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吧 关注:6,274贴子:56,111
  • 28回复贴,共1

竹林七贤真的是一个组合吗?我觉得有很多值得疑惑的地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竹林七贤真的能被称为一个组合吗?如果我们不为传统的名词所蒙蔽,则可以追问很多:他们七人都互相认识吗?他们七人的思想倾向有一致性吗?他们七人每人都知道这个称呼吗?是谁最先把这七人组合在一起,又是出于什么目的?“竹林”是一个实有,还是如陈寅恪先生说的只是比附内典?如果“竹林”是实有,为何它的场所提供者嵇康的诗文中不见“竹”这个意象?如果有这个组合,又是在什么意义上把七人组合起来的?
我觉得有非常多的不可解之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2-02 15:25回复
    关于他们七人都认不认识的问题,现在通过他们的文章明确可知的:嵇康和山涛认识;嵇康和向秀认识;嵇康和阮籍认识。这是最可靠的资料,依据是本人的文章。
    其次是各种史料记载,阮咸是阮籍侄儿,那么他俩认识;王戎和阮籍认识;山涛和向秀认识;王戎有一段评论山涛的话,那么他俩也认识;王戎自己说和嵇康居二十年;刘伶和嵇康、阮籍认识;王戎推荐刘伶做官,说明两人后期认识。但是这种史料有些只是单方面说法,可信度相较本人的文章低。
    那么问题来了,嵇康认识阮咸吗?山涛认识刘伶吗?向秀认识王戎、刘伶吗?阮籍认识向秀吗?阮咸认识向秀吗?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2-02 15:39
    回复
      2025-05-28 22:51:08
      广告
      山涛和阮籍是同事,而且嵇康跟山涛提起阮籍,所以两人肯定认识。
      王戎的儿子死了山简去吊丧,说明两家认识。
      山涛举荐阮咸出仕,很大可能他俩认识。
      其实除了向秀和刘伶比较难说,另外五人有充分理由互相之间认识。


      IP属地:重庆3楼2018-02-02 19:22
      回复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2-02 21:49
        回复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说他们“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2-02 21:50
          收起回复
            王晓毅不认同陈寅恪的观点,从汉晋时期佛经中“竹林”这一译名的出现频率质疑了陈提出的“托天竺竹林精舍”一说,并结合史料实地考察发现魏晋时期黄河流域确实种植有“竹林”,之后又从时间和地点上论证了竹林七贤聚会的可能性,从而认为传统说法对于“竹林七贤”一名由来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2-02 21:52
            收起回复
              借助百度来回答楼楼的问题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2-02 21:52
              回复
                按三国志中“正始中,有诏议圜丘,普延学士。是时郎官及司徒领吏二万馀人,虽复分布,见在京师者尚且万人,而应书与议者略无几人。又是时朝堂公卿以下四百馀人,其能**者未有十人,多皆相从饱食而退。”这样来看,能著书立说的文化圈子并不大,这七个人互相认识应该没太大问题。
                至于是不是一个组合,我觉得未必是,七个人之间的关系难免有远近之分,互相的认可程度也不相同,组合有后人帮忙的嫌疑。比如我和朋友一起出去玩,朋友又带来他的朋友,这种朋友的朋友,大概就是面上过得去,但并不与朋友相等同。
                由“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山妻韩氏,觉公与二人异于常交,问公。公曰:“我当年可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结合嵇康托孤、阮籍丧母的事例,这三个人之间的互相认可程度比较高。可以看做七贤的核心。
                刘伶“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但他恐怕与吏部郎山涛的风格不甚相合,山涛为人“平心处中,各得其所”,两人可能就是朋友的朋友的关系,刘伶官场不顺,个人条件和理念是一方面,没人提携多少有点关系。
                向秀跟嵇康最近,从已有资料看,看不到与其他人关系。


                IP属地:天津8楼2018-02-12 11:47
                收起回复
                  2025-05-28 22:45:08
                  广告
                  我还是觉得有很多不可解之处。虽然有条件可以相互认识,但所谓竹林之游又有多大可能呢?至少目前没有当时的史料可以证明。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7-25 18:46
                  收起回复
                    答:并不是一个组合。“竹林七贤”这个名词在嵇康所处的时期并未提出,而是后人进行的概括,至于为什么叫竹林七贤,大概是他们在竹林喝酒清谈所致,据考证他们的好朋友应该还有吕安,为什么是不是竹林八贤就不得所知了。


                    10楼2022-04-08 16:23
                    回复
                      逃避司马氏政治高压的小圈子


                      IP属地:山东11楼2023-07-23 21:17
                      收起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07-31 13:10
                        回复
                          @贴吧包打听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3-11-10 10:10
                          回复
                            回复13楼吧友 @贴吧用户_0NNM6JN :竹林七贤确实是一个组合,但他们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组织。竹林七贤由嵇康、阮籍、刘伶、阮咸、王戎、山涛、向秀七人组成,他们常常在竹林之下喝酒畅游,因此被称为竹林七贤。然而,这七个人并不像现代的乐队或团体那样有一个固定的组织结构,他们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联盟,或者说是一种哲学观点的共享。在竹林七贤中,每个人都是独立而有特色的个体。例如,嵇康和阮籍是两位音乐家,山涛和王戎是两位政治家,刘伶和阮咸则是两位文学家。他们每个人的个性和背景都有所不同,因此他们之间的交往更多地是一种精神上的交流和互相启发。此外,虽然他们被称为竹林七贤,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竹林中经常聚会。实际上,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哲学思想更多地体现在他们的诗歌和文章中,而不是在具体的聚会或活动中。因此,我们不能将竹林七贤过于实体化,也不能将其视为一个具有固定组织结构的团体。总的来说,竹林七贤是一个由七个魏晋时期的名士组成的哲学联盟,他们通过诗歌、文章等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哲学观点。虽然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有一定的交集,但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组织结构。


                            14楼2023-11-10 10: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