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起义的规模上来看,历史上的宋江队伍只有三十六人,即便后来有所发展,也就是几百人。我们看它虽然战斗力很强,但是后来张叔夜以一州一县之兵就把他给打败了,说明战斗力还是有限的。到了《水浒传》,宋江的义军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一开始三五百人,后来发展为几千人。如果你仔细读读那个小说,小说写得真是精致极了。它这个发展有个过程,哪一次的战争,调动多少部队,它是不断壮大的一个过程,写得清清楚楚。到了最后,接受招安的时候,号称是梁山泊十万之众、十万人。
再来看洞庭湖,洞庭湖上关于钟相、杨幺起义的人数文献记载不同,也是起义发展历史时期不同吧。有的记载说是两万人,《宋汇要辑稿》里头提到两万人。那个《皇宋十朝纲要》里头提到十万人,这跟梁山就非常接近了。也有说十几万人,甚至最多的说四十万人。我想这个四十万人里是不是带着家眷老小。因为那个农民起义不是正规部队,拉家带口,为逃避战争的威胁,四十万人,我想也有这种可能。那么最准确的一种资料,应该是岳飞的孙子岳珂他编了一部书《金佗粹编》,它里边提到是“有众八万、号十万”。就是说起义军真正能打仗的精锐部队八万人,号称十万,兵不厌诈,对外号称壮大声势,号称十万,这个和《水浒传》的数目都是非常接近的。
再来看洞庭湖,洞庭湖上关于钟相、杨幺起义的人数文献记载不同,也是起义发展历史时期不同吧。有的记载说是两万人,《宋汇要辑稿》里头提到两万人。那个《皇宋十朝纲要》里头提到十万人,这跟梁山就非常接近了。也有说十几万人,甚至最多的说四十万人。我想这个四十万人里是不是带着家眷老小。因为那个农民起义不是正规部队,拉家带口,为逃避战争的威胁,四十万人,我想也有这种可能。那么最准确的一种资料,应该是岳飞的孙子岳珂他编了一部书《金佗粹编》,它里边提到是“有众八万、号十万”。就是说起义军真正能打仗的精锐部队八万人,号称十万,兵不厌诈,对外号称壮大声势,号称十万,这个和《水浒传》的数目都是非常接近的。