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反应,现在孩子太难带了,有时候我们明明说的是对的,也是为他好,即使说了1000遍,可他怎么就是不听呢?似乎就是故意跟父母对着干,这到底什么原因呢?
一天,和朋友聊天,朋友说孩子越大越不听话,实在不知道怎么管。
一个朋友,应孩子要求,给他报了钢琴课。可回家练琴的时候,孩子却要耍小聪明,不按照老师教的弹,要自己瞎弹。
他跟孩子说,要认真对待钢琴,可孩子不听,继续瞎弹。他生气了,打了孩子的手,说,如果不认真弹,就把钢琴课取消了。没想到,这话没吓唬到孩子,孩子反而赌气说,取消就取消,不学就不学。
“听话”二字,几乎能被我们大人运用到各种育儿场景中。经常听见有家长在谈论孩子时候会说“真羡慕你家孩子,乖巧又听话”,似乎好孩子的定义就是“听话”,让大人满意;否则,就会给差评!
中国父母为何总是让孩子听话?心理专家说,并非父母所有的话,孩子都要听,父母首先要从自己做好判断:
一种是基本的行为规范。这种“听话”对孩子的确是必须的。孩子一定要有规矩、有纪律才才能适应社会法则;
另外一种是为了父母的权威而听话,你要听我的,我叫你怎么样做你要怎么做,那种做法就不合理了,却非常频繁地出现在中国式育儿当中。
如果父母总是这样要求孩子听话,那么孩子的自我成长是受到压制的。他可能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变得胆小,也可能变得叛逆,更加不听话。这么做还可能带来一个问题,就是让孩子失去创造力。对此,我们不能要求孩子跟我们一模一样,而是要给他超越的空间。
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父母想要孩子“听话”,是有条件要遵循的:
一是,你有没有先去理解孩子
凡事有因才有果,就像上文的情况问问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弹,是不喜欢了还是觉的这样好玩?找出“不听话”的原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孩子觉得这样好玩,那就让他玩一会儿,玩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不如先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弹3分钟,之后再让他认真按照老师教的弹。
如果只是强调你说的对,而强制孩子执行,板着脸孔监督孩子弹钢琴,那么你们的亲子关系就堪忧了,孩子很可能不听你的,甚至他很快就会兴趣全无。
二是,你说的话是否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
很多时候家长认为对的事情就希望孩子去做,但是有时候往往不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因此孩子不愿意去做甚至难以完成。就像练钢琴一样,孩子指法不标准,也许是孩子手指力度不够,或者基本功还不扎实,但不一定是孩子不行做好。
孩子的很多问题不是成长问题,也不是原则性问题,给孩子一点时间自己纠正有什么不好呢?比如孩子喜欢练琴,但只是有一些小差错,有什么关系呢?比起喜爱音乐的兴趣,一点偏差为什么不可以原谅?
三是,你说的话,孩子能否听得懂
这是语言表达的问题。我们需要用孩子能够听得懂的语言跟他立规矩。比如,不要用居高临下的方式去“教训”孩子,更不要动不动就以“你怎么这样那样”的句式评判孩子。而是用一颗平等的心去靠近孩子,以及多用“我想/我希望……”去引导和鼓励孩子。
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孩子只能感受到我们的愤怒和暴躁,完全没有听懂我们说的话,往往因为恐惧和盲目答应,丝毫没有教育的意义。
在育儿上,父母要学习的一点就是,把我们的控制欲消除掉,孩子才能给你惊喜。换句话说,如果想要孩子成功,那么请给他不听话的空间。
一天,和朋友聊天,朋友说孩子越大越不听话,实在不知道怎么管。
一个朋友,应孩子要求,给他报了钢琴课。可回家练琴的时候,孩子却要耍小聪明,不按照老师教的弹,要自己瞎弹。
他跟孩子说,要认真对待钢琴,可孩子不听,继续瞎弹。他生气了,打了孩子的手,说,如果不认真弹,就把钢琴课取消了。没想到,这话没吓唬到孩子,孩子反而赌气说,取消就取消,不学就不学。
“听话”二字,几乎能被我们大人运用到各种育儿场景中。经常听见有家长在谈论孩子时候会说“真羡慕你家孩子,乖巧又听话”,似乎好孩子的定义就是“听话”,让大人满意;否则,就会给差评!
中国父母为何总是让孩子听话?心理专家说,并非父母所有的话,孩子都要听,父母首先要从自己做好判断:
一种是基本的行为规范。这种“听话”对孩子的确是必须的。孩子一定要有规矩、有纪律才才能适应社会法则;
另外一种是为了父母的权威而听话,你要听我的,我叫你怎么样做你要怎么做,那种做法就不合理了,却非常频繁地出现在中国式育儿当中。
如果父母总是这样要求孩子听话,那么孩子的自我成长是受到压制的。他可能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变得胆小,也可能变得叛逆,更加不听话。这么做还可能带来一个问题,就是让孩子失去创造力。对此,我们不能要求孩子跟我们一模一样,而是要给他超越的空间。
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父母想要孩子“听话”,是有条件要遵循的:
一是,你有没有先去理解孩子
凡事有因才有果,就像上文的情况问问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弹,是不喜欢了还是觉的这样好玩?找出“不听话”的原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孩子觉得这样好玩,那就让他玩一会儿,玩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不如先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弹3分钟,之后再让他认真按照老师教的弹。
如果只是强调你说的对,而强制孩子执行,板着脸孔监督孩子弹钢琴,那么你们的亲子关系就堪忧了,孩子很可能不听你的,甚至他很快就会兴趣全无。
二是,你说的话是否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
很多时候家长认为对的事情就希望孩子去做,但是有时候往往不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因此孩子不愿意去做甚至难以完成。就像练钢琴一样,孩子指法不标准,也许是孩子手指力度不够,或者基本功还不扎实,但不一定是孩子不行做好。
孩子的很多问题不是成长问题,也不是原则性问题,给孩子一点时间自己纠正有什么不好呢?比如孩子喜欢练琴,但只是有一些小差错,有什么关系呢?比起喜爱音乐的兴趣,一点偏差为什么不可以原谅?
三是,你说的话,孩子能否听得懂
这是语言表达的问题。我们需要用孩子能够听得懂的语言跟他立规矩。比如,不要用居高临下的方式去“教训”孩子,更不要动不动就以“你怎么这样那样”的句式评判孩子。而是用一颗平等的心去靠近孩子,以及多用“我想/我希望……”去引导和鼓励孩子。
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孩子只能感受到我们的愤怒和暴躁,完全没有听懂我们说的话,往往因为恐惧和盲目答应,丝毫没有教育的意义。
在育儿上,父母要学习的一点就是,把我们的控制欲消除掉,孩子才能给你惊喜。换句话说,如果想要孩子成功,那么请给他不听话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