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福州一小区,有个五年级的男孩被妈妈错手杀死,随后妈妈也跳楼自杀,母子儿子双双不幸离世。谁又能想到起因只是一件小事……
家长们也对事件起因有各种猜测:有说是家庭内部问题,也有说因期末考没考好,还有人说好像是妈妈让孩子去上英语课起了争执。大家都无比心痛,感叹冲动是魔鬼!
邻居描述,出事的这家人平常相处不错,几乎没有听到他们家吵架。孩子在一所重点小学上五年级,是个挺乖巧的男孩,学习成绩不差,钢琴弹得非常好。上学父母都会去接送;有的时候邻居遇到他们,对方都会友好地打招呼。没想到会发生这么大的一件事,实在难以置信。
跳楼原因据说是孩子期末考试没有考好,该女子与孩子发生争吵,盛怒之下用手机充电器的线勒死儿子,该女子在多次尝试自杀未果后,从13 层高的楼上跳下,警车和救护车到现场时,这名女士已经死亡。
这宗惨事更让人心绪难平,但是因孩子表现不尽人意而自杀甚至被杀的案件并不是第一次:
月初江苏泰兴一位虎妈因对孩子的学习和行为表现不满意,竟然将上小学的儿子活活打死了;
日前,一17岁男孩因为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写好遗书后从小区楼顶跳下;
还有一个女孩十四岁,因期末考试成绩不佳被父母责备,情绪激动之下从五楼天台跳下,不幸身亡。。。
作为家长,在帮助孩子们认识世界,帮助他们建立规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应该的。但是,关于未来的一切焦虑,可别传递给孩子,别让孩子在重压之下过早的丧失对未来的好奇和期待。
在这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改变命运之战中,父母的焦虑正在杀死孩子。
微信朋友圈的蓬勃发展,让朋友同事同学的联系更加的紧密,作为孩妈自然免不了关注各种教育资讯。周围的妈妈们都比较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就是热衷于让娃上现在风靡盛行的各种兴趣班,简直是经济和精力的大比拼。
“有没有人一起报名跆拳道的?”
“我给孩子报了舞蹈、绘画,还想报小主持人和书法,大家觉得哪个更好些?”
“旁边的那家培训机构,有家长带孩子去体验过吗?好不好?”
才刚开学没多久,家长群里时不时就有人问各类学习班的事情。
妈妈们更是做了详细的攻略,哪家的哪个班好,哪家的哪个老师不错,估计是按照市场调研的思路来整理的。
关键是,孩子们今年才上幼儿园中班。四五岁的孩子,焦虑的家长们。
总是说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怕孩子错过学习敏感期,怕孩子将来不能适应社会……
尤其媒体大肆宣传“寒门难处贵子”言论,这让很多父母陷进无限的焦虑之中。
前段时间火爆的那篇《牛蛙之殇》,刷的是圈,触动的却是很多人的内心。
老教授全家人都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但巨大的学习压力让一个6岁大的孩子患上了抽动症,全名叫“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虽不严重,却很难治愈。
这份巨大的压力,主推手难道不是他依赖的家长们?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提出,我们每个人都有获得幸福的能力,想要获得幸福,首先要做的是“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你自己的课题。”简单来说,就是“谁痛苦,谁负责。”
这里的别人,指的是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包括父母。这里的痛苦,包括家长们的焦虑不安。
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同时,也请焦虑的家长拿出做为一个成年人的理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让孩子为大人的各种情绪背锅。
在尚不知愁为何物的年纪,让孩子们尽情享受纯真时光。
家长们也对事件起因有各种猜测:有说是家庭内部问题,也有说因期末考没考好,还有人说好像是妈妈让孩子去上英语课起了争执。大家都无比心痛,感叹冲动是魔鬼!
邻居描述,出事的这家人平常相处不错,几乎没有听到他们家吵架。孩子在一所重点小学上五年级,是个挺乖巧的男孩,学习成绩不差,钢琴弹得非常好。上学父母都会去接送;有的时候邻居遇到他们,对方都会友好地打招呼。没想到会发生这么大的一件事,实在难以置信。
跳楼原因据说是孩子期末考试没有考好,该女子与孩子发生争吵,盛怒之下用手机充电器的线勒死儿子,该女子在多次尝试自杀未果后,从13 层高的楼上跳下,警车和救护车到现场时,这名女士已经死亡。
这宗惨事更让人心绪难平,但是因孩子表现不尽人意而自杀甚至被杀的案件并不是第一次:
月初江苏泰兴一位虎妈因对孩子的学习和行为表现不满意,竟然将上小学的儿子活活打死了;
日前,一17岁男孩因为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写好遗书后从小区楼顶跳下;
还有一个女孩十四岁,因期末考试成绩不佳被父母责备,情绪激动之下从五楼天台跳下,不幸身亡。。。
作为家长,在帮助孩子们认识世界,帮助他们建立规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应该的。但是,关于未来的一切焦虑,可别传递给孩子,别让孩子在重压之下过早的丧失对未来的好奇和期待。
在这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改变命运之战中,父母的焦虑正在杀死孩子。
微信朋友圈的蓬勃发展,让朋友同事同学的联系更加的紧密,作为孩妈自然免不了关注各种教育资讯。周围的妈妈们都比较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就是热衷于让娃上现在风靡盛行的各种兴趣班,简直是经济和精力的大比拼。
“有没有人一起报名跆拳道的?”
“我给孩子报了舞蹈、绘画,还想报小主持人和书法,大家觉得哪个更好些?”
“旁边的那家培训机构,有家长带孩子去体验过吗?好不好?”
才刚开学没多久,家长群里时不时就有人问各类学习班的事情。
妈妈们更是做了详细的攻略,哪家的哪个班好,哪家的哪个老师不错,估计是按照市场调研的思路来整理的。
关键是,孩子们今年才上幼儿园中班。四五岁的孩子,焦虑的家长们。
总是说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怕孩子错过学习敏感期,怕孩子将来不能适应社会……
尤其媒体大肆宣传“寒门难处贵子”言论,这让很多父母陷进无限的焦虑之中。
前段时间火爆的那篇《牛蛙之殇》,刷的是圈,触动的却是很多人的内心。
老教授全家人都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但巨大的学习压力让一个6岁大的孩子患上了抽动症,全名叫“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虽不严重,却很难治愈。
这份巨大的压力,主推手难道不是他依赖的家长们?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提出,我们每个人都有获得幸福的能力,想要获得幸福,首先要做的是“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你自己的课题。”简单来说,就是“谁痛苦,谁负责。”
这里的别人,指的是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包括父母。这里的痛苦,包括家长们的焦虑不安。
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同时,也请焦虑的家长拿出做为一个成年人的理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让孩子为大人的各种情绪背锅。
在尚不知愁为何物的年纪,让孩子们尽情享受纯真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