅一锅就的在那炖着。嗯,大家可能都会很迷茫,红薯在这儿,但是你的红薯到底应该去往哪里,你心里真的有数吗?
我们这个团队做事情呢就是还算是比较细致一些。而且我们不是单纯的去光想自己的利润是多少,我们只是想有没有一个合理的逻辑?就是一个销售链能够打通,它一定是有一个非常非常适合这个生态链的一个逻辑的。我不知道有没有表达清楚!就是我知道那个道理有时候可能我说不清楚。我们就是在找一个逻辑,把这条链捋顺了之后呢,然后每一个环节细分,细分完之后在每一个环节做好,把他打扎实了。然后我觉得我们这个销售才能够保证。
这两天有很多的朋友都一直问我:刘总你建议我们种什么品种啊?然后来年的时候我们可以怎么合作呀?你预测一下明年哪个品种好种啊?你的那些品种的代号到底是什么?大家都会问我很多很多问题。首先,我先说明一点,我不是一个特别精通红薯的人,我只能这样说。而且我对于这个红薯的品种到底怎么种我也不了解?我们这个团队唯一好的一点,就是我们小农丫可能比较善于去分析市场,我们始终跟顾客走的特别近,然后我们会做大量的顾客问卷调查。我今天就不再给大家发我们的问卷调查的内容了。就是说你做事情的话,一定要积累一些数据。
今天我说了我忙了有一天了,然后呢有一些疲惫,但是我讲的乱的话大家也多多包涵。我给大家晒的这些东西不是想想说明我们有多么的好,或者说我们有多么的能。但是我只是想让大家看到,我们这帮人吧,就是从我们加入的红薯行业里面来之后,我们对于销售这块是非常重视的。而且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分析、去思考,然后再总结就是我们有做事的态度。嗯嗯。大家问我很多问题的时候,其实你不用问我。你自己首先与这个事情建立起一种感情。就是你能不能在吃饭睡觉,平时的点点滴滴当中都在思考:我该怎样把它种好?我该怎样把它卖好?嗯,一定要与它建立是非常非常深厚的感情。我可以说这么多年,红薯已经渗透到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是关于这个种植方面呢!大家还是要问自己。我昨天晚上听见大家在探讨价位,在探讨市场的行情。我自己给大家发过去一句话,我说:“我们小农丫尽量做到,就是像一个前辈说的,就是好事也不抢,烂事也不慌。因为红薯啊!红薯这个种好了容易也不容易。但是请大家一定要想通一个道理:是好的产品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被市场所左右,他会左右市场。而且红薯也像一个人一样,如果把它人性化的话,那么红薯就像一个大姑娘,她就应该在最好的年华嫁掉。相对红薯来说,就是它应该在最美的时候、口感最好的时候卖掉,它的价位就是最好的。
那么在听的同学们,有几个人能非常自信的说:我就有自信,我能种出什么样的红薯,说长就是长的说圆就圆的,说二两不会超过三两。有几个人能说出这样的话呢?如果有的话呢,其实你就完全不用愁销路了。你只要坐等着我们来收就好了。所以,种什么啊?怎么种?不要问别人,问你自己!跟你自己内心商量商量!你有没有在意识上转变过来?你有没有把这当成事去做?你有没有蹲在田间地头观察红薯的变化?你有没有每一年去积累种植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很多人都是只管闷着头,大家什么我种什么,然后大家销什么我销什么,大家卖什么价卖什么价!但是这样子有用吗?到最后的结果呢?所以我不是在做文字上的游戏,就是我只是想让大家清楚:种什么品种?该如何去种?没有任何人可以给你指导,能指导你的永远是你自己。
我说一说我对小农丫鲜薯的定位吧!从2010年开始大家都看到了。我不会说现在去平白无故的就给大家说我卖的有多好、卖的有多贵,我的定位有多么的高端。但是从2010年开始我就清楚。我看着我叔在基地里面种红薯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就在想既然那么不容易,投入巨大的精力在红薯,在我们看来红薯就是宝贝,他一定要值那个钱。就是我们觉得自己的产品是真正的好,我们自己有充分的自信,这样才能把这份自信传达给你的客户,让你客户也相信:你的红薯真的好,真的值那些钱。而且我们辛辛苦苦的种出来,就是应该让种地的人赚到钱,让帮忙销售的红薯也赚到钱,让消费者也愿意为此付出相应的价值。这我就要定位成高端的原因,我愿意做优质的东西。
简单的一句话给大家这么说,你把它打造成高端的一个定位的时候,中间相对的来说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可以够你去试错、去幻想、去创新,甚至真的可能打开一个新的天地。所以,我当时的想法特别简单,就是我要(做高端的)。在我2010年做红薯的时候,苹果手机还不出名,可是我觉得乔布斯的理念就非常的好。他就是要把(手机)这种差距拉开了,然后让你知道他做的是一种品质。然后,如果市场会为这个品质买单,那么就是一种良性的循环,他(乔布斯)会拿这些利润再去开发更好的产品,而不是说(同行之间)互相压价。有一个很简单的营销的案例说,夏利轿车很便宜,但是夏利轿车已经退出市场了。宝马家轿车很贵哈,但是现在依然卖的很好!
说着说着可能就超时了,嗯道理就是在这,但是到底在这儿的时候关键是有几个人能把这个道理执行下去落地。这是需要有一个非常漫长的一个过程。另外,我觉得做这个事情的话是需要一个系统的团队的。我们的团队的人不多,以后我会给大家慢慢地介绍,这个群里边就有。做红薯非常的简单也不简单,我们做销售这块儿的话,这么多年我们都是一个团队在支撑,虽然只有这。聊聊的七八个人,但是每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
我今年(2016年)我去过很多基地,我去到很多基地的时候还有一个通病,我在这里说的稍微远一点,就是很多基地出现一个情况:这个基地的老板,他又得管种植,然后又得管销售,还得管售后服务。他其实是忙不过来的,一收红薯的时候,我去见他根本就没有时间,他告诉我要来不及来不及了,趁着天儿好赶紧收吧!但是这边又在不停地接电话,比如说北京要发货、上海要发货,他又得联系货车。他一个人忙的团团转,而且他还要监控地里的红薯有没有收回来,收回来以后入窖的时候有没有分级。一个人从头忙到尾,其实是非常的忙而且是没有效率。可能哪头都顾不上,可能红薯有一部分在地里真的没有收回来。而且客户这边。由于你的质量没有把关好,你的售后没有做好,你的客户就丢掉了。
问题可能是大家都会面临到的。一些老的老的同志、老的同学们,可能现在做得顺风顺水了,但是也很辛苦,收获的时候肯定也是非常的忙碌。但是怎么样把咱们整个流程给捋顺了呢?我一个美国的朋友,他今年七月份回到国内就跟我讲。就是他说在美国做农业不像我们这么辛苦。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美国可能一家人一个农场主两三个人就可以负责几千亩地是为什么第一是他的机械化比较发达,第二个就是他们有每个环节都有专业的公司去做服务。举个例子,假如说咱们在美国种红薯,薯种薯苗有专业的公司给他们提供。而且他们的这个公司会派人把这个种子给你送到地里,并且指到你怎么种下去,这是第一个环节。第二个环节,你需要打药的时候,会有专门的打药公司。你只需要打个电话,打药公司会根据你的亩数给你派打药车,或者说是派直升机喷洒。他都会给你做非常详细的(计划),包括他会对你的土壤进行测量,告诉你应该打那种药,他会给你匹配好,这是第二个环节。第三个,你收获的时候,你只需要打个电话,美国他是计划性种植,它的周围就会有一些与种地相匹配的一些初级加工厂。假如你的种红薯哈,会对咱们的红薯进行清洗,然后两边切头,或者是削皮儿啊!他会根据下游工厂的需求,做一个初加工。就在你的农场周围,就会有一个专业做初加工的厂子替你分解这些东西,完全不用你操心。那么第四个环节,会随着客户的需要,假如说你需要烤红薯,OK,没问题。我把红薯两头切好,赶紧放在筐子里面清晰好,帮你配送到市区你的销售点、你的红薯店里面。那么你要是做加工的话,沙子什么都洗掉了,你可以直接拉到加工厂去打粉,没有问题。那么你要是想做像我们这样的精品呢,也没问题,他会把小的挑出来,然后帮你打包到我房子里面,或者箱子里面,发给像我们这种销售商或者微信代理,你再根据自己的要求,装盒子或者装礼箱。最后,大家可以可以想一下:这中间有几个环节?好,一个是种子,一个是打药,然后一个是收获,最后一个是初级加工四环节。这四个环节都有专业的工厂,或者说有专业的机构和公司为农场主服务,农场主只需要把地看好喽,把东西装好了,及时的打电话给这些公司过来。就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系列的流程,怎么能不轻松呢?
中国的农业在世界上的排名是比较靠后的。中国的农业基本上还是一种相对来说原始一点的状态。像我现在讲的话,突然觉得自己高大上了啊!我也不是想显摆自己多么的能,然后在美国有个什么样的朋友,我只是说我见到了什么、我听到了什么我给大家分享。就是说,大家注意到了,未来国际上的大趋势是:你想把这个行业做成产业的话必须实现系统。他是一个系统,它是一个生态,每个环节都有一个他自己的应有的位置,这样这个逻辑才会顺,那么这个行业才能做通。
发达国家农业已经替中国的农业做出了很多的范本了,只是我们不了解,只是我们没有走出去。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就在那里,你接受与不接受,他都会来的。他不会以你个人的意志,或者你说我不想听、我不想知道、我不想看、我不想改变而转移,他还是会来的。所以在小二班的同学们,我们这几百人能够不能够先把自己的意识稍微转变一下,能够看到未来就在那里,确实就在那里,它要来了。
如果我们想好这个大的趋势之后,那么对于我们自己这块儿,小区域范围之内的,有没有一些小小的启发?那么我们就地是不是就可以?我注意到很多朋友就是在我身边,同行们就有很多自己有基地,也有红薯加工厂,就是可以就地就做成粉条,一个人把所有的链条都给做了。其实这样的话每个人到要建厂,每个人到建窖。但是如果大家把钱都拿出来,你就负责好建窖,你就是种植这块儿,那么我就负责来建厂子做粉条。他就负责这个把粉条给卖出去,就是像美国的这种模式,它是一种细分。其实我们现在是一个人把一个环节打到底但是如果要是大家一起来做这一个大环节,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的话,会不会更好一点!?
其实市场是特别大的,经营市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所知道的、我所看到的就是这些,我只是想给大家转述一下我看到的东西,以及给大家说一下自己不成熟的一些想法。嗯,有什么的话大家也可以继续的探讨。包括大家说的:有高端就会有低端。是的,没有错。因为本来很多的东西他都会有一个平衡。有好的就有坏的,也不能说是坏的,就是产品都应该有它的分级和产品结构,所以经营起来方式确实是不一样的。
国外的那种大农业,咱们中国这块还没有跟地上。而且今天下午的时候,我跟一个农科院的老师在探讨,他就说:他去我基地里面,五十亩以内的基地是赚钱的,五十亩到一百亩地是微赚。一百五到两百亩地是少赚,两百亩以上甚至上千亩的肯定是要陪。我说有那么肯定吗?老师他说有这么肯定。这个好像是在中国,越是规模大的东西,反而越赔钱,他倒建议我们做小而精。
因为我也跟他探讨了,在美国的是因为土地比较多,然后人口比较少。你像日本的农业跟美国是完全两种概念的,日本农业恰恰是小而精的,因为他们的人口多耕地少。所以他们一个人可以打理的土地就是有限的,他就可以操作得、打理的非常好。所以也有矛盾,但是怎么样从矛盾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找到一个突破?呃,这个是个大课题哈!然后。国家的领导们、设计师们可能会考虑。对于我们来讲,我们怎么样把红薯行业里面的生态链重新规划,或者说是全新的一个生态链出来,这可能是我们更多该探讨的东西。
提问:在中国,农业全产业链是伪命题吗?
不是一个伪命题。而且今天下午呢,我还跟这个老师探讨到了,河南省政府就提出了一个概念就是要123产业融合。我相信大家也会了解到123产业融合的这个概念的。
123产业融合大家可以上网先百度一下,看看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和政策。对了,在这里呢,也提醒大家一下:我们虽然是种红薯、做农业的。但是国家政策和导向该关注是需要关注的。毕竟我们是需要在大环境之下做自己的小事业的,从大事看小事。这始终是我们做事的一个态度和一个远见吧!
拓展:一二三产业融合。

一二三产业融合
全产业链是好事,但是全产业链对于我们目前来讲,全产业链可能实现起来确实有点难,他不是一个伪命题,他可能以后真的会实现。而且已经有做的很好的全产业链的一个范本了。呃,比如说我们河南的企业--好像你,我他就是从种植、收购、加工到销售,整个一个产业链都做完的,也是非常成功的一个上市企业。
好吧看到在家已经有发红包的人出现了,那今天晚上的分享就到这里吧!我今天晚上乱七八糟说了很多。因为一天了也很疲惫哈!思路也是路上也可能会有一些乱,但是我真诚的把我自己所所想表达的东西,应该就表达出来了吧!嗯,有什么东西大家可以在聊一聊,也开阔一下彼此思路。畅所欲言吧,然后明天晚上我尽量早一点给大家约。好吧!祝各位晚安。
编者几点心得:
其实我是红薯界的一枚新人,是刚刚进入这个行业的,以前总以为农业是一个粗放的、简单的东西,心想9亿农民都能做,也难不倒哪儿去吧!接触到诸如小农丫这样真正把红薯做成“商品”、做成“精品”的企业之后,我才意识到我对农业的认知是有多么地浅薄,才意识到之前我对红薯的概念仅仅是一个从地里种出来的 “农产品”而已。
丫丫说得好,农民辛辛苦苦把好的红薯从地里种出来,就是要让它创造出价值的,就是要让农民和经销商挣到钱的。国内消费升级后,更多消费者也原意为更加优质的商品(也可以说是精品)买单的。而作为生产者和经营者要做的,就是要不断地控制好产品质量、做好产品服务,对消费者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国家早先就提出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各行各业其实都一样,生产、加工、服务相关的企业在红薯这一大的产业链上,应该各自都有自己的精准定位,然后在自己的位置上把自己最为优势的一两个环节做到最好,让上下游之间都能无缝对接,让红薯商品在链条上能够顺畅运行下去,这样红薯的价值(包括实物价值和精神价值)才会不断提高,这个体系下来才会运行完好。个人觉得,在这个方面,初创企业最为忌讳的就是不要因为一时的顺风顺水就开始好高骛远,步子迈得太大是容易出问题的。比起你什么都做却做的不精,做好自己最擅长的事会更有意义。当然,如果你在你所处的环节上已经做到了最好了,较长时间内已经没有人可以超越了,或者说增加一个环节可以大幅度减少你的成本,这时候可以考虑在临近的上游或下游适当拓展一下。
最后,感谢小农丫,感谢丫丫的无私分享。人们往往乐于模仿成功企业的成功模式,却很少会静下心来复盘“成功”企业创业初期的历程,因为先行者初期的艰难总是会让很多后行者退缩。丫丫把小农丫初期的经营情况详实地展现给大家,毫无保留,真的很让人佩服,这样的胸怀、这样的气度、这样的格局,恐怕很多人都做不到吧!希望小农丫这个团队,在未来能给我们的红薯行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撰稿人:撒野的疯子
大家可以看到了我2010年年终的总结,包括大事件的回顾。我是从2010年12月17号开始做卖场。我当时做的是丹尼斯卖场,以及我们河南省供销上卖场,开始上货。我所有的时间点记录的都非常详细。哦,对,有一点哦!我字写的不太好,然后因为当时,每天都是草草的记录一下吧!但是我我把这几年的工作笔记翻下来的时候。非常的有收获、非常有感触。就是2010年的时候,我们从一开始做红薯就想着要做不一样的红薯,他不仅是红薯。为了这个梦想,为了这个理念,我们小农丫团队一直坚持到现在。
我昨天给大家分享的书大家还记得吗?就是用《数据说话》。这本书对我非常有用,而且我之前没有见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会想:我要总结数据。所以即便是我当时在基地,手头没有电脑。我也会通过手机把每天的销量,尽量的记录下来然后去发现、去寻找一些规律。以及我会把各店的情况,用非常繁琐的语言和文字记录下来,然后去做分析、去做对比,大家可以留意一下。
其实大家知道吗,我从10年开始对于红薯的定位都是比较高端的。当时,如果有郑州的朋友的话你们可以回忆一下。2010年、2011年、2012年这三年,只要是郑州的丹尼斯各大卖场,每到周六、周日都会有我们小农丫团队的促销员在卖场叫卖、试吃、推广。就是那个时候,我就明白一定要把我们的红薯定位成比较高端的。然后,品种要细分,要功能化的去区分它。以前的包装的我尽量找一找,发给大家看一下。就是我2010年就那样的意识,就有那样的想法。只可惜我那一年好像走的太快了一点。嗯,好像我的好友刘永好说过一句话,他说他做事情只比别人慢半步。当时。我觉得我自己可能是比大家、比整个农业市场都好像快半步,然后我自己觉得就是我们团队,包括我本人可能不仅仅是快了半步,可能我们快了一步。
所以在2010年、2011年、2012年的时候做的效果挺好的,就是我们那个时候就把越南紫薯卖的定位,一般都是在6块8毛钱以上。嗯,当时我去过,我在2011年的时候去过萍乡?拉越南紫薯,价位是一块二毛五。记得特别清楚,拉一车回来,然后到了丹尼斯卖场之后,只要是到大堆上,马上都会被顾客抢光。那个时候我就想为什么紫薯可以比普通红薯卖的贵,而且还卖的快,别人还愿意去抢?就是因为我们在卖场不断的推广,告诉大家它富含花青素,告诉大家紫薯有很多很多的吃法,包括我们印了很多的彩页去宣传我们的红薯。我们去引导消费,效果真的是蛮好的。
当时就像既然紫薯他可以卖的那么贵。其余的品种的红心的、白心的、那些红薯会不会也卖的更贵一些?所以我们就在想办法一定要找出他差异化的东西。所以我们就开始分析紫薯为什么卖的贵?首先他颜色不一样;第二个它的产地是在国外,是进口的;第三个就是它的营养价值特别高,第四个就是紫薯它的颜色,本来形象直观上就是很差异化的,一个新品种的出现。所以他可以有个很好的价钱。
我是从卖场的促销员做起的,大概就是2011年三月份的时候。我在丹尼斯中原店(第一个店)是我做起来的。我第一天去卖红薯的时候,我从早上9点站到晚上9点,12个小时,除了中间有一个小时去吃饭之外。我那天的销量只卖了三十多块钱。也就说就卖了有五六盒,因为我们当时的定位是6块8一盒,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的定位就是要装盒装的,我从来不卖散货。大概坚持了半年的时间,在丹尼斯中原店的卖场(那个大卖场在棉纺路)。郑州的朋友可能知道那个店,我们在那个店的销量是从一天30多块钱到一天3000多块钱,一百倍的飞跃。
所以从2010年做红薯的现在,我有一个习惯就是不断的去总结,然后再不断地去创新。跟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一定要做记录,哪怕是你只言片语都记录下来。很多年之后你再翻起来的话,你就会觉得那真的是拿钱买过来的经验。当然我们通过自己当时的努力,2010年、2011年的时候,我们团队里确实赚到了第一桶金,这也是我加入红薯后赚到的第一桶金。所以那个时候我信心满满。我就觉得:做农业太简单了!如此简单!我根本都不知道怎么种。但是一个概念的植入,我就可以把农产品卖出自己想要的价值来,那个时候我就是这么想的,做农业特别容易。

刘丹在讲解

展台
第一张图片的是我2010年的样子,就是穿紫色衣服的.我正在拿着麦跟顾客讲解。第二张就是我的展台是我自己在卖场,自己切了一些红薯,煮了一些红薯,自己做了一个小型的展台,各位可以先看一下。虽然这是六七年前的东西,但是我相信,如果放到今天在卖场里面,它仍然是非常漂亮的一个展位。我感觉卖场的每个平台都是都是一个展示的平台,我都会把我产品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我的客户。
这些全部是我们2010年在卖场,就是从我自身做起,我还带了有六七个促销员。我们对于卖场陈列的要求,以及对于展品,所有我们的颜色搭配的要求,包括我们那个时候把红薯都细分。就是紫薯是保健型、香薯是熬粥型、水果红薯是生吃型、贡薯是烧烤型。呃,当时紫薯就是越南紫薯,香薯是心香这品种,贡薯我们当时用的是(北京)553,水果薯用的是166-。166-几我不太记得了,我对代号儿不敏感哦。我首先承认我对红薯品种的代号是不敏感的,但是我感觉她应该有个很好的品名。应该让顾客记住的不是他的代号儿,是他的品名。所以当时我们在卖场做的还是比较用心的。
我们从2010年开始做,就是冬天的时候开始上卖场到我们2011年的三月份左右吧!我们总结了这半年时间红薯存在的很多问题,我们就开始分析在卖场如何产生利润,毕竟是销量。销量大的话才能决定它的利润比较多、比较高。然后利润如何保证?我们就开始再次细分。就是他的货源有保证啊,货品的质量要保障,促销人员要加强培训,以及余货还有些不好的货、残次品,他要利益最大化的处理,我们都会给他做非常详细的分解。

小农丫鲜薯管理模式
大家注意到了,在2011年的时候,我们对于货品质量保证这块儿有一个货物大小分级、卖场高低分级、流通渠道分级、包装规格分级。就是体现的最多的字眼可能就是“分级”两个字,它不仅仅是对于红薯规格的一种分级,你要对你的卖场、你的渠道,还有你的包装规格都要有一个分级。他都应该有自己相应的去处和销路,这就是我在大会上的时候我给大家说,我去过很多的农场,面临的问题都是红薯很多就是很乱七八糟的堆着,或者是一锅一锅就的在那炖着。嗯,大家可能都会很迷茫,红薯在这儿,但是你的红薯到底应该去往哪里,你心里真的有数吗?
我们这个团队做事情呢就是还算是比较细致一些。而且我们不是单纯的去光想自己的利润是多少,我们只是想有没有一个合理的逻辑?就是一个销售链能够打通,它一定是有一个非常非常适合这个生态链的一个逻辑的。我不知道有没有表达清楚!就是我知道那个道理有时候可能我说不清楚。我们就是在找一个逻辑,把这条链捋顺了之后呢,然后每一个环节细分,细分完之后在每一个环节做好,把他打扎实了。然后我觉得我们这个销售才能够保证。
这两天有很多的朋友都一直问我:刘总你建议我们种什么品种啊?然后来年的时候我们可以怎么合作呀?你预测一下明年哪个品种好种啊?你的那些品种的代号到底是什么?大家都会问我很多很多问题。首先,我先说明一点,我不是一个特别精通红薯的人,我只能这样说。而且我对于这个红薯的品种到底怎么种我也不了解?我们这个团队唯一好的一点,就是我们小农丫可能比较善于去分析市场,我们始终跟顾客走的特别近,然后我们会做大量的顾客问卷调查。我今天就不再给大家发我们的问卷调查的内容了。就是说你做事情的话,一定要积累一些数据。
今天我说了我忙了有一天了,然后呢有一些疲惫,但是我讲的乱的话大家也多多包涵。我给大家晒的这些东西不是想想说明我们有多么的好,或者说我们有多么的能。但是我只是想让大家看到,我们这帮人吧,就是从我们加入的红薯行业里面来之后,我们对于销售这块是非常重视的。而且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分析、去思考,然后再总结就是我们有做事的态度。嗯嗯。大家问我很多问题的时候,其实你不用问我。你自己首先与这个事情建立起一种感情。就是你能不能在吃饭睡觉,平时的点点滴滴当中都在思考:我该怎样把它种好?我该怎样把它卖好?嗯,一定要与它建立是非常非常深厚的感情。我可以说这么多年,红薯已经渗透到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是关于这个种植方面呢!大家还是要问自己。我昨天晚上听见大家在探讨价位,在探讨市场的行情。我自己给大家发过去一句话,我说:“我们小农丫尽量做到,就是像一个前辈说的,就是好事也不抢,烂事也不慌。因为红薯啊!红薯这个种好了容易也不容易。但是请大家一定要想通一个道理:是好的产品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被市场所左右,他会左右市场。而且红薯也像一个人一样,如果把它人性化的话,那么红薯就像一个大姑娘,她就应该在最好的年华嫁掉。相对红薯来说,就是它应该在最美的时候、口感最好的时候卖掉,它的价位就是最好的。
那么在听的同学们,有几个人能非常自信的说:我就有自信,我能种出什么样的红薯,说长就是长的说圆就圆的,说二两不会超过三两。有几个人能说出这样的话呢?如果有的话呢,其实你就完全不用愁销路了。你只要坐等着我们来收就好了。所以,种什么啊?怎么种?不要问别人,问你自己!跟你自己内心商量商量!你有没有在意识上转变过来?你有没有把这当成事去做?你有没有蹲在田间地头观察红薯的变化?你有没有每一年去积累种植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很多人都是只管闷着头,大家什么我种什么,然后大家销什么我销什么,大家卖什么价卖什么价!但是这样子有用吗?到最后的结果呢?所以我不是在做文字上的游戏,就是我只是想让大家清楚:种什么品种?该如何去种?没有任何人可以给你指导,能指导你的永远是你自己。
我说一说我对小农丫鲜薯的定位吧!从2010年开始大家都看到了。我不会说现在去平白无故的就给大家说我卖的有多好、卖的有多贵,我的定位有多么的高端。但是从2010年开始我就清楚。我看着我叔在基地里面种红薯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就在想既然那么不容易,投入巨大的精力在红薯,在我们看来红薯就是宝贝,他一定要值那个钱。就是我们觉得自己的产品是真正的好,我们自己有充分的自信,这样才能把这份自信传达给你的客户,让你客户也相信:你的红薯真的好,真的值那些钱。而且我们辛辛苦苦的种出来,就是应该让种地的人赚到钱,让帮忙销售的红薯也赚到钱,让消费者也愿意为此付出相应的价值。这我就要定位成高端的原因,我愿意做优质的东西。
简单的一句话给大家这么说,你把它打造成高端的一个定位的时候,中间相对的来说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可以够你去试错、去幻想、去创新,甚至真的可能打开一个新的天地。所以,我当时的想法特别简单,就是我要(做高端的)。在我2010年做红薯的时候,苹果手机还不出名,可是我觉得乔布斯的理念就非常的好。他就是要把(手机)这种差距拉开了,然后让你知道他做的是一种品质。然后,如果市场会为这个品质买单,那么就是一种良性的循环,他(乔布斯)会拿这些利润再去开发更好的产品,而不是说(同行之间)互相压价。有一个很简单的营销的案例说,夏利轿车很便宜,但是夏利轿车已经退出市场了。宝马家轿车很贵哈,但是现在依然卖的很好!
说着说着可能就超时了,嗯道理就是在这,但是到底在这儿的时候关键是有几个人能把这个道理执行下去落地。这是需要有一个非常漫长的一个过程。另外,我觉得做这个事情的话是需要一个系统的团队的。我们的团队的人不多,以后我会给大家慢慢地介绍,这个群里边就有。做红薯非常的简单也不简单,我们做销售这块儿的话,这么多年我们都是一个团队在支撑,虽然只有这。聊聊的七八个人,但是每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
我今年(2016年)我去过很多基地,我去到很多基地的时候还有一个通病,我在这里说的稍微远一点,就是很多基地出现一个情况:这个基地的老板,他又得管种植,然后又得管销售,还得管售后服务。他其实是忙不过来的,一收红薯的时候,我去见他根本就没有时间,他告诉我要来不及来不及了,趁着天儿好赶紧收吧!但是这边又在不停地接电话,比如说北京要发货、上海要发货,他又得联系货车。他一个人忙的团团转,而且他还要监控地里的红薯有没有收回来,收回来以后入窖的时候有没有分级。一个人从头忙到尾,其实是非常的忙而且是没有效率。可能哪头都顾不上,可能红薯有一部分在地里真的没有收回来。而且客户这边。由于你的质量没有把关好,你的售后没有做好,你的客户就丢掉了。
问题可能是大家都会面临到的。一些老的老的同志、老的同学们,可能现在做得顺风顺水了,但是也很辛苦,收获的时候肯定也是非常的忙碌。但是怎么样把咱们整个流程给捋顺了呢?我一个美国的朋友,他今年七月份回到国内就跟我讲。就是他说在美国做农业不像我们这么辛苦。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美国可能一家人一个农场主两三个人就可以负责几千亩地是为什么第一是他的机械化比较发达,第二个就是他们有每个环节都有专业的公司去做服务。举个例子,假如说咱们在美国种红薯,薯种薯苗有专业的公司给他们提供。而且他们的这个公司会派人把这个种子给你送到地里,并且指到你怎么种下去,这是第一个环节。第二个环节,你需要打药的时候,会有专门的打药公司。你只需要打个电话,打药公司会根据你的亩数给你派打药车,或者说是派直升机喷洒。他都会给你做非常详细的(计划),包括他会对你的土壤进行测量,告诉你应该打那种药,他会给你匹配好,这是第二个环节。第三个,你收获的时候,你只需要打个电话,美国他是计划性种植,它的周围就会有一些与种地相匹配的一些初级加工厂。假如你的种红薯哈,会对咱们的红薯进行清洗,然后两边切头,或者是削皮儿啊!他会根据下游工厂的需求,做一个初加工。就在你的农场周围,就会有一个专业做初加工的厂子替你分解这些东西,完全不用你操心。那么第四个环节,会随着客户的需要,假如说你需要烤红薯,OK,没问题。我把红薯两头切好,赶紧放在筐子里面清晰好,帮你配送到市区你的销售点、你的红薯店里面。那么你要是做加工的话,沙子什么都洗掉了,你可以直接拉到加工厂去打粉,没有问题。那么你要是想做像我们这样的精品呢,也没问题,他会把小的挑出来,然后帮你打包到我房子里面,或者箱子里面,发给像我们这种销售商或者微信代理,你再根据自己的要求,装盒子或者装礼箱。最后,大家可以可以想一下:这中间有几个环节?好,一个是种子,一个是打药,然后一个是收获,最后一个是初级加工四环节。这四个环节都有专业的工厂,或者说有专业的机构和公司为农场主服务,农场主只需要把地看好喽,把东西装好了,及时的打电话给这些公司过来。就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系列的流程,怎么能不轻松呢?
中国的农业在世界上的排名是比较靠后的。中国的农业基本上还是一种相对来说原始一点的状态。像我现在讲的话,突然觉得自己高大上了啊!我也不是想显摆自己多么的能,然后在美国有个什么样的朋友,我只是说我见到了什么、我听到了什么我给大家分享。就是说,大家注意到了,未来国际上的大趋势是:你想把这个行业做成产业的话必须实现系统。他是一个系统,它是一个生态,每个环节都有一个他自己的应有的位置,这样这个逻辑才会顺,那么这个行业才能做通。
发达国家农业已经替中国的农业做出了很多的范本了,只是我们不了解,只是我们没有走出去。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就在那里,你接受与不接受,他都会来的。他不会以你个人的意志,或者你说我不想听、我不想知道、我不想看、我不想改变而转移,他还是会来的。所以在小二班的同学们,我们这几百人能够不能够先把自己的意识稍微转变一下,能够看到未来就在那里,确实就在那里,它要来了。
如果我们想好这个大的趋势之后,那么对于我们自己这块儿,小区域范围之内的,有没有一些小小的启发?那么我们就地是不是就可以?我注意到很多朋友就是在我身边,同行们就有很多自己有基地,也有红薯加工厂,就是可以就地就做成粉条,一个人把所有的链条都给做了。其实这样的话每个人到要建厂,每个人到建窖。但是如果大家把钱都拿出来,你就负责好建窖,你就是种植这块儿,那么我就负责来建厂子做粉条。他就负责这个把粉条给卖出去,就是像美国的这种模式,它是一种细分。其实我们现在是一个人把一个环节打到底但是如果要是大家一起来做这一个大环节,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的话,会不会更好一点!?
其实市场是特别大的,经营市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所知道的、我所看到的就是这些,我只是想给大家转述一下我看到的东西,以及给大家说一下自己不成熟的一些想法。嗯,有什么的话大家也可以继续的探讨。包括大家说的:有高端就会有低端。是的,没有错。因为本来很多的东西他都会有一个平衡。有好的就有坏的,也不能说是坏的,就是产品都应该有它的分级和产品结构,所以经营起来方式确实是不一样的。
国外的那种大农业,咱们中国这块还没有跟地上。而且今天下午的时候,我跟一个农科院的老师在探讨,他就说:他去我基地里面,五十亩以内的基地是赚钱的,五十亩到一百亩地是微赚。一百五到两百亩地是少赚,两百亩以上甚至上千亩的肯定是要陪。我说有那么肯定吗?老师他说有这么肯定。这个好像是在中国,越是规模大的东西,反而越赔钱,他倒建议我们做小而精。
因为我也跟他探讨了,在美国的是因为土地比较多,然后人口比较少。你像日本的农业跟美国是完全两种概念的,日本农业恰恰是小而精的,因为他们的人口多耕地少。所以他们一个人可以打理的土地就是有限的,他就可以操作得、打理的非常好。所以也有矛盾,但是怎么样从矛盾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找到一个突破?呃,这个是个大课题哈!然后。国家的领导们、设计师们可能会考虑。对于我们来讲,我们怎么样把红薯行业里面的生态链重新规划,或者说是全新的一个生态链出来,这可能是我们更多该探讨的东西。
提问:在中国,农业全产业链是伪命题吗?
不是一个伪命题。而且今天下午呢,我还跟这个老师探讨到了,河南省政府就提出了一个概念就是要123产业融合。我相信大家也会了解到123产业融合的这个概念的。
123产业融合大家可以上网先百度一下,看看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和政策。对了,在这里呢,也提醒大家一下:我们虽然是种红薯、做农业的。但是国家政策和导向该关注是需要关注的。毕竟我们是需要在大环境之下做自己的小事业的,从大事看小事。这始终是我们做事的一个态度和一个远见吧!
拓展:一二三产业融合。

一二三产业融合
全产业链是好事,但是全产业链对于我们目前来讲,全产业链可能实现起来确实有点难,他不是一个伪命题,他可能以后真的会实现。而且已经有做的很好的全产业链的一个范本了。呃,比如说我们河南的企业--好像你,我他就是从种植、收购、加工到销售,整个一个产业链都做完的,也是非常成功的一个上市企业。
好吧看到在家已经有发红包的人出现了,那今天晚上的分享就到这里吧!我今天晚上乱七八糟说了很多。因为一天了也很疲惫哈!思路也是路上也可能会有一些乱,但是我真诚的把我自己所所想表达的东西,应该就表达出来了吧!嗯,有什么东西大家可以在聊一聊,也开阔一下彼此思路。畅所欲言吧,然后明天晚上我尽量早一点给大家约。好吧!祝各位晚安。
编者几点心得:
其实我是红薯界的一枚新人,是刚刚进入这个行业的,以前总以为农业是一个粗放的、简单的东西,心想9亿农民都能做,也难不倒哪儿去吧!接触到诸如小农丫这样真正把红薯做成“商品”、做成“精品”的企业之后,我才意识到我对农业的认知是有多么地浅薄,才意识到之前我对红薯的概念仅仅是一个从地里种出来的 “农产品”而已。
丫丫说得好,农民辛辛苦苦把好的红薯从地里种出来,就是要让它创造出价值的,就是要让农民和经销商挣到钱的。国内消费升级后,更多消费者也原意为更加优质的商品(也可以说是精品)买单的。而作为生产者和经营者要做的,就是要不断地控制好产品质量、做好产品服务,对消费者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国家早先就提出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各行各业其实都一样,生产、加工、服务相关的企业在红薯这一大的产业链上,应该各自都有自己的精准定位,然后在自己的位置上把自己最为优势的一两个环节做到最好,让上下游之间都能无缝对接,让红薯商品在链条上能够顺畅运行下去,这样红薯的价值(包括实物价值和精神价值)才会不断提高,这个体系下来才会运行完好。个人觉得,在这个方面,初创企业最为忌讳的就是不要因为一时的顺风顺水就开始好高骛远,步子迈得太大是容易出问题的。比起你什么都做却做的不精,做好自己最擅长的事会更有意义。当然,如果你在你所处的环节上已经做到了最好了,较长时间内已经没有人可以超越了,或者说增加一个环节可以大幅度减少你的成本,这时候可以考虑在临近的上游或下游适当拓展一下。
最后,感谢小农丫,感谢丫丫的无私分享。人们往往乐于模仿成功企业的成功模式,却很少会静下心来复盘“成功”企业创业初期的历程,因为先行者初期的艰难总是会让很多后行者退缩。丫丫把小农丫初期的经营情况详实地展现给大家,毫无保留,真的很让人佩服,这样的胸怀、这样的气度、这样的格局,恐怕很多人都做不到吧!希望小农丫这个团队,在未来能给我们的红薯行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