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沉雾走来的晋代三羊开泰越窑青瓷尊。
俯视三羊开泰越窑青瓷尊顶部造型给人以美感。
说到中国晋代,其王朝存续时间虽短,但在中国制瓷史上却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就拿眼前这件晋代越窑青瓷尊来说,其外表虽不华贵,但却尽显晋代制瓷的瞩目成就—
晨报融媒体 首席记者 孙波 摄影报道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回眸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王朝史,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部中国陶瓷发展史。这其中,由司马氏建立的两晋王朝,前后存续不过155年,算是一个比较短命的王朝。然而,这丝毫不影响它在中国制瓷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其实,了解中国陶瓷史的人都清楚,两晋时期的陶瓷生产,特别是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生产,在整个中国陶瓷发展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今天,记者邀你品鉴的这只三羊开泰越窑青瓷尊,便足以展现晋代制瓷业的繁盛与辉煌……
寓意祥瑞的青瓷尊
晋朝(265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共存续155年。这只三羊开泰越窑青瓷尊,烧制于西晋早期,可谓见证了两晋王朝的兴衰,历史感极为厚重。
“三羊开泰越窑青瓷尊”,我们闻其名即可知其形:“三羊开泰”,器形上注定会有三只羊的瑞兽造型;“越窑青瓷”,既说明了其烧制窑系,更代表了其尊贵的地位。因为,越窑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最早的瓷器便是在越窑烧制成功,所以越窑青瓷素有“母亲瓷”的美誉;“尊”,则让我们在脑海中勾勒出该件瓷器的器形与外貌,即类似现代的罐!
具体看,这件三羊开泰青瓷尊高约21公分,口径约9公分,腹径约19公分,底径约10公分,三只造型栩栩如生的羊头,三等份地置于尊腹上部,整体造型浑然一体,流畅悦目。此外,该青瓷尊具有越窑青瓷典型的釉色特征,即“青中透黄”,无论外界光线强弱,视角如何,均给人以低调柔和的视觉美感。
然而,更让人印象深刻的则还是尊体上面的纹饰图案及瑞兽造型。该青瓷尊纹饰古朴而简约,极具中国瓷器的传统特色,三道弦纹环绕于尊腹上部,与穿插其间的羊头造型繁简互补,相得益彰。既然名曰“三羊开泰青瓷尊”,其最大亮点自然是瑞兽——羊头!三只羊头,每只高约5公分,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粗而弯的羊角强壮有力、微张的羊嘴显露出温顺……整体造型惟妙惟肖,逼真可爱,写实效果强烈。此外,为防止烧制过程中空气膨胀导致羊头变形损坏,每只羊头的顶端均预留了出气孔,这也与圆润的尊口形成呼应,可谓设计巧妙,不失美感。
看到这里,或许有读者会问:为何要以羊作瑞兽,难道仅仅是为了迎合“三阳开泰”的谐音与寓意吗?如果这样想,那就错了!因为在中国古代的众多瑞兽中,羊是孕育文化、启发智慧的灵物。上古人过的是游牧生活,而羊长得壮、繁殖得多,被视为是吉祥之物。同时,羊也是美丽、忠厚的象征,是承载文化的载体。如,汉字中的“美”字,即由“羊”和“大”两字组合而成。羊大为美,乃是古人实用主义审美倾向的生动体现。此外,羊还是温驯忠厚的动物,于是便有了“善”字。但更重要的,羊还有安泰、祥和的美好寓意。古语有“三羊开泰”之说。据考证“三羊开泰”本应作“三阳开泰”,最早出自《易经》,意指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是吉利之象征。而“羊”与“阳”同音,久之便传为“三羊开泰”。而且,后人还附会出“三只大角羊聚立于一处”之特定造型,用以寓意美好吉祥,这件来自晋代的三羊开泰越窑青瓷尊,恰恰就是这些美好寓意的直观例证。
“晋”显辉煌的青瓷尊
这件“三羊开泰青瓷尊”能够穿越历史来到我们面前,主要得益于藏品主人市收藏协会秘书长韩征的执著与钻研。
有着30年多年瓷器收藏与研究经验的韩征告诉记者,浙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瓷器的重要发源地和主产区之一,早在东汉时,就已成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产品。经三国至两晋,制瓷业更是获得飞速发展,窑厂林立,广泛分布于今天浙江北部、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其中又以越窑最具代表性,其发展最为迅猛、窑厂分布最广、成品质量最高!越窑青瓷自东汉创烧以来,至此达到了第一个高峰!时至今日,只要提到高古青瓷,人们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往往就是两晋时期的越窑青瓷。
晋代越窑青瓷,在成型工艺上已开始采用拉坯的方法。胎壁厚薄一致,器型规整,既提高了器物的实用价值,又增加了美观性。而且在釉料的配比使用上,也比先前有所创新,具有光泽好、透明度高的特点。此外,在施釉方法上,此时普遍采用浸釉法,釉层厚而均匀,产品胎釉结合紧密,很少有剥釉现象,流釉的情况也比较少见,这些都是晋代越窑青瓷工艺成熟的突出表现。
韩征特别指出的是,在装饰风格上,两晋时期的越窑青瓷也极有个性,普遍印、划或堆贴各式花纹,常见的装饰是在器物的肩腹部或口沿刻划弦纹,以及在器物上堆贴瑞兽、佛像等,而且常与弦纹结合在一起,使之具有深浅层次的艺术效果。此外,从器型演变上看,两晋时期相比先前变化较大,这时期器物造型的发展更趋向于实用性,而且更为秀气、简朴,注重经济实用。“正是基于这种演变,两晋青瓷开创了我国陶瓷大量外销的先河,广泛散布到东南亚、西亚两河流域及印度洋流,对中国陶瓷文化的散播起到了极大助推作用。”看着眼前这件三羊开泰青瓷尊,韩征滔滔不绝地讲述说。
悟道而藏的青瓷尊
韩征虽仅是一位普通的民间收藏人士,但他在收藏圈内的人缘、口碑,尤其是瓷器鉴赏能力可谓有口皆碑,很多省内、甚至是国内民间收藏者都会请其为自己的藏品“掌眼”。就在与记者及众多藏友品鉴该三羊开泰青瓷尊时,韩征的微信、电话时常响起,无一例外都是向其求教藏品真伪或帮忙拿主意的,看来这“牡丹江市收藏协会秘书长”的头衔非徒有虚名!
“我收藏瓷器这么多年,类似这种三羊开泰造型的晋代越窑青瓷真不多见!”据韩征讲,在收藏圈里晋代越窑青瓷并不少见,即使是以瑞兽羊为造型的越窑青瓷也有很多,但多是以一只或两只羊的造型居多,“三只羊的造型极少,特别是像这样保存极为完整的就更少了。”正因如此,韩征收得该藏品着实下了番功夫,当然也花了不少钱……
2013年,一位深知韩征酷爱收藏瓷器的藏友告诉他,沈阳市一位藏友手中有件存世稀少的晋代越窑烧制的三羊开泰青瓷尊,这极大勾起了韩征收藏的兴趣。天随人愿,转年2014年春,恰逢沈阳市召开全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于是韩征奔着这件藏品来到了博览会,并真的在展会现场看到了惦念许久的三羊开泰青瓷尊。“既然公开将藏品摆到展会上,无疑是要交易的!”想到此处,韩征确信青瓷尊为真品后,果断询价,经过几轮讨价还价后,韩征最终得偿所愿。正是基于此番收购,韩征不仅丰富提升了自己藏品的种类及格调,也让我们有幸领略到晋代越窑青瓷的那种独特神韵与美感。
诚然,两晋的历史是短暂的,但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取得的成就却是辉煌的!在那个战乱纷争、南北分裂的动乱时代,我们的先辈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如此璀璨的文明,不由得让我们从内心深处发出最真挚的赞叹,而留存下来的每一件器物无疑是古人汗水和心血的结晶,也是对他们、对那个时代最好的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