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下的守望
第3楼2012-7-27
操作
10、关于逃逸速度的公式,按照天体力学中的活力公式,令a趋向无穷,同时令r等于中央天体的半径,我们就得到了逃逸速度公式, v 2 = 2 G(M+m)/r 11、
第二宇宙速度的推导
物体脱离地球引力进入行星轨道需要的速度,叫做第二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 ,推导如下:
用M表示地球的质量,R表示地球的半径,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引力常量,把一个物体从地球表面发射到无限远去,对它所需做的功W是
如果物体所具的动能足以达到上述数值,便可以脱离地球引力的控制,即
而 ,所以
12、有效口径(D)
指望远镜的通光直径,即望远镜入射光瞳直径。望远镜的口径愈大,聚光本领就愈强,愈能观测到更暗弱的天体,它反映了望远镜观测天体的能力,因此,爱好者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选择较大口径的望远镜。
13、焦距(F)
望远镜的焦距主要是指物镜的焦距。物镜焦距F是天体摄影时底片比例尺的主要标志。对于同一天体而言,焦距越长,天体在焦平面上成的像就越大。
14、相对口径(A):A=D/F
相对口径又称光力,它是望远镜的有效口径D与焦距F之比,它的倒数叫焦比(F/D)。有效口径越大对观测行星、彗星、星系、星云等延伸天体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它们的成像照度与望远镜的口径平方成正比;而流星等所谓线形天体的成像照度与相对口径A和有效口径D的积成正比。故此,作天体摄影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相对口径A或焦比。
星空下的守望
第4楼2012-7-27
操作
15、视场(ω)
能够被望远镜良好成像的区域所对应的天空角直径称望远镜的视场。望远镜的视场与放大率成反比,放大率越大,视场越小。不同的口径、不同的焦距、不同的光学系统与质量(像差),决定了望远镜的视场的大小(CCD的像数尺寸有时也会约束视场的大小);一般科普用反射望远镜的视场小于1度,而施密特望远镜消像差比较好,故它的视场可达几十度。
16、放大率(M)
目视望远镜的放大率等于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之比,也等于物镜入射光瞳与出射光瞳之比。因此,只要变换不同的目镜就能改变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但由于受物镜分辨本领,大气视宁静度及出瞳直径不能过小等因素的影响,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也不是可以无限制的增大;一般情况应控制在物镜口径毫米数的1-2倍(最大不要超过300倍)。
17、. 分辨角
分辨角(δ)通常以角秒为单位,是指刚刚能被望远镜分辩开的天球上两发光点之间的角距,理论上根据光的衍射原理可得
δ=1.22λ/D(rad)式中λ为入射光的波长,对于目视望远镜而言,以人眼最敏感的波长λ=555纳米来代替,并取物镜口径D以毫米计,则有:
δ”=140/D(mm) 由于大气视宁静度与望远镜系统像差等的影响,实际的分辨角要远大于此(一般介于0.5到2角秒间)。
18、分辨本领望远镜的分辨本领由望远镜的分辨角的倒数来衡量,望远镜的分辨率愈高,愈能观测到更暗、更多的天体,所以说,高分辨率是望远镜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
19、贯穿本领
指在晴朗的夜空将望远镜指向天顶,所能看到的最暗的天体,用星等来表示。在无月夜的晴朗夜空,我们人的眼睛一般可以看见6等左右的星;一架望远镜可以看见几等星主要是由望远镜的口径大小决定的,口径愈大,看见星等也就愈高(如50毫米的望远镜可看见10等星,500毫米的望远镜就可看到15等的星)。
星空下的守望
第5楼2012-7-27
操作
20、第三宇宙速度:
据V2=G(M+m)(2/r-1/a)推出V=42千米/秒
因借地球公转速度29。8千米/秒,V3=42-29。8=12.2千米/秒
V2=11。22+12。22,推出V=16。7千米每秒
第3楼2012-7-27
操作
10、关于逃逸速度的公式,按照天体力学中的活力公式,令a趋向无穷,同时令r等于中央天体的半径,我们就得到了逃逸速度公式, v 2 = 2 G(M+m)/r 11、
第二宇宙速度的推导
物体脱离地球引力进入行星轨道需要的速度,叫做第二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 ,推导如下:
用M表示地球的质量,R表示地球的半径,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引力常量,把一个物体从地球表面发射到无限远去,对它所需做的功W是
如果物体所具的动能足以达到上述数值,便可以脱离地球引力的控制,即
而 ,所以
12、有效口径(D)
指望远镜的通光直径,即望远镜入射光瞳直径。望远镜的口径愈大,聚光本领就愈强,愈能观测到更暗弱的天体,它反映了望远镜观测天体的能力,因此,爱好者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选择较大口径的望远镜。
13、焦距(F)
望远镜的焦距主要是指物镜的焦距。物镜焦距F是天体摄影时底片比例尺的主要标志。对于同一天体而言,焦距越长,天体在焦平面上成的像就越大。
14、相对口径(A):A=D/F
相对口径又称光力,它是望远镜的有效口径D与焦距F之比,它的倒数叫焦比(F/D)。有效口径越大对观测行星、彗星、星系、星云等延伸天体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它们的成像照度与望远镜的口径平方成正比;而流星等所谓线形天体的成像照度与相对口径A和有效口径D的积成正比。故此,作天体摄影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相对口径A或焦比。
星空下的守望
第4楼2012-7-27
操作
15、视场(ω)
能够被望远镜良好成像的区域所对应的天空角直径称望远镜的视场。望远镜的视场与放大率成反比,放大率越大,视场越小。不同的口径、不同的焦距、不同的光学系统与质量(像差),决定了望远镜的视场的大小(CCD的像数尺寸有时也会约束视场的大小);一般科普用反射望远镜的视场小于1度,而施密特望远镜消像差比较好,故它的视场可达几十度。
16、放大率(M)
目视望远镜的放大率等于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之比,也等于物镜入射光瞳与出射光瞳之比。因此,只要变换不同的目镜就能改变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但由于受物镜分辨本领,大气视宁静度及出瞳直径不能过小等因素的影响,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也不是可以无限制的增大;一般情况应控制在物镜口径毫米数的1-2倍(最大不要超过300倍)。
17、. 分辨角
分辨角(δ)通常以角秒为单位,是指刚刚能被望远镜分辩开的天球上两发光点之间的角距,理论上根据光的衍射原理可得
δ=1.22λ/D(rad)式中λ为入射光的波长,对于目视望远镜而言,以人眼最敏感的波长λ=555纳米来代替,并取物镜口径D以毫米计,则有:
δ”=140/D(mm) 由于大气视宁静度与望远镜系统像差等的影响,实际的分辨角要远大于此(一般介于0.5到2角秒间)。
18、分辨本领望远镜的分辨本领由望远镜的分辨角的倒数来衡量,望远镜的分辨率愈高,愈能观测到更暗、更多的天体,所以说,高分辨率是望远镜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
19、贯穿本领
指在晴朗的夜空将望远镜指向天顶,所能看到的最暗的天体,用星等来表示。在无月夜的晴朗夜空,我们人的眼睛一般可以看见6等左右的星;一架望远镜可以看见几等星主要是由望远镜的口径大小决定的,口径愈大,看见星等也就愈高(如50毫米的望远镜可看见10等星,500毫米的望远镜就可看到15等的星)。
星空下的守望
第5楼2012-7-27
操作
20、第三宇宙速度:
据V2=G(M+m)(2/r-1/a)推出V=42千米/秒
因借地球公转速度29。8千米/秒,V3=42-29。8=12.2千米/秒
V2=11。22+12。22,推出V=16。7千米每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