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瑜吧 关注:14,294贴子:103,955
  • 8回复贴,共1

【亮瑜·资料】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想写亮瑜古风感觉的进来看看吧,我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IP属地:山东1楼2018-01-28 13:33回复
    好吧,又是我,二楼先留着,三楼说正事儿。


    IP属地:山东2楼2018-01-28 13:34
    回复
      作为一个吧务我,最近看到几篇古风文收到了打击,当你提及到了同时代的历史人物时,先粗略看下简介好伐?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亮瑜的资料,有不正确的地方欢迎指出,我们可以共同讨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IP属地:山东3楼2018-01-28 13:36
      回复
        一、《三国志》——陈寿
        (一)、《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原文:
        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译文:
        刘备行至夏口,诸葛亮说:“现在形势危急,请将军派我前往东吴向孙权将军求援。”
        这时孙权正率军屯集在柴桑,在一旁坐观曹、刘战局的胜负,诸葛亮前往劝喻孙权说:“天下大乱,将军您起兵拥有江东,刘豫州也在汉南招集兵马,共同与曹操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平定内患,基本上稳定了北方,接着进军南取荆州,威势震慑天下。英雄无用武之地,故此刘豫州避逃到这里。希望将军您能根据自己的力量来考虑对策:如果能起用东吴的军队与中原的曹军相抗衡,就应该及早与曹操断绝关系;假若不能与之相抗衡,何不就此搁下武器、解除盔甲,向对方俯首称臣呢!现在您表面上说服从曹操,内心里又犹豫不决,情势危急而不当机立断,大祸即在眼前啊!”
        孙权说:“假如情况如你所说,刘豫州怎么不投降曹操?”
        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一个壮士,尚且坚守节操而不投降受辱,何况刘豫州乃大汉皇室的后裔,英才盖世,群士仰慕,犹如众水归海。如果功业不能成功,此乃天意所定,岂可再做曹操的下属。”
        孙权勃然大怒说:“我决不能拿整个东吴的土地和十万的军队去受他人控制。我的主意已经打定!你说除刘豫州外便无人抵挡曹操,可是刘豫州最近刚被打败,又怎能抵挡住如此强敌呢?”
        诸葛亮说:“刘豫州的军队虽在长阪战败,但现在陆续归还的兵卒加上关羽的水军仍有上万人马;刘琦集合起的江夏兵卒亦不下万人。 曹操的兵马远道奔驰而来,疲惫不堪,听说他们为了追赶刘豫州,轻骑一昼夜行走三百多里,这就是常言所道‘强弓发出的箭,在射程之末连鲁地的薄绢都不能穿透’,所以用兵之法忌讳这种作战,并说‘必会招致主将失败’,况且北方人不适应水战;另外荆州百姓归附曹操,实为兵势所迫,并非心甘情愿。现在将军真正能派出猛将统率数万兵马,与刘豫州协力同心,一定能将曹军击败。曹操一败,必然退归北方,这样荆州、东吴的势力就强大起来,三分天下的局面也就形成了。成败的时机,在于今日的选择。”
        孙权闻言大喜,即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水军三万,随诸葛亮赶赴刘备那里,协力抗击曹操。曹操在赤壁战败后,领军退归邺城。刘备于是占有江南之地,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派他督守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征调三郡的赋税,以之补充军需。
        (二)《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
        原文:
        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台,此天以君授孤也。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于瑜。瑜用吕蒙计,留淩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译文:
        建安十三年(208)春,孙权征讨江夏,周瑜被任为前部大督。当年九月,曹操攻入荆州,刘琮率众投降,曹操得到刘琮的水军,水、步两军发展到几十万人,东吴的将士听到这一消息都非常惊恐。孙权召集部下,征询对策。大家都议论说:“曹操乃豺虎之人,然而他借着汉丞相的名义,挟天子以征天下,动辄就说是朝廷旨意,如今要抗拒他,事情更不顺利。况且将军您所处的形势,能够抵御曹操的,就是长江天险。现在曹操占有荆州全部,加上刘表原先训练好的水军,大船战舰,乃至千数,曹操全部将它们摆开沿江直下,并兼有步兵,水陆两路一齐进发,所谓长江天险,已成为曹操与我方共有的了。而在实力上敌众我寡极为悬殊,不可相提并论。故此最好的计策不如向他投降。”周瑜说:“不对!曹操虽说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将军您以神明威武的雄才,兼有父兄的伟烈功业,割据江东,占地几千里,兵精粮足,英雄乐业,正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铲除奸邪祸患的时候。何况现在是曹操自己前来送死,岂可反向他投降?请让我为您分析算计一下:假使现在北方局势完全稳定,曹操无后顾之忧,当然可以与我们旷日持久地争夺疆土。但能够与我方在水战中争个胜负吗?现在北方的局势既没有得到稳定,加之马超、韩遂在函谷关之西,成为曹操后方之患。况且舍弃骑兵优势,依仗所缴获的战船,来与我吴越之地的军队在水战中争雄,本就不是他们中原人的长处。如今又值严寒季节,军马缺乏草料,驱使中原的士兵远道来到南方江湖之上,水土不服,必然生发疾玻上述四点,都是用兵大忌,而曹操全然不顾,逆向而行。将军要擒获曹操,现在正是最好时机。我请求率领精兵三万,进驻夏口,保证替您打败曹操。”孙权说:“曹操老贼企图废除汉室自立为帝,蓄谋已久,只是顾忌袁术、袁绍、吕布、刘表与我而已。如今他们几位都被歼灭,只有我一人独存,我与老贼,势不两立。你所说应当对他进行抗击,与我的想法完全一致,这是老天爷把你送来助我呀。
        当时,刘备被曹操打败,企图南撤渡过长江,与鲁肃在当阳相遇,于是共商抗曹大计。由是刘备也进驻夏口,委派诸葛亮前往拜谒孙权。孙权于是派遣周瑜与程普等与刘备合力迎击曹操,两军相战于赤壁。这时曹操军队的士卒不少人染有疾病,刚一交战,曹军即败,退兵驻扎长江北岸。周瑜等驻军长江南岸。周瑜的部将黄盖说:“如今敌众我寡,难以与之进行持久战。然而观察曹军战船全都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将其烧毁打败。”于是周瑜调拨几十艘大船战舰,船内装满柴草,在柴草上浇满油膏,外面罩上帷幕,上面插上牙旗,先让黄盖写信给曹操,欺骗说要前来投降。又预备一些轻便快捷的小船,分别系在大船的尾后,于是船队依次向前驶去。曹操军中官兵都伸长脖子在观望,指点船队说黄盖来投降了。黄盖命解开各小船,将大船同时点火。当时风势威猛,大火蔓延江北烧到岸上的曹军营寨。片刻之间,烟火冲天,曹军人马被烧死淹死者不计其数,于是全军败退,返还保守南郡。刘备与周瑜等又合力追击。曹操留下曹仁等驻守江陵城,自己径自退还北方。
        周瑜与程普又领军挺进南郡,隔着大江与曹仁对垒。兵未交锋,周瑜即派甘宁前去占据夷陵。曹仁分派出一支部队前去围攻甘宁。甘宁向周瑜告急。周瑜采用吕蒙的计策,留下凌统镇守后方,自己与吕蒙往上游解救甘宁。甘宁之围被解后,周瑜军队便渡江扎在北岸,约定日期与曹仁军队大战。周瑜亲自跨马掠阵,被乱箭射中右胸,伤势严重,只好退还。后来曹仁听说周瑜卧床未起,便率兵上阵出战。周瑜于是自我强行起床,带伤巡察军营,激励将士勇气,曹仁于是只好撤军。


        IP属地:山东4楼2018-01-28 13:37
        收起回复
          二、《三国演义》——罗贯中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以上为亮瑜在《三国演义》全部有练习的地方,也差不多是演义里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建议借鉴,在这里就不全面呈现了,方便的话可以自己查一下,或者小窗我发图片或者网站链接皆可。
          还有关于《三国演义》里有些东西是实打实的编出来的,作为一个笔者必须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可能会局限到大家的思路。


          IP属地:山东5楼2018-01-28 13:38
          回复
            三、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
            建议听
            21.临危受命
            22.力挽狂澜
            23.中流砥柱
            24.赤壁疑云
            推荐易中天的《三国志》,本来是想找几段体现一下的,结果,都给锁住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建议自己买本看看,我觉得可以当思路的一种。


            IP属地:山东6楼2018-01-28 13:40
            回复
              四、个人见解
              只是个人见解,我才疏学浅,有异议欢迎提出。
              (一)关于周瑜的
              1.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节选)——周瑜擅长音律
              2.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①。《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节选)【①这个地方是关于打赤壁之战的时候,周瑜比程普官职封的高,(但当时孙权好像还封不了都督这么高的官职有可能都督是不存在的。)因为程普是当时跟着孙坚打仗的老将了所以特不服气,于是就跟周瑜闹各种小脾气啊,周瑜就让着他,后来程普意识到自己不对了,后来,程普对别人感叹说:“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周瑜气度恢廓,人品美玉,性格温润
              (二)关于孙策
              孙策(175-205)和周瑜是总角之好,曾经有过升堂拜母,关系很好,但是死的也很早,所以一旦写到了关于孙策的东西,我希望你们能慎重。还有孙策绝对是意气风发的少年,江东三郡八十一州是他打下来的,他的死是因为在只身打猎的时候被许贡的门客射中面部,最终伤口破裂而亡,享年26岁。
              (三)关于诸葛亮
              其实在正史的赤壁之战也许亮瑜连面都没见过,但是yy是伟大的,结合着演义,可以使亮瑜爱好者浮想联翩,但是一定要合理yy。个人认为诸葛亮政治能力大于军事能力,而且根据史料来说赤壁之战主要是东吴这边的事,但是如果此时周瑜身边多了一个诸葛亮那么我想可能会轻松很多,而且也是情感的最佳促进期,完全可以有大量的yy出现,前提不要严重ooc。
              (四)关于亮瑜
              我绝得亮瑜两个人都属于智商很高的那种,但是那种高是一两个聪明点的形容词可以代表的,感觉上是那种从内到外的泛着一股聪明劲,这可能就是亮瑜最难写的地方,你聪明他聪明,作者笨怎么破?(这是我的感觉)在我理解来他们的感觉像极了知音,这世上知音难觅,可能就是由相见相惜到互相心悦。我个人很喜欢这样一种感觉。
              (五)最后
              希望可以对你们有帮助。


              IP属地:山东7楼2018-01-28 13:40
              收起回复
                (六)补充
                还可以看一看吧里加过精华的帖子,既然它们能被称之为精华,那肯定有自己的过人之处,不论是构思还是情节还是文笔上,自然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


                IP属地:山东8楼2018-01-28 13:42
                回复
                  —————————————————————————————————————————
                  End


                  IP属地:山东9楼2018-01-28 13: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