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有不少好地方,也有不少古城。一组照片带朋友们看看一座特别的古城。古城不大,但很独特。它就是浙江温州的蒲壮所城。位于浙闽交界处的温州苍南马站镇的蒲城,这座城外寻常,进入城墙内是另外一种氛围。图为整个古城的样貌,可以看到城被一道城墙围绕着。这里是唐宋以来素为戌守要地,明洪武十七年为防倭寇而建,首任千户总驻守夏积在龙山脚下主持修建蒲城,时间虽然过去了六百多年,可维护的蛮好的,如今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为:蒲壮所城的城墙,古城的城墙长约两千多米,高差不多有五米,城墙设计的非常的巧妙,城墙外绕着护城河,古城的地形也蛮独特,一面对着海,一面靠山。西、东、南、面有三座瓮城,均为方形,一个城为天圆地方形状,城内设计的合理,充分体现那时候当地人的智慧。

图为:城墙上,在这里可以看到小城的美丽风光。古城的城墙长约两千多米,高差不多有五米,城墙设计的非常的巧妙,城墙外绕着护城河,古城的地形也蛮独特,一面对着海,一面靠山。西、东、南、面有三座瓮城,均为方形,一个城为天圆地方形状,城内设计的合理,充分体现那时候当地人的智慧。

图为:古城的一角,这里让当地人引以为傲,在明代的时候小城为抗倭的军事基地,打击海盗的最前线,一面靠山,三面用石头砌成城墙,外凿一条护城溪,易守难攻,坚不可摧,曾经多次抵挡住了倭寇的进攻。倭寇就是13至16世纪活跃于东亚沿海的海盗,这些海盗被抓以后一般称自己为“日本人”,因此称为倭寇。

图为:晏公庙,在蒲城,供奉着晏公爷的有两处,灯笼上分别标以东关、西关区分。东关管太平阜盛,寓意河清海,西关管繁衍生息,寓意家丁兴旺。晏公是古代民间传说中的一只怪物,面如黑漆,浓眉横髯,常年于海上兴风作浪。被妈祖投绳缚妖后,收为部下,后成为妈祖部下总管。晏公神曾二度显圣求救明太祖朱元璋,受封为神宵玉府晏公都大元帅,又封平浪侯。由此可知晏公神原为江西水神,明初受封后成为全国性的水神,沿海各地广为祭祀。

图为:拔五更画面,此图为展览区的活动照。“拔五更”是蒲城正月“晏公爷下殿”这场民俗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着激烈的奔跑、因为充满神秘与亢奋而被人们传扬。每年正月初四至正月十七期间,蒲城人请出城内东西两庙的八尊晏公神,依次举行一系列仪式,如做道场、出巡、闹花灯、抬高阁、拔五更、抢杠、讨红等,以驱邪、娱神、祈福。整个活动直至正月十七吃毕“福酒”才算结束,前后历时半个月。

图为:蒲壮所城活动画面。

图为:城内的文化礼堂,有活动的时候,这里会进行一些表演。古城不大方,可是蛮语言蛮特别的,城外人说闽南话,而城内不管是老人或小孩,都说一种祖宗传下来的、外人听不懂的方言,这种话与其他东瓯片各点温州话不同,自有特色。蒲城语言堪称蒲门文化一奇,它的形成、演变与发展经历了几百年历史,既不属于闽南话,又不属于温州话,成为一种独特的方言,这种情况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图为: 城内的一角,古色古味的房子,让人看到过去的样子。细看城中街巷通路,四通八达,人来人往,生活气息浓郁,如今依然有一群人恪守祖祖辈辈使命和信念,坚守这座荣誉之城,莫看城小,出了不少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